艹是一個漢字,同“草”,用作偏旁,俗稱“草頭”或“草字頭”。“艹”原有有記載:《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艹音草。百卉也。
屮 [ chè ] 草木剛長出來。[ cǎo ]古同“草”。
艸 [ cǎo ] 同“草”。草本植物的總稱。
芔 [ huì ] ,為 “卉”字的異體寫法,本意同“卉”,另有一音 [ hū ] ,表示迅疾。
茻 [ mǎng ] ,屬非通用字。造字法會意,從四個“屮”。本意是指衆多的草。
屮是象形字,讀chè和cǎo。模拟草木叢生。兩屮做艸,指草。也有以屮作艸的。新論。忍庸曰。屮則芽焉、俗作莘也。生從屮及一焉、省從屮及目焉、先從屮及人焉、廌從屮及象焉、薦從廌及艸也。何故莘與生及省及先及薦相似于音焉、屮為生及省及先及廌之本文、而廣韻與集韻之以醜列切及敕列切及徹音為屮音非也。王褒【靑髥奴文】“約之以绁線、潤之以芳脂、莘莘翼翼、靡靡綏綏”者、莘謂“如芽立之弱立”而翼謂“如伸縮兩翼以求立之艱立”也。班固【東都賦】“俎豆莘莘”者、莘謂“食堆至芽狀”也。康熙字典之以莘為多非也。許愼诠屮之“艸木初生”、曰初生之草木于今慣、故亦為芽也。屮讀若徹則為草之俗文、故今衢州前王鎭仍讀草若徹于草調為陰上而徹調為陰入也。按、衢州前王鎭作全旺鎮于毛朝、下《基本信息欄》亦為餘據餘此論所塡。《漢書·晁錯傳》:“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艸
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屬皆從艸。倉老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百芔也。卉下曰。艸之緫名也。是謂轉注。二屮三屮一也。引伸為艸稿,艸具之艸。從二屮。倉老切。古音在三部。俗以草為艸。乃别以皁為草。凡艸之屬皆從艸。
此字始見于篆文。其形由二屮構成。屮,篆文作,中像莖,兩側像枝,像初生之草,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于象形。艸由二屮構形,以表衆草之義,形義契合。隸書、楷書沿之,形無變易,應可識其原形。艸由二屮構成,又和屮沒聲音關系,所以在六書中屬于同文會意。字經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書寫成「艹」,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
茻可用作意符,莫、葬等字都以“茻”為意符。
康熙字典
《集韻》文紡切,音惘。《說文》衆草也,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與岡同。自為部。《正字通》入艸部。《六書正譌》衆草也,象形。别作,訓逐兔艸中也,非艸、茻之義。
又《廣韻》模朗切,音莽。義同。
又《通志·六書略》茻,蕨類,繁荟而叢生。
又滿補切,音姆。莫後切,音晦。義同。《玉篇》作。
,古文友字。
草字本來是植物的意思,青色為草;本來就不存在貶義。可惜的是,現代人把這草字變得複雜化了。筆者在編制這篇文的時候,頭條說是不文明用語,要求修改。
我也隻能哈哈哈了,難到羊駝它天生就有罪嗎?這個字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字,怎麼就成了不文明用語了?
借此我不得不吟詩一首,借白居易的這一首《草》,表達我不滿的心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