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韬略 酥酥
截至2020年末,中國物業管理服務總規模226.4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35%,物業企業總收入超過6200億,逼近萬億市場。
但存量住宅的物業管理滲透率隻有45.9%,整個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提到物業,想必很多業主心中有些五味雜陳。
2019年6月13日,泉州南安市某小區業主爆料稱,他們小區有兩部電梯交房不到一年就壞了,小區物業要讓業主共同交納2.3萬元的電梯維修費才肯給予維修,引發業主不滿。
2022年7月8日,香洲區粵華路某小區一女業主被一物業公司員工華某打了一巴掌,原因是房屋漏水問題溝通不順利。
此外,衛生無人打掃、基礎設施無人修繕、操控或阻撓設立業主委員會等問題也頻頻出現。
有了物業之後,業主的生活本應該變得更加便捷,可近年來,物業逐漸被貼上“隻顧收錢不幹活”的标簽,甚至有些物業直接威脅到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全,似乎已經成了社會不安隐患。
與此同時,物業公司抱屈叫苦的也不少,包括業主訴求不合理、連續拖欠物業費等問題。
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為什麼愈演愈烈呢?
主要矛盾核心是利益。
據公開信息顯示,業主和物業公司屬于委托與受托關系,物業公司負責房屋及配套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業主有權利選擇物業公司,并有義務向物業公司支付勞動報酬。
可現實中,大多數業主似乎對物業并沒有太多選擇權,僅停留在看房階段,仿佛默認了“選開發商就是選物業”的理念。
另外,物業服務合同解除需要依照法定程序由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共同決定,很難因為一兩個業主不滿意而解除。
自2014年第一家物業公司上市,物業管理服務總規模和總收入就呈現爆發式增長,可快速發展的背後卻是服務的參差不齊。
在工作選擇上,物業公司作為技術含量較低的服務性企業,自然不受大衆歡迎,甚至是嫌棄,很多物業公司又為了控制成本,用臨時工代替了專業人才,導緻人員素質低下且老齡化嚴重。
而作為被服務對象的業主則帶着主人翁意識,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物業維權的鬥争不斷升級。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業主對物業的服務和管理的要求随之增長,而很多物業公司還停留在最初的體系中,自然無法滿足。
在雙方都希望以最低投入争取最大回報,卻沒成功的情況下,矛盾就來了,業主對物業不滿意,拒交物業費;沒有物業費,物業公司不服務。
很多事件辯來辯去,到最後不了了之,業主與物業間存在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陷入惡性循環。
至此,這個蘊含着萬億市場機會的物業行業亂象叢生,迫切需要改造升級。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實,住房服務和維護升級的階段到來,也就是物業升級。
未來,物業公司可以在立足基礎服務的同時,加入數字化、智慧化服務,例如升級安保系統、智能門禁、智能車庫等;基礎物業費很難再有提升,增值服務就是物業公司的一大機遇,例如養老院、便利店、寵物中心、快遞業務等。
我們期待着升級後的物業會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并反饋到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中。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