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言出必行行之将至

言出必行行之将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23:20:47

言出必行行之将至?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從他的周胞那裡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拟地超過他對他們所作的貢獻一個人不能總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别人如果你隻想從别人那裡得到,而自己從不付出,那麼你的朋友就會離你遠去,久而久之就會把你孤立起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善待他人,用理性、善意、愛心和貴任去面對現實生活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獲得信任、理解和支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言出必行行之将至?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言出必行行之将至(将欲取之必先與之)1

言出必行行之将至

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從他的周胞那裡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拟地超過他對他們所作的貢獻。一個人不能總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别人。如果你隻想從别人那裡得到,而自己從不付出,那麼你的朋友就會離你遠去,久而久之就會把你孤立起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善待他人,用理性、善意、愛心和貴任去面對現實生活。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獲得信任、理解和支持。

給予和索取,人生不變的經典論證話題,永遠達不到平衡的兩個端點。人往往是貪婪自私的,注定這個論題永遠沒有結果。對于每個人來說,索取永遠要比給予少得多,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無辜地給予了太多,索取了太少,心理的天平永遠達不到平衡點,争吵的根源永遠是這個永恒的話題。也許每個人的索取對于自己來說都是正當的權利,也許對方的給予永遠不及自己給予的多,于是這個話題還再繼續。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就總是在不斷地索取,向自己的父母、向大自然索取。他們已經習慣了索取,他們總希望别人為自己做些什麼,認為别人為自己所做的就是理所當然的,從而造就了人自私的本性,總是想讓别人給予,從未想過要付出點什麼。這種索取與給予的不平衡必然會導緻自己一無所有,"隻有付出才有回報”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人會說:“付出也不一定有回報。”但如果不付出,就更不大可能有回報。其實人生就像是一本零存整取的存折,你投人、給予的越多,索取、擁有的就将會越多。

給予和索取就像人的呼吸一樣,當你吸人空氣,而沒有排出廢氣,你的肺就會充滿二氧化碳。如果你繼續攝人,而不将整個胸部的二氧化碳都排放出去,就會将它逼進體内,然後你的呼吸就變得很淺。這樣做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它會損壞我們的健康,更有甚者,它會使我們死亡。我們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将廢氣呼出,忘掉攝人,不要害怕,你不會死,身體将會攝人,它将會攝足它所需要的。你呼出多少,它就會攝人多少,平衡将會存在:如果你隻是攝人,那麼你将會打亂平衡。所以,正常呼吸的人,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将欲取之,必先與之。"

不正常的人隻有取,而從來不給,正常的人給和取是平衡的,而超正常的人是隻有給而從來不取。

一棵蘋果樹,經過漫長的成長期後,終于在一年的春天開花了,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被人拿走了9個,它自己隻得到1個。蘋果樹憤憤不平,幹脆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隻結了5個蘋果,4個被人拿走了,自己依然得到1個。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我得到了20%,翻了一翻。”這棵蘋果樹心裡平衡了。而另一棵樹恰恰相反。它在第二年更加努力地吸收陽光雨露,努力生長,結出100個果子,被人拿走了99個,自己隻得到1個,卻樂在其中:第三年,依然蓬勃生長,保持勃勃生機:第五年它結出500個果子,成為蘋果林中輝煌一景。其實,得到多少果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永遠在成長!不是嗎?最後,第一棵蘋果樹死掉了,而第二棵蘋果樹卻還在快樂地生長着,奉獻着,被人們贊賞着。

富蘭克林有一句話:“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就請幫他一個忙。”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想得到一樣東西,你就要付出為得到這樣東西的東西。

在春秋時期,晉國當權貴族智伯倚仗權勢向魏桓子強行索要土地。魏桓子的謀士獻計同意給土地,這樣智伯就會更加貪婪,就會再向其他貴族要地,貴族們就會聯合對付他。後來智伯被貴族聯合打敗了,魏桓子也得到了更多的土地。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追求利益時犯了鼠目寸光的錯誤。他們看見的隻是金錢,而從來沒有看到财富;隻看見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互利;他們隻看見眼前的蠅頭小利,看不見遠方取之不盡的“寶藏”。我們都曾被表面上的利益蒙蔽雙眼,在獲得真正财富的路上迷失方向,蓦然回首時才懂得了給予的意義,其實給予是最好的得到的方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