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就要到中元節了啊,那咱就來聊聊中元節的那些事兒~
一
中元節,道教名稱,俗稱七月半、祭祖節或鬼節。佛教則稱之為盂蘭盆節。
它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中元節”的叫法源于東漢後道教。
但是在佛教的傳說裡,它起源于目連尊者救其母于地獄。目連尊者父母雙亡,他十分想念自己的母親,在得道後開天眼通尋找母親,卻發現其母堕為餓死鬼。他十分悲痛,為母親捧來食物,但這些食物到了其母親面前卻變成了不能入口的火炭。于是目連尊者向佛陀求情,佛陀見他如此悲痛,教他一門經法,做出盂蘭盆,用盂蘭盆盛放食物。後來,就有盂蘭盆節渡惡鬼之說。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複生之數,是陽數,是天數,認為其中蘊涵着天地運行之道和陰陽消長的循環之理。又有說法認為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要以新稻米等祭供,向先祖報告收成。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燒紙錠,祭祀土地等。在傳說裡,這一天鬼魂出沒,到了夜晚,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房屋裡鳴放鞭炮,用來驅趕鬼魂。
二
我國一些地方将上巳節(三月三)、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四個節日合稱為“四大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的鬼魂走出地獄,獲得短暫的遊蕩于人間的權利,故而有人認為此月為不吉之月,而農曆七月十五便為“鬼節”。
鬼節祭祀的鬼魂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惡鬼,一種是善鬼。
惡鬼,就是非正常死亡而成的鬼,民間稱之為枉死鬼。
惡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現較早的概念,是原始人類對死亡恐懼的直接反映。
民間認為這類鬼怨氣最重,經常出來為禍人間。
善鬼,主要是死去的宗親,民間認為可以祈求善鬼保佑和降福。
三
相較于同樣稱為鬼節的萬聖節而言,中元節更具濃厚的嚴肅性,并且由其各種傳說和宗教氛圍産生了更多禁忌。例如避免戴紅繩、鈴铛、風鈴等招鬼物。在鬼節,一般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說“鬼”字;2,在祭祖時不要亂踩亂動;3,不要在半夜洗、晾衣服;4,不要亂拍他人肩膀;5,不要熬夜;6,不要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7,不要夜遊;8,不要遊泳……
其實無論怎樣,我們要相信科學,以科學的力量武裝自己。做人坦坦蕩蕩,就不怕這些所謂的“傳說”了嘛。
好啦~這一次的分享就到這兒啦~
⁕文中相關資料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