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是一種使詞序回環往複的修辭手法,這一手法也很早就運用于詩歌創作。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秦州刺使窦滔之妻蘇惠所作《璇玑圖》,原詩共840字,後人在正中央空格處加一“心”字,共841字,縱橫各29字,用縱、橫、斜、正等方式,可組成近八千首詩,令人歎為觀止。
回文聯在回文詩的基礎上又有發展,變化出許多花樣。有的是本句回文,如廈門鼓浪嶼魚腹浦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佚名撰回文聯: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上面這兩副聯,上下聯順讀倒讀均無區别。
有的則是上下聯回文,即把上聯倒讀作為下聯,如北京天然居酒樓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這種聯又可擴充成為本句回文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還有倒讀回文聯:
風送花香紅滿地;
雨滋春樹碧連天。
倒讀後成為一副新聯:
天連碧樹春滋雨;
地滿紅香花送風。
還有的是部分文字回文,如葉銘題杭州西泠印社四照閣聯: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如果說前面那些回文聯基本屬于文字遊戲,這種部分文字回文倒是可以用于正式的場合。
二、頂針
頂針又稱頂真、聯珠或蟬聯,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修辭手法,可上溯到先秦時代。如《尚書》首篇《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後世詩文常用頂針手法,楹聯中也不乏用例。
楹聯使用頂針手法,大緻可分句間頂針、句中頂針兩大類。
句間頂針,如這副著名的彌勒佛殿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又如戲台聯,連續兩處用頂針: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傳為徐渭應杭州知府出對的這副聯,則三處頂針: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以上各聯都是句句頂針的。有的楹聯隻中間一兩句用頂針,如彭元瑞題蔣心馀宅内堂聯:
欣戚相同,為人莫想歡娛,歡娛即是煩惱;
福命不大,處世休辭勞苦,勞苦乃得安康。
天後宮聯:
大海茫茫,到無岸無邊,觀于天,天高在上;
飄風發發,正可危可懼,徯我後,後來其蘇。
第二大類為句中頂針,如潮州雙忠祠聯:
國士無雙雙國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又如《對聯話》載柳萬泰撰元宵燈聯:
願富歲鬥米十錢,官吏樂民民樂業;
對良宵千金一刻,燈光随月月随人。
還可以将句間頂針和句中頂針結合使用:
一心守道道無窮,窮中有樂;
萬事随緣緣有份,份外無求。
又如相傳系祝枝山出句、唐伯虎對句的這副頂針聯:
水車車水,水随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