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京杭大運河發展曆程

京杭大運河發展曆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19:25:5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京杭大運河發展曆程(京杭大運河迎來世紀複蘇)1

圖為4月28日,山東省德州市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對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4月28日10時,位于山東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樞紐和天津市九宣閘閘門緩緩開啟洩水,标志着京杭大運河迎來一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線通水。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潆漣。京杭大運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跨度最大、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的人工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内河航運、生态景觀等功能。

“它不僅僅是一條河,與之相伴的漕運、鹽政、郵驿、國家巡視制度、商貿流通體系等,充分展示了先輩的治理智慧。”國家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專家委員會成員張書恒向記者表示,作為龐大農業帝國的生命線,京杭大運河對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國際運河古迹名錄》提到,中國大運河是第一條實現“穿山越嶺”的運河。“地形高差最大可達40米,巨大的水位落差給行船帶來了困難,再疊加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影響,運河面臨生存挑戰。”據張書恒介紹,20世紀初,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約700公裡出現斷流,運河水資源短缺、水生态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經曆百年阻斷,京杭大運河為何能在如今迎來世紀“複蘇”?

2017年,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台;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列入“十四五”規劃建議……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下,一系列文件相繼出台,生态環境不斷向好,大運河在系統治理中重生。

全線貫通的水從何處來?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于4月13日啟動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通過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黃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黃河以北河段進行補水,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置換沿線約60萬畝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

運河沿線各省市也為此次通水提前謀劃,強化“清四亂”(清理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全力保障河道暢通、水質達标。預期達到三個目标:減少開采地下水;回補地下水;改善運河水資源條件,促進運河生态環境複蘇,為實現“十四五”期間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的目标積累經驗。

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承載着重要的經濟和生态意義:溝通海、黃、淮、長、錢塘五大水系;連通京津冀、長三角全國兩大經濟圈……而在張書恒看來,大運河還被賦予了更多曆史文化意蘊。

随着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的推進,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各揚其長、美美與共,人們對運河文化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正在蘇醒,以運河精神重塑發展動力、重獲文化自信。

“我們不僅要讓大地上流淌的運河活起來,更要讓文字中流淌的、人們心中流淌的那條大運河活起來。未來,期待它能實現更深意義上的‘複蘇’。”張書恒表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