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2:55:24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 矣。 ”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1

這一段話出現在《孟子》中,意思是孟子說:“有利的天氣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形,有利的地形不如人們的齊心協力。一個内城牆三裡,外城牆七裡的小城,四面被圍攻都不能攻破。而在圍攻時遇到好天氣,也還是無法攻破,這就說明了有利的天氣不如有利的地勢。還有一種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也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也不是不鋒利和堅固,糧食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明有利的地勢不如齊心協力的人。所以說: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可以限制的,國家也不是靠山川險阻可以保住的,威揚天下也不是靠瑞麗的兵器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願意幫助的人少到極點,連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順從。全天下都順從的人去攻打親戚都背叛的人,必然是戰無不勝的。”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2

孟子在這裡講的是對于戰争,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在被稱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中,也有同樣的觀點。通過五事來計算戰争的勝率,而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道是指政治,就是要讓百姓與君王的意願相同,做到上下一心,這就是人和。而天、地指的就是天時和地利。縱觀曆史,無數場戰争都是因為天時和地利的優勢才戰勝對手的,像著名的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等,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基本都是借助非自身的因素來戰勝對手。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3

在古代,處于戰亂時代的君王們,通常都是以天時地利為重,而忽視了百姓的重要性。不懂得愛護百姓,最終也會失去百姓的擁護。在古代遷徙國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君王為了将國家遷到最有利的地勢,不惜耗費巨大的民力與财力。在楚國時期,楚考烈王就因為出于對國家軍事戰争方面的考慮,将自己的國都遷到壽春。壽春的地理位置就極佳,它的北面是下蔡,還是軍事重鎮,可以跟壽春聯合起來形成犄角防禦型,并且還有着安豐塘這個重要的水利工程,所以國家根本無需擔心糧食和用水的問題,楚國也在這裡經營了八百多年。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4

地利固然重要,可我們最應該明白的是人和的重要性,因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就是人民。所以孟子會說:“國家所重,唯有民心。”現實生活上的事情都驗證了這句話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避免不了與人接觸、打交道。沒有什麼事情的成功是隻靠一個人的,所以很多事情哪怕占據了天時和地利,但是如果缺少人和,就無法實現我們的目的,所謂的人際關系、人脈和人氣等等都是人和的具體化。

​實際上,孟子并不是在談論軍事,而是從軍事引入到政治,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經常談論到的“仁政”。孟子的人和思想對于現代的領導幹部如何管理下屬很有價值,值得我們學習。孟子還說過:“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孟子認為一個家庭或是一個國家的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身内部的矛盾,而給予了敵人可乘之機。所以對于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有共同的信念,将人民凝聚,加強自身的團結,培養出團結一緻的精神,這樣才能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孟子論天時地利人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5

而現在這個時代想要促進人和,是作為領導者的一項必修課。公司無論大小,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哪怕再大的公司,做不到人和也難成大事。不論自己處于什麼樣的地位,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人和。天時與地利是戰略布局的核心,而人和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達不到人和的目标,就難以将事情做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