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出處】
出自莊子《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意思】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
比喻生硬地模仿照搬,結果連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丢掉了。
【近義詞】
東施效颦(pín)、壽陵匍匐(pú fú)、壽陵失步
【反義詞】
标新立異、取長補短、獨辟蹊徑
【故事】
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的地方有一位少年。
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是上中等人才,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丢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隻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不出來。這又成了他的心病,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去學人家走路。
一到邯鄲,他處處感到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缭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可愛,于是學着小孩走路;看到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于是又學着老人走路;看到婦女走路,他覺得搖擺多姿,于是又去學婦女走路。
就這樣,不過半個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隻好爬着回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别人,這樣不但學不到别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丢掉。
每天學習一個成語,通讀曆史文化故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