在國際事務的交往中,除了正式的會談、協商等方法,還有很多軟性手段,比如贈送禮物等;這些看起來不那麼正式的活動,卻是雙方關系的潤滑劑,能增加交往中的感情因素,所以這類交往方式正在國際上愈發重要起來。
軟性手段很多,其中一條讓新加坡發揚光大,運用的爐火純青,那就是用該國的花卉新品種為到訪的貴賓建立“特殊關系”——以來賓的名字命名!早在1972年,英國女王訪問新加坡的時候,當地的植物園為了赢得女王的歡心,把一種新品種蘭花命名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石斛蘭”。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以自己的名字作為花卉、星球和街道的名字都有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女王也不例外,自然很是高興。
之後新加坡沿襲了對英國貴賓的這一緻敬傳統:英國的女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意外車禍香消玉殒的戴安娜王妃都享受過這一殊榮。
說到這裡,諸位看官可能會問,哪裡有這麼多的新品種去命名啊?且聽紛纭君慢慢道來——蘭花,是一種極易發生變異的花卉,特别容易和其他品種雜交或者是進行基因配對,所以品種多樣,層出不窮。中國稱之為蘭花,但東南亞統稱胡姬花,況且新加坡以蘭花為國花,另外稱呼為"卓錦·萬代蘭",不管在名稱上還是在花的地位上都顯得與衆不同,也使得這種以來賓名字命名的活動有了高大上的檔次。
新加坡深谙人的心理,所以對這種柔情外交手段得心應手,大凡首腦夫人到訪,如果自認為值得增進雙方友誼,自然而然的就以其名字命名,以增進雙方的心理距離,如布什夫人勞拉等。
鮮花美女很登對,然而新加坡後來突破的這個範疇,來訪的男性貴賓們也能有機會獲得鮮花命名權,比如南非的曼德拉、美國的奧巴馬,甚至明星裴俊勇和成龍等。就連本月到訪新加坡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都有了自己名字的蘭花,看來新加坡的植物園成了名人蘭花園了。不過,新加坡顯然不會濫用這種親善辦法,畢竟過猶不及,誰都能命名的話就顯示不出它的高大上層次了。
别的國家到訪一國,有時候會種植一棵樹來表示友誼天長地久,而新加坡的這種方式,将美麗、芬芳和代代相傳的外交印記融合在一起,不能不說是一種智慧,一種另辟蹊徑的國際交往妙招,既高端又柔情,是外交活動的溫馨表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