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無憂酒
1989年,話劇演員宋丹丹在春晚舞台上憑借小品《懶漢相親》,成功走入大衆視野。
從此出色的話劇演員又多了重喜劇演員的身份。
此後曆屆春晚每出必火,直到今天,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那句“俺叫魏淑芬”。
她似乎成了春晚的代名詞,和最佳搭檔趙本山一時之間成為春晚最紅的小品組合。
可就在30年後的今天,主持人問她:“以後還會演小品嗎?”
她卻是簡單直接的回答:“不會”。
而這句“不會”,也意味着從今往後,那個身穿花棉襖,頭戴綠圍巾的魏淑芬,隻能活在所有人的記憶中了。
她直言道:“人不可能永遠會演,我不希望我讓觀衆唏噓下去,我要自己走下去。”活了這麼多年,她始終保持初心,坦率真實。
對于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一生奉獻給了舞台,現在也該到了退休的年紀,是該享享清福,好好地回歸家庭,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她希望以後90%的時間陪伴家人,10%的時間演一些喜歡的作品。
在1961年的盛夏,宋丹丹出生在一個北京大院裡。
她塑造的角色多數是一些農村的比較接地氣樸實的形象,所以大家大概很難想象到,其實宋丹丹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是一個幹部,母親是中學的老師,哥哥宋北衫是北外的尖子生,正因如此,家裡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除了大哥,宋丹丹上面還有兩個姐姐,有着三個考上名牌大學的哥哥姐姐作為榜樣。
她本可以成為優秀的老幺,可她卻是父母最不争氣的一個孩子。
平時爸媽工作很忙,幾乎是奶奶将他們四個孩子一手拉扯長大的。
那個時候她因為天生頭發黃,長得也不好看,班裡同學常常給她取各種外号。
被揶揄的她委屈的掉眼淚,流着鼻涕邋遢的樣子,成了她童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而那個時候的她,大概也從未想過,未來有一天自己會走進演藝圈的道路,并且成為大紅大紫的明星。
1980年,宋丹丹經曆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轉折,高考落榜反而間接的成就了未來的“小品女王”。
那一年,他們班裡新轉來了一個陽光高個的男孩兒,名叫袁剛。
從第一次被宋丹丹看到,就成功地在少女心裡掀起了風浪。
宋丹丹對高個子的男孩一向沒什麼免疫力,隻要一看到他就會臉紅,莫名的心跳加速,普通人在戀愛時會做的傻事,少女時代的宋丹丹一件也沒有落下。
比如大冬天放學不回家,在不知道他家在哪的情況下走着去找;
比如為了制造一場浪漫的偶遇,在他家附近一直轉悠,直到夜裡12點。
陷入戀愛的姑娘,哪裡還顧得了其他種種,年輕氣盛的時候總要有一場跟随心跳的冒險。
結果當然就是無心複習,高考名落孫山。
而此時的袁剛卻已被北大錄取,兩人的距離讓宋丹丹猛然清醒,決心要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可二戰的結果依舊令人惋惜。
好在後來袁剛告訴她北京人藝招生,讓她去試試。
從小熱愛表演的宋丹丹當即就應了,可是面試的老師嫌她太胖,為了進入大學的校園她半年内暴瘦30斤。
天賦和努力并存,這回真的是什麼也攔不住她了。
兩個人之後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為各自的夢想攜手共進,相戀5年。
可少女時代的心動總是難以走入婚姻的殿堂,這段感情最終無疾而終,宋丹丹的初戀就這樣結束了。
這段經曆帶給她的不僅僅是回憶的美好,結局的傷痛,更為她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1983年,宋丹丹畢業開始做演員。
次年,她在話劇《紅白喜事》中飾演“靈芝”,從此開啟了她的藝術生涯。
雖然最初飾演的都是無足輕重的角色,但她每一次,都特别珍惜,出色的認知與感悟,讓她得到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
憑借《紅白喜事》獲得文化部觀摩演出一等獎和北京市政府表彰優秀演員獎之後不久,她又在《尋找回來的世界》裡,出演一個混混的女兒。
擅自加戲的宋丹丹,再次憑借這部劇,得到了“飛天獎最佳女配角”。
在1989年之前,她一直是個出色的話劇演員,而這一年,她經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轉折。
28歲的她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參演小品《懶漢相親》。
她的自我認知讓她内心拒絕以那樣的方式出現在電視熒屏上,她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搞“高雅藝術”的藝術家,在全國人民面前去扮演一個土裡土氣的大齡姑娘,這顯然不符合她的追求。
她的原話是:“萬一劇院裡的老師們在電視裡看見我怎麼辦?我還有臉回去嗎?”
面對宋丹丹的辭演,負責語言類節目的導演對她說:“你知不知道上一次春晚得憑多大造化?”
她終于沒有理由再打“退堂鼓”,在春晚的舞台上,當她穿着花棉襖,紮着綠頭巾,操着一口地方方言,扭扭捏捏地說出:“俺叫魏淑芬,女,29歲,至今未婚”時,全場哄笑不止。
那一晚,改變了她這一生的命運,她一年,她28歲。
自此之後,宋丹丹成了春晚的常客,與趙本山老師多次搭檔,深受觀衆的喜愛與支持。
在2006年兩人合作《小崔說事》的舞台上,趙本山老師當時手端着盒飯,忘記拿道具包了,道具包裡裝着馬上就要用到的書《月子》還有手絹。
春晚直播,億萬觀衆,這要是演砸了,那可真的是沒法交代。
趙本山老師給啥也不知道的宋丹丹指了指,表示,自己忘帶包了,宋丹丹瞬間就懵了,這可是直播,十幾億人正看着自己呢,這可怎麼辦呢。
慶幸的是這一段沒有趙本山老師的詞,宋丹丹趕緊走了幾步,将鏡頭帶到了另一邊,鏡頭拍不到的地方,趙老師拿到了包。
接受采訪的時候,宋丹丹說:“趙本山沒帶道具包就上台,那裡面裝着我的書,手絹,我跟他握完手,一看他沒拿包,當時五雷轟頂,完全空白,幸好我趕緊吸引住鏡頭,他從側台把道具拿上來,當時差點死在台上。”
宋丹丹說:“包要落我們那屋不得了了,接下來就沒法演了。”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騙了觀衆14年的小品,背後還有這麼回事。
白雲黑土的組合,又送她登上了另一個高峰,宋丹丹這個名字從此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這件事也反映了小品行業的高壓,讓觀衆笑可比哭難多了,可宋丹丹做到了,每一個作品都深入人心。
不小心的一次失誤就會讓喜劇演員揪心很長一段時間,年齡越大就越吃力。
在2008年一次采訪中,宋丹丹鄭重宣告,因為每年排演壓力過大,決定淡出春晚舞台。
在36歲後的十年中,宋丹丹除了陸續拍了3部情景喜劇《家有兒女》外,幾乎無戲可拍。
中年危機和中年女演員的困境這兩個經久不衰的議題,宋丹丹20年前就體驗過了。
2008年,47歲的宋丹丹這才接到了讓她很驚喜的劇本《馬文的戰争》,次年上海電視節上,聽到自己得獎時,她滿臉不可置信如彈簧般從椅子上跳起來。
可就是這次的獎杯讓她再次定型,被冠上婆媽型演員的帽子,這讓宋丹丹再度灰心,萌生退意,甚至已經打算退出,不再演了。
但生活處處有轉機,《金太郎的生活》讓宋丹丹再度獲得第1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獎。
上一個獎杯是禁锢,那麼這一個獎杯就是救贖。
她感言,在聽到獲獎者的名字是宋丹丹時,決定再演幾年。
宋丹丹曾經說,“表演時,我就像手中有線牽着劇場中的所有觀衆,我手一緊,觀衆就哭了,手一松,觀衆就笑了。作為演員,那種感覺真是太幸福了,太過瘾了。”
2005年夏末,宋丹丹在自己家給自己辦了場“奧斯卡”頒獎典禮。
她請了很多好友,弄得很隆重。
她說:“做演員25年裡,我腦子裡一直在組織奧斯卡頒獎時那兩三分鐘的感言。在這個年紀奧斯卡是得不上了,可我的感言憋得難受。”
從花季到花甲,這些年,她漸漸的不再上春晚演小品,電視也拍的少了,可是卻在各大綜藝節目露面延續着自己演員的身份。
露面的次數越多争議聲越大,她被卷入輿論的漩渦。
仔細想想,隻怕是骨子裡的熱愛才讓她舍不得離開舞台,哪怕錯過了證明自己的機會,哪怕再也完成不了年輕時的夙願,得不了奧斯卡獎了。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話劇演員,小品女王,再到媽媽專業戶,沒有任何一個标簽可以框住一個心裡住着“藝術家”的女人。
宋丹丹的事業有風聲水起的階段,也有迷茫低潮的部分,磕磕絆絆也終歸是紅了大半輩子。
事業如此,感情也如此,從初戀時的真性情,就完全可以看出宋丹丹後來坎坷的感情道路也許不可避免。
這個一生中經曆了四段感情三次婚姻的女人令人唏噓,閃婚三次,跟第二任丈夫有了個叫“巴圖”的兒子。
宋丹丹的感情之路可謂十分曲折,24歲,宋丹丹與戀愛了3個月的男友閃婚,至今沒有人知道她第一任丈夫的名字。
僅僅是因為辦完離婚手續後,宋丹丹第一任丈夫認真的對她說:
“将來如果你有名了,在任何場合和情況下,永遠别提我的名字。”
宋丹丹這麼多年也一直履行承諾。
1987年,宋丹丹與英達在北京人藝排演新戲《縱火犯》,這部戲是他們結緣的開始,一個演技頂級的演員,一個才思敏捷的導演,傳出去怎麼都是段佳話。
兩人在1987年的夏天登記結婚,又都是經曆過一次婚姻的人,英達成為宋丹丹生命中的第二任丈夫。
可是好景不長,這段感情終是因為兩人性格不合,沒有感情基礎走向破滅。
《我愛我家》這部劇使他們走向事業的巅峰,同時也使各自的人生背道而馳。
她曾在書中寫道:“我嫁了個人渣,還生了個廢物。”
她曾在一綜藝節目上承認自己出軌在先,因此與第一任離婚。
都說治療失戀最好的方式是開啟一段新的戀情,與英達離婚半年後宋丹丹與認識僅28天的趙玉吉再次閃婚。
雖是閃婚,卻是遇到了對的人,這次的婚姻兩人攜手走過了20多年,風風雨雨也算相濡以沫了。
這是怎樣的坦蕩與任性,她活出了自我,懂得了珍惜。
如今步入晚年,宋丹丹跟兒子巴圖親密無間,對丈夫前妻生的女兒視如己出,跟趙玉吉的重組家庭幸福美滿。
宋丹丹、趙玉吉和雙方的兒子女兒
就在前幾天更是升級當了奶奶,臉上的笑意止不住,滿滿的幸福感。
坎坷如斯,晚年的她卻是越活越年輕。
她自嘲自己媚俗了大半輩子,注定成不了大藝術家了。
58歲時,她說她終于理解了《桃花扇》的一句台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她開始與自己和解,開始享受生活。
2020年大年初一,《家有兒女》劇組在北京春晚重聚,宋丹丹語重心長的把長輩對自己的叮咛交給了後輩,她對孩子們說:“認認真真演戲,老老實實做人。”
宋丹丹這一輩子台上喜劇台下卻是悲劇,過了一道道坎兒,如今到了晚年,卻是活得從容通透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