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典詩詞的主要類别

古典詩詞的主要類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08:06:14

(一)古典詩詞概述

1.什麼叫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就是舊體詩詞(相對新詩而言)。詩詞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兩種體裁,也就是兩種分類。由于詞是從詩中派生出來的文學體裁,也有将詩詞歸為一類的。

2.古典詩詞的發展簡況

為了便于大家了解詩詞的藝術特點極其體裁的分類,首先介紹一下古典詩詞的發展曆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内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二.相粘

兩聯之間,上面一聯的下聯(即上一聯的第二句)的第二,四,六個字要和對應的下面一聯的上聯(即下一聯的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相同。

我們來看平起式的第一聯和第二聯,我把第一聯的下聯和第二聯的上聯的第二,四,六個字打上了括号: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另外,上面一聯的下聯的第五,六,七三個字,以第六個字為中心,左右颠倒一下,就成為下面一聯的上聯的第五,六,七三個字的平仄了,這種規律俗稱“翻跟頭”。我們仍然以平起式的第一聯和第二聯為例,我把第一聯的下聯和第二聯的上聯的第五,六,七個字打上了括号: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面介紹五律的标準平仄格式。

五律的标準平仄格式也有兩種:一種是平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平聲字),另一種是仄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仄聲字)。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和七律的平仄以及相粘的規則相同,也要“翻跟頭”,隻是少兩個字罷了。關于五律的平仄口訣,我改為“一不論;二,三,四,

五分明”。

至于七絕和五絕,都各有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格式,也要“翻跟頭”,隻要把七律和五律攔腰一截即可。平仄以及相粘的規則也與七律和五律相同。

七絕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絕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絕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絕的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典詩詞的主要類别(古典詩詞基本知識)1

三.對仗

對仗也稱對偶,就是一聯内的上下兩個句子的結構相同或相似,詞義相對或相關。如“天”對“地”,“深”對“淺”,“大”對“小”等,意思是相對的;再如“山”對“河”,“星”對“月”“風”對“雨”等,意思是相關的;簡言之,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這些是單音詞的對仗,如果組成詞組,則要求詞組的結構也要相同,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等。如果組成句子,則要求句子結構相同。

例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其中的第二聯和第三聯各自都是對仗。先從句子結構上看:第二聯的上下句子都是“主-謂-賓”結構;“吳宮”和“晉代”都是曆史朝代的名詞做“花草”和“衣冠”的定語,而“花草”和“衣冠”都是名詞做主語;“埋”和“成”是動詞,做謂語。第三聯的上下句子也都是“主-謂-賓”結構,但句式不相同;主語是“三山”和“二水”;謂語是“落”和“分”,“半”和“中”是修飾謂語的狀語。在此需要說明一下,律詩中各聯的句式切忌雷同,要有變化,否則就顯得呆闆。

在律詩中,首尾兩聯不需要對仗,中間兩聯要求對仗。同樣,排律除了首尾兩聯不需要對仗外,中間的所有聯都要對仗。絕句則不需要對仗。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律詩首聯對仗,甚至整個四聯都對仗;有的排律首聯對仗,甚至整個聯都對仗;有的絕句首聯對仗,有的絕句兩聯全對仗。這些顯然不是格律的要求,而是作家的創作需要和藝術技巧了。

實際上,對仗也不是規定的那麼絕對的,對仗從結構上講分兩種;一種叫工對,即不論結構或意義,都對得非常工整,比如上面舉出的第二聯;一種叫寬對,是指個别地方對得不甚整齊,但大體上是對稱的,它追求的是“不以辭害義”的效果;例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單看“疑無路”和“又一村”對得不工整,但整個句子的意思卻對得很工整。

另外,從寫作技巧上看,對仗還有借對和流水對。所謂借對,是在對仗中,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對;例如:孟浩然《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中“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雞黍”對“楊梅”,“楊”和“羊”同音,所以能同“雞”相對。所謂流水對,是上下句子有相承關系,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下句承接上句而來;例如:“欲窮千裡目,更上一曾樓”就是典型的流水對。

此外,從對仗的句義上講,還分正對和反對。所謂正對,是并列的事物相對。所謂反對,是相反的事物互相映襯。在格律詩中,正對多,反對少。

還有一種叫隔句對,也叫扇對,顧名思義,即上下兩副對子中,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例如:晚唐詩人鄭谷的《寄裴晤員外》詩“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無。今日還思錦城事,雪銷花謝夢何如”。

最後介紹一下當句對。所謂當句對,即一句中自相對。當句對有兩種,一種是字面不同的,例如杜甫的《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中“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飛鹭晚悠悠”,“小院”對“回廊”,“浴凫”對“飛鹭”;另一種是有字相同的,例如杜甫的《白帝》“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馬”對“歸馬”,“千家”對“百家”。

關于對仗方面的書籍不少,最通俗的讀物當屬李漁的《笠翁對韻》,初學者可參考學習。

在對仗中,應注意以下的問題:

一.一聯内的兩句中,不能用相同的字對仗,這是因為詩的字數有限,每個字都要求發揮最大的表現力,如果用相同的字,就勢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并且有重複的感覺。這種要求,在散文中是完全可以的,例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叫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乎”是重複的,如果這是格律詩,就不可以了。其實說起來,在一首格律詩當中,也是避免使用相同的字的,這也是為了精練。關于避免重複和追求變化,在古代的藝術領域裡是很普遍的;例如。王羲之的著名的《蘭亭序》中的十七個“之”字,變化無窮,各不相同。這一點,希望初學者注意。

二.在對仗的句子裡,要避免意義相同的詞,例如“天地”對“乾坤”,“關門”對“閉戶”等。這就等于同義詞相對,表面上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詞或句子,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古人稱之為“合掌”,就是說象一個人的兩個手掌相對一樣完全相同。這也是為了詩整體的精練。

古典詩詞的主要類别(古典詩詞基本知識)2

四.押韻

漢語中每一個字的發音,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在現代漢語中,凡韻母相同的字,都叫同韻字;例如:“東”和“冬”;新詩的壓韻,按此規律即可。但由于古今語音的變化很大,所以就不能以現代漢語的押韻标準來寫格律詩,比如在古漢語中,“東”和“冬”就不是同一個韻部裡的字,分屬上平聲裡的“一東”和“二冬”的兩個韻部。再如,李商隐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其中的“原”和“昏”字是一個韻部裡的,同屬“十三元”韻部。

那麼,在一首詩裡如何押韻呢?以前介紹過格律詩的标準格式,在标準格式裡,除第一句要押韻外,其餘偶數句(律詩是第二,四,六,八句;絕句是第二,四句;排律是第二,四,六,八……句)均要押韻,即這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要使用同一個韻部裡的字;這種标準格式也叫首句入韻,即第一句也要入韻。剛才介紹的李商隐的五絕,是首句不入韻的,這将在以後的變格中介紹。

怎麼知道使用的是不是同一個韻部裡的字呢?對初學者來說,隻有查韻書,加上我以前介紹的《簡明文言字典》。關于韻書有很多,《平水韻部》,《詩韻》,《詩韻合壁》,《佩文韻府》等等,在新華書店都有賣的。其中《平水韻部》和《詩韻》是針對初學者的;《佩文韻府》是個大部頭書籍,共分四冊,大十六開本,現價四百多元,一般初學者可不必購買。我在此向大家推薦的是《詩韻合壁》,這本韻書基本上摘自于《佩文韻府》的精要部分,而且每一個字的後面都羅列了許多古詩詞常用詞組,供使用者選用;另外書中對各種名詞按”人名部”,”花草部”,”季節部”等進行了分類和對偶,非常實用,而且不貴,大概不會超過十五元,物美價廉。當你使用韻書到一定的時間後,對一些常用的字就記住了,那時就不必經常翻閱韻書了。

關于用韻,舊體詩有兩點要求:一是在一首詩中,不能兩次或多次使用同一個字來押韻。二是盡量不使用字數少的韻部(也稱窄韻)來押韻,避免被韻腳限制住,古人稱為“不弄險韻”;盡量使用所屬的字多的韻部(也稱寬韻),選擇的餘地也大。李商隐曾經用“三江”的窄韻部作了一首《蠅蝶雞麝鸾鳳等成篇》以炫耀自己作詩的功力,康熙年間的朱竹宅說“題極怪,不可解”;紀曉岚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評論“堕入惡趣,不複以詩格繩之”,因而被曹雪芹借寶钗之口稱之為“小家子氣”。可見,名人大家如果不注意,也會犯“小家子氣”的毛病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