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遊牧政權。相傳,匈奴與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都屬于古代華夏人。話說4000年前,商湯讨伐夏朝,放逐了無道昏君——夏桀,傳國數百年的夏朝就此滅亡。
為了躲避商朝人的追殺,桀的庶子淳維被迫帶着親人,逃亡荒涼的漠北,從此棄耕從牧,過上了追逐水草的生活。為了從商人手中奪回江山,淳維及其後裔一直與商朝為敵,他們逐步征服 山戎、猃狁、葷粥等蠻族,形成了強大的遊牧部落。
由此可見,匈奴和漢人源于同一個民族共同體,隻是出于政治原因,才造成了兩者的分野。到了後來,匈奴人進入漢地後,總會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的夏朝屬性。例如最後一個匈奴強人——赫連勃勃就将自己的國家稱為“夏國”。
從商朝到戰國,匈奴與其他遊牧民族一起,一直與華夏諸國為敵。到了戰國中期,匈奴的實力逐步趨于鼎盛,為了防備這個強大的遊牧民族,臨近北方邊境的秦國、燕國和趙國被迫修築了長城。
然而到了戰國晚期,匈奴的國力卻遭到了嚴重削弱。趙國名将李牧給匈奴主力設下圈套,集中 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圍殺匈奴騎兵十餘萬人。從此以後,匈奴國力一蹶不振,遭受了鄰國東胡、大月氏等國的欺侮。
秦朝統一六國後,匈奴的日子開始變得更不好過。為了防禦匈奴南下搶掠,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大軍攻打匈奴,奪取了肥沃的河南地(今天河套地區),将漠南納入到秦朝的統治範圍之中。同時,秦朝還連接秦、燕、趙等國的長城,化為萬裡長城。從此以後,匈奴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利用諸侯國間的空隙入侵中原。
就當匈奴面臨滅頂之災時,第一代草原雄主——冒頓單于站了出來。他利用秦末戰亂,秦朝無力北顧之際,東征西讨,陸續殲滅了丁零、東胡、婁煩、大月氏,降服了西域36國以及烏孫,成為第一個大一統的遊牧政權。
秦朝滅亡後,漢朝繼之建立。由于飽經戰亂,漢朝國力貧弱,無力與強大的匈奴對抗。為了消弭戰争,漢朝被迫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然而這種屈辱性的政策,不過是一場複仇戰争的前奏。
經過文景之治的積累,漢武帝終于與匈奴有了一戰之力。在他的指揮下,衛青、霍去病率領騎兵直擊漠北,總計殲滅了20萬匈奴騎兵。從此以後,匈奴一蹶不振,無法與漢朝争鋒。
漢宣帝年間,匈奴在天災和漢朝、西域、烏桓、鮮卑等國的攻擊下崩潰,分裂為五個部落。為了徹底降服匈奴,漢朝決定扶植最弱的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統一匈奴,成為漢朝屬下的單于。從此時起,匈奴第一次成為漢朝的屬臣,接受漢朝的印绶和冊封。
漢朝末年,王莽篡位。王莽一貫仇視胡人,毫無理由地挑釁匈奴,最終導緻匈奴和漢朝宗藩關系的破裂。匈奴人以“恢複漢朝”為由,向新莽政權全面開戰,還扶植了僞漢帝——盧芳。試圖利用傀儡盧芳入主中原。
然而當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匈奴稱霸中原的妄想終于化為泡影。在東漢的分化瓦解之下,匈奴又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南匈奴入駐我國并州(今山西)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公元91年,漢大将軍窦憲率漢軍和南匈奴騎兵出塞,襲擊北匈奴單于的駐牧之處,總計俘虜40餘萬人,北匈奴單于隻能率領殘部逃亡西方,從此不見蹤影。北匈奴滅亡後,漢朝将南匈奴強留在中國,讓他們繼續當華夏的廉價騎兵。而留在漠北的十餘萬匈奴百姓,被西進的鮮卑人統治,逐步被同化。
在漢地,南匈奴人逐步漢化,開始以農耕為生,樣貌已經與普通漢人無異。而匈奴上層,也就是匈奴王族也改了姓氏。原本匈奴單于姓攣鞮,他們為了附會漢朝,皆改姓為劉。而在表面上,這些匈奴人也學習儒學,幾乎完全被漢化。其中,大貴族劉淵更是有“匈奴名士”之稱,為魏晉世家所尊敬。
然而南匈奴隻是表面被漢化,還沒有真正成為漢人,而這也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公元304年,劉淵背叛西晉,建立了前漢政權。南匈奴騎兵席卷中原,最終滅亡了西晉,中原陷入一片戰亂之中。
然而匈奴人的霸業并沒有持續多久,石勒的羯族後來居上,匈奴人與漢人一樣,同時淪為被壓迫的對象。從此以後,匈奴人在中國的存在感開變得越來越低。公元431年,最後一個匈奴政權——赫連夏,被北魏所滅。随着匈奴政權的滅絕,匈奴人逐漸融入漢族和鮮卑人之中。隋朝時,鮮卑人也融入了漢族。由此分離了2000多年,匈奴人重新融入中國人,他們的血脈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有人說,如今的匈牙利人也是匈奴後裔。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今考古已經證明,匈人和匈奴人在血緣上沒有親近關系,而且匈奴的文化水準要比匈人高很多。至于匈牙利的主體民族,更是來自于中亞的馬紮爾人,和匈奴人一點關系也沒有。
如今,仍有許多匈奴的後裔生活在山西等地,而他們的相貌、相貌、語言早已與漢人無異。值得一提的是,姓劉的匈奴後裔最多,而誰又知道,他們之中大多數曾經是姓攣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