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行書,上下結構(含上中下結構及左右結構、包圍結構中的局部)的字還是要避免平正、呆闆。如何安排?還是從《集字聖教序》中找答案!
1、錯位
即上下部分的中線不使對齊,造成錯位,通常稱為垂直錯位。錯位的運用在《聖教序》中比比皆是,幾乎為常态。
垂直錯位
2、正斜
上下兩部分都有中豎時,往往一正一斜,或者上下部分的中線呈彎折狀,或稱為非垂直錯位。
非垂直錯位
3、收放
通過對上下或上中下某部進行放的處理,打破均勢。比如有寶蓋頭或類寶蓋形的字,一般都上寬下窄;字中部有撇捺的字或中長橫的字常常中寬上下窄等。
收中
放中
放上
放上
放下
像“導”“聖”等這種上大下小往往有一種特别的拙味。
4、疏密
通過收放可以産生疏密對比,而直接留空形成疏密也是常用手法。
留空
5、縱勢
有時章法需要,該字取縱勢,即橫向均較收縮,而成瘦高字形,或曰橫收縱放。
橫收
當然,那些在左右結構中運用的手法如輕重、借草等在上下結構中同樣可以運用。
而且這些手法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兩種同時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