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蘭斯塔德城市群,城市分工,城鄉特色,土地使用計劃,生态保護,人與自然關系,無縫對接,城市合作,甯鎮揚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綠色能源運用,城際鐵路,城市群挑戰,城市間協調合作,生活距離,經濟活力,投資創新,對接上海,融内聯外。
編者按:
地緣相鄰,它們沿着長江黃金水道一字排開、蜿蜒連綴;
珠聯璧合,沿江八市共建揚子江城市群勠力同心,重塑格局。
“江蘇無論是參與未來國際競争還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都需要構建新的戰略載體,建設揚子江城市群是現實選擇。”這是江蘇省委書記李強的思考。
“建設揚子江城市群,是江蘇着眼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對此高度認同。
“城市群已經成為體現全球經濟核心競争力的主要空間載體,江蘇沿江地區作為全省經濟的最主要增長極,已初步具備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相信。
9月16日,在揚子江城市群發展規劃國際咨詢會上,來自全球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抛出真知灼見:頂層設計,打破壁壘,跨江融合,産業協同,互聯互通……彙聚前瞻性的規劃理念,向聚攏全球優勢資源争要實實在在的效益,揚子江城市群的形态,正呼之欲出。
導語:
新華網南京10月13日電(張鴻 魏薇)“城市群的概念雖然是學者創造出來的,但城市群本身并非源自人為規劃。而是區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産物,區域之間自然的協作使得這些城市群不斷集聚人口,共同提高經濟實力,在合作共赢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高質量的城市生活集聚群。
今天的城市群内部,原本圍繞在核心城市周邊的城市,将轉變為功能性城市,形成功能分工、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着眼揚子江城市群所面臨的挑戰,在高新技術帶來全新生活品質的同時,人與自然也将走向新的和諧,城市之間的聯系也将在合作中不斷協調、通融、優化、進步。
荷蘭:分工明确的“綠心”城市群
荷蘭的蘭斯塔德城市群坐落于萊茵河三角洲,總土地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10 萬人。其區域面積僅占荷蘭全國面積的1/4,但聚集了荷蘭總人口的40%,是歐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蘭斯塔德地區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個大城市,以及烏德支列、哈勒姆、萊登三個中等城市和衆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間的距離僅有10-20公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裝箱運量計算,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
分工明确讓蘭斯塔德城市群層次分明,工業、商業、運輸業、金融業、文化、行政、服務等各種功能分别被安排在幾個臨近又互相分開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和首都,是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市内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的工業,重工業則分布在附近的衛星城鎮;鹿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又是重工業中心;烏德勒支和哈勒姆則是宗教和旅遊中心,而萊登是這個地區的教育中心。
蘭斯塔德地區的核心還是舉世聞名的“綠心”。為了防止城市過分密集和連片,荷蘭政府提出從區域整體出發,按照不過分集中、在城鎮間保留緩沖地帶等規劃原則,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間被稱為“綠心”的大面積農業地區。
RTKL國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葉格指出,中國城市群發展可以從荷蘭多核城市發展中得到啟發。首先,城市和鄉村應各具特色,在土地使用上,需要有明确的區域功能規劃,方便未來的合作;另外,創造一種可承擔的公共交通體系,讓人們享受到交通的便利,也讓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更加頻繁,從而凝聚人力與人心;更加突出的是生态空間、綠地的有效保護,在各類用地之間增加綠色緩沖地帶。
無縫對接,正讓三座城市同打“一把傘”
事實上,這樣的設想正在甯鎮揚一體化的融合中漸漸成形。推動地區産業分工協作,三市根據長三角城市群規劃、蘇南現代化示範區規劃、甯鎮揚同城化規劃,堅持錯位分工、協調發展,立足各自的産業基礎與比較優勢,共同打造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區域金融商務商貿中心、全國文化科技中心和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
葉格指出,長江南北的城市還存在一定差距,真正要成為城市群,就要減少這種差距感,在城市的競争與合作之間形成“同城效應”。首先,交通的通達會帶來城市間更多人口的流動,由此激發的經濟活力讓城市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融合,當以交通先行,甯鎮揚的交通基礎設施迅速得到完善,三市城際間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統和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建設不斷加快。未來,城際與城市交通系統将無縫對接,形成更加完善的快速化、通勤化、無障礙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揚州市民梁明松,是一名設計師,甯鎮揚一體化發展正在悄悄改變着梁明松的生活。這一天,因為工作需要,梁明松得立即去一趟南京。随到随走,他很快搭上了兩地新開通的動車,50分鐘後,動車準點停靠南京,梁明松也随即進入地鐵站。“出差達人”梁明松高興地說,現在一張揚州市民卡,還可以刷遍甯鎮揚三市,并且能夠享受折扣,非常方便。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從南京出發,40分鐘抵達揚州。甯啟鐵路是國家鐵路網“八橫八縱”沿江通道組成部分,是國家沿海開發戰略的一項重大工程,将構建江蘇省東部向西部地區運輸的便捷通道,打造長三角北翼交通運輸通道。甯啟鐵路自南京林場站,途經六合、儀征、揚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如臯、南通至啟東,起初為國家I級單線鐵路,設計速度為120公裡/小時。改造後的甯啟鐵路,将運行動車組。
跨江融合還要從“産業一體化”着手——強化主導産業協作配套,提升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甯鎮揚打造自身“鐵三角”。在揚州儀征汽車工業園内,上汽賽克物流、大衆聯合等10多家企業産品供應上汽大衆南京工廠、上汽乘用車南京工廠、上汽依維柯等整車企業。園區相關負責人預期,“未來,随着南京積極推進‘非都市産業’向外轉移,儀征汽車園将會承接南京越來越多‘外溢’的汽車零部件産業項目。”科教融合,借力發展,目前,東南大學研究院與揚州的産學研合同已經簽了2000多萬元,形成了10多個研發項目。越來越多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着甯鎮揚城際圈内的優勢資源,不斷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融合,還需要一份綠色契約。“深化生态建設對接,共同打造甯揚江北生态走廊。”日前,南京市發改委表示,南京規劃的重要生态功能區方山、靈岸山及龍袍濕地,與揚州化工園區的龍山森林公園和青山濱江濕地公園相鄰。由此,揚州将與江北新區東溝鎮對接,共同打造“甯揚江北生态走廊”。
今年8月1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貫徹落實甯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甯鎮揚一體化格局将基本形成。基本實現南京與鎮江、揚州主城區間一小時通達,産業體系互補共榮,生态環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務同城共享,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生活在未來的甯鎮揚,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消費購物,隔閡變通途,就好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三市的百姓将從中獲得更多實惠。
開放發展,積極探索與上海的契合點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明确的主攻方向,在城市獲得感上,葉格認為,先進智能技術将提升城市群的生活質量,城市群需要對創新進行更多的投資。
今年9月20日,2017南通智能裝備産業投資與發展懇談會在上海舉行。來自上海90多家企業負責人應邀到會,與南通就智能裝備的産業投資與發展進行交流懇談。會上,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德國菲希爾集團的測試儀器生産線等15個項目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額40多億元。
資金的注入為智能制造的發光發熱提前設定了精彩預告,而對接上海則是揚子江城市群在發展中闊步的一道方向。葉格指出,揚子江城市群毗鄰上海,可以充分借鑒上海在智能制造、金融、投資等領域中的建設經驗。
“建設成為上海北大門”,在地理上,南通開發區天生就具有與上海緊密相連的融合發展“基因”,率先開展了與上海産業進行融合發展的探索,在積極尋找與雙城契合點中審時度勢,加快與上海同城化步伐,着力建設上海先進産業轉移最佳承接區,據統計,目前開發區50%以上的項目資源來源于上海。
而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城市,在揚子江城市群中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教授認為,揚子江城市群地處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北翼核心區,考慮到揚子江城市群應從整體上加強與上海的對接,揚子江城市群應規劃形成“内外雙核”的空間布局,即以南京為揚子江城市群的内核,将其培育成揚子江城市群的核心極,然後揚子江城市群在南京内核的帶動下,整體上接受外核——上海的全方位輻射,從而提高南京作為省會、作為揚子江城市群龍頭城市的首位度。
融内聯外,融合開放。交通的便捷、壁壘的破除,讓揚子江城市群内部的聯系漸行漸近,縮短着生活的距離。開放的姿态,探索的精神,讓沿江城市如海綿般吸收天時地利的經濟輻射。在一道道規劃建設所面臨的挑戰面前,走向城市群新生态的機遇藍圖也徐徐鋪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