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至6日,
202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業務彙報會在石家莊舉行。
在這場“田野考古群英會”上,
來自省内外的十餘支考古隊
發布了去年河北考古的最新成果,
其中石家莊人身邊的兩個項目
——栾城周家莊墓地與行唐故郡遺址
十分搶眼。
崇禮磚瓦溝遺址出土文物和現場
泥河灣遺址群
為中更新世古人類文化發展序列增添重要環節
泥河灣,東方人類的故鄉。多年來,多支考古隊伍持續奮戰,隻為尋蹤人類故鄉的非凡曆程。
去年5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張家口陽原縣泥河灣馬梁遺址(馬梁10号地點),發掘面積50平方米,發現4個文化層,發現石制品、動物化石共計1652件。
該項目考古領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法崗介紹說,馬梁遺址是泥河灣盆地非常重要的一處中更新世早期遺址,位于大田窪鄉東谷坨村北300米處,一道西北東南走向的梁上。去年發掘出土的石器和動物骨骼化石很豐富,為研究中更新世古人類文化面貌、石器技術與工業提供了基礎資料。同時,還獲得了泥河灣盆地東部馬梁剖面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完整地層剖面,獲得清楚的地層序列,為确定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打下地層學基礎:“确認4個古人類文化層,時代在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填補了這一時間段古人類遺存的空白。”
對此,河北省泥河灣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謝飛表示,“泥河灣一百萬年以前文化序列已有了大的眉目,最大的缺環就是距今十多萬年或者二十多萬年到百萬年間的很奇缺。當年我們也說這個階段的人到哪裡去了?是不是到周口店去了?因為周口店跟這個系統是‘一家人’,屬于一個文化系統。但通過王法崗他們這幾年的工作,馬梁附近發現了9個文化層,概念是從大約距今八九十萬年至三四十萬年期間,這樣就把中更新世或者說把百萬年以後的框架就架起來了,也解決了我們關于泥河灣人類是否遷移的疑慮——周口店在發展,泥河灣還在繼續發展。可以說,馬梁遺址的發掘完善了泥河灣盆地中更新世,距今百萬年到二三十萬年間的文化序列。”
栾城周家莊墓地
石家莊商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
上世紀70年代,石家莊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因考古發掘出土了多項世界之最享譽海内外。去年石家莊商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栾城周家莊墓地再度引發業内外的關注。
栾城周家莊墓地出土文物
周家莊墓地位于栾城區西營鄉周家莊村南約200米。202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家莊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栾城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聯合展開發掘,共清理墓葬23座,發掘遺址面積300平方米,勘探40萬平方米,調查12平方公裡。
“墓地主體區域約1500平方米,共發現21座墓葬,其中商代15座。主體區以外還發現兩座商代小型墓葬。遺址主體年代為晚商時期,文化内涵為商代,墓地與遺址并存,墓地為商代晚期具有一定規格的貴族墓葬群。”考古隊執行領隊張鵬表示,周家莊墓地從選址到墓葬分布均有一定規劃,朝向統一,營建方式及葬俗一緻。遺址中包含更早一期的商代遺存,發現房址及窯址。此次發現填補了冀中南地區商代考古發現的空白,将太行山東麓晚商遺存由南向北串聯起來,為研究商代曆史、地理交通、文化格局發展演變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由于周家莊墓葬被盜且破壞較為嚴重,對殘存文物亟需科技手段進行保護和加固處理。為此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相關單位合作,已着手實施對墓葬中發現的人骨、椁室木材、動植物标本、金屬殘片等進行科技檢測與分析,為考古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行唐故郡遺址
雜殉坑填補考古空白
在石家莊人身邊有這樣一處考古現場,從2015年開始發掘以來每年都能給人帶來驚喜,這就是行唐故郡遺址。
故郡遺址位于行唐縣故郡村,遺存主體年代為東周時期,自春秋晚期延續至戰國中期,文化内涵為鮮虞——中山國文化,是北方戎狄族群華夏化曆史進程的具體映現。
去年6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考古隊,繼續對故郡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計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清理春秋晚期土坑墓2座、水井1眼,戰國早期積石墓4座,雜殉坑1座,車馬坑2座,戰國中期水井17眼、灰坑21座,城址南環壕東部1段,出土銅器、鐵器、骨器、陶器等完整或可複原文物70多件(套),并完成了二号車馬坑四号車的最終清理與保護工作。
該項目負責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春長表示,去年的發掘确定了故郡城址戰國早期墓葬的分布範圍和分布格局,墓葬多成組分布,由西向東墓葬時代越來越晚,南北墓葬時代相近;确定了城址南側環壕的走向,其年代不晚于戰國中期,早于趙國“南行唐邑”,或為更早時期的鮮虞——中山國城邑,确定了二号車馬坑東側遺迹應為雜殉坑。
其中,去年發現的12号車馬坑由西側的車馬坑和東側的殉牲坑組成,二者有溝槽相通。坑上半部分及西側遭受破壞,中部的一輛馬車保存尚好,馬匹僅有馬頭,東向,不見馬身,形制十分獨特,填補了考古空白。
同期發掘的雜殉坑為故郡遺址“王”級墓M58的陪葬坑之一,整體平面呈“凸”字形,通長10.7、寬1.35-2.8米,東側坑内葬貳駕獨輈馬車1輛,車前一長方形木質遺存内(可能為木箱)有銅勺和漏勺。西側坑兩側壁底有木闆及縱向龍骨痕,西部木箱内(有待探讨)随葬有灰陶罐、銅卡扣及獸骨、魚骨等。箱下見有2長、2短圓木及車輪1個。長圓木可能為雙轅,其東端有一車衡,衡下有1牛頭、蹄。該雜殉坑形制獨特,填補了考古空白。
崇禮太子城遺址
确定城址的臨時“禦用磚瓦窯廠”
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位于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崇禮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将成為“文化高地”,全面展示遺址的考古成果,為北京冬奧會增添濃重的中國文化元素。
太子城遺址位于崇禮區奧運村西側,經考古發掘确認為一處金代中後期(1161-1234)皇室行宮遺址,推測即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太子城遺址是第一座經過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是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也是近年來發掘面積最大的金代高等級的城址。2019年,太子城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10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7月至10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禮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崇禮磚瓦溝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清理窯爐35座、作坊2座、灰坑6座、灰溝2條、路1條。磚瓦溝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明确了太子城城址建造所需建材品的來源地。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黃信表示,磚瓦溝遺址出土的磚、瓦和鳳鳥、嫔伽、獸頭、瓦當等建築構件,無論是類型、還是尺寸,都與太子城遺址同類器物完全相同,兩者應屬同時期遺存,即金代後期,“綜合來看,磚瓦溝窯址應屬太子城遺址附屬遺存,是為建造太子城城址而設立的臨時性禦用磚瓦窯廠。”
上三張圖為崇禮磚瓦溝遺址出土文物。
磚瓦溝遺址也是目前考古發掘中規模較大的一處金代磚瓦窯址。“窯址的發掘進一步豐富了宋金時期的磚瓦窯資料,為宋金時期不同政權與地域下磚瓦窯的比較研究,乃至金代磚瓦窯在磚瓦窯發展史上的曆史位置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黃信表示,從太子城到磚瓦溝遺址隻是很小的區域,下一步還将進行更大範圍的調查,“太子城怎麼到金中都的?中都出來怎麼走?要走幾天?太子城隻能住一部分人,其他人駐紮何處?糧食等後勤供應如何保證?這都需要進一步調查。過去四年我們集中精力在最核心的地方做工作,接下來幾年還要繼續調查。從大的視野去看太子城,這樣才能成一個系統,而不是光一個點。”
文/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蓥
來源: 燕趙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