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6:54:36

我們在日常中經常聽聞人言“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是……”,說者顯得豪氣幹雲,聽者多報之以敬佩的目光。

可有意思的是,假如若要細究此話,恐怕古往今來,很多人都不能劃為“大丈夫”行列。

這是因為數千年的曆史演進中,更名改姓太為普遍和常見了。

從科學入手,現代基因學和分子生物學揭示,目前超過六成的中國人,其實都源出于上古時期的五大超級祖先。

而五大祖先所衍生出的後世不同民族和姓名人群,早就超出了想象的規模。

僅以姓氏變遷為例,宋代《百家姓》收錄的姓,有628個;到了明代《千家姓》就已增至1594個;而近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竟然已經多達11969個。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1

圖:姓氏地圖

可以預見,後世的姓氏還會繼續增多。

另方面也揭示出:若非改姓,後世哪裡來的這麼多的姓呢?

足可見:改姓,自古有之,是曆史的常态,并且從未斷絕。

那好好的,幹嘛要改姓呢?

在說清這個問題之前,先要簡單說下姓和氏的問題。

一、 姓、氏的流變

姓産生于母系社會,其出現是因為不同氏族間通婚的需要。這從“姓”字的構成,也可以看出。


《說文》說:“姓,人所生也”;“始,女之初也”。可旁證,姓産生于母系社會。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2

圖:上古八大姓氏

而進入父系社會後,男性酋長的名号,開始作為姓。後來男子稱氏,用以别貴賤;女子稱姓,用以别婚姻

再後來随着曆史的演化,先秦時,姓已經固定下來,氏卻還呈現多變狀态。

如公孫鞅,因是衛人,又叫衛鞅。到了秦國,受封商地後,又被人呼做了商鞅。此處說句題外話,孔子本姓是“子”,并不姓孔。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3

圖:姓氏牆

姓、氏合一,發生在漢初。饒是如此,姓名問題并沒有變得簡單,而是愈發多遷。更名在此不論,僅改姓之問題,原因就已經非常紛繁了。

經簡單歸結,改姓原因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二、 改姓之類型

1、讓人無法拒絕的皇帝賜姓

賜姓源出上古傳說,據說舜帝就曾經給颛顼帝後代賜姓“嬴”;夏帝孔甲給他飼養龍的人,賜姓“禦龍”。

​但就後世影響而論,賜姓主要肇始于漢代。清人趙翼就曾言:賜姓本始于漢初。

但皇帝給賜姓,情形也分為多種,有的是種恩惠拉攏;有的是純心惡心;還有的就是君主無善無惡,閑來沒事,心血來潮,胡折騰了。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4

圖:賜姓

1-1、出于恩惠拉攏的賜皇姓和賜佳姓

帝王出于恩惠之賜姓,又可以分為賜皇姓和賜佳姓。賜皇姓自然比後者更加榮寵,但賜皇姓多在于王朝的初期,或者王朝危急時期,是給予功臣和能臣的莫大榮譽,賜佳姓也多懷好意。

漢高祖劉邦出于感念鴻門宴時,有項伯暗中幫助。後來坐穩天下後,即使賴掉了當初越好的兒女婚姻,但是賜姓項伯“劉”姓。倒是項伯出賣了侄子項羽,最後還失去本姓,不知會作何感想。

這種做法,唐初時也為李唐高祖和太宗所借鑒,被賜姓李姓的大将有徐世勣、羅藝、高開道、杜伏威等人。

當然明末時的鄭成功,也曾經被賜國姓“朱”,時人才多稱呼鄭為“國姓爺”。

西漢廷尉巫嘉,因曾經解勸劉邦定三秦,劉邦稱帝後認為他有功漢室,功在扶翼,所以賜姓“扶”;無獨有偶,後梁信州刺史危仔昌,投奔吳越王錢镠,錢镠嫌其姓不佳,賜姓“元”。

1-2、賜惡姓

賜惡性是觸怒皇家後,作為懲罰措施的一種。

如齊武帝因蕭子響謀反被誅,賜其後人惡姓“蛸”;梁元帝賜犯上作亂的武陵王蕭紀後人惡姓“饕餮”;隋炀帝因楊玄感謀反,改其後人姓為“枭”。武則天将王皇後的族人發配後,還賜惡姓“蟒”。

1-3、心血來潮的賜姓

皇家賜姓有時目的就不怎麼明确了,賜的就是一般姓。

如南宋制置使金賦,本來是漢名臣金日磾的後代,宋高宗懼怕大金,化金生水,偏要給人家改姓“淦”。

明代有個大臣名叫“有日興”,明太祖朱元璋偏給其改姓“宥”。

2、避諱改姓

古代取名字要避諱君主和長輩,一旦犯忌,輕則改名,嚴重還要換姓。

如項羽本名項藉,姓籍的人家,就隻好改姓“席”了;漢元帝劉奭,奭姓就得改姓“盛”;漢明帝劉莊,莊姓隻好改姓“嚴”;司馬師稱帝後,師姓隻好改姓“帥”和“率”。

兒皇帝石敬瑭稱帝後,讓姓敬的拆字改姓“苟”和“文”;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姓匡的改姓了“羌”和“主”;姓常的在真宗趙恒稱帝後,自動改姓“常”。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5

圖:王氏族譜

上面是和帝王名字同字的,但同音的姓也逃不了。

如唐憲宗李純,就使得姓“淳于”的改姓了“于”;北宋年間,有個姓“殷”的,閉門家中坐,就被人告上了廳堂,理由是他的姓和本朝太祖趙匡胤犯忌諱,縣令也是很有才幹,生生将殷姓,改成了“殿”姓。

3、避事改姓

避事改姓又可以分為避難、避仇改姓,還有就是避嘲和避恥改姓。

如六國貴族燕人田光,為避迫害,改姓光;孔子弟子子貢,原姓“端木”,因躲避仇家,改姓“木”。

唐朝兵部尚書安重璋,安史之亂後,恥于和反賊安祿山同姓,上書皇帝請求改姓,皇帝給了他好大面子,賜姓“李”,名李抱玉。明末李闖起義,揚州人李嘉兆,因不願和李自成同姓,而改姓了“理”。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6

圖:李自成

一場嘲笑也能令人改名,如孔融就曾嘲笑都亭侯氏儀:“氏者,民無上也,可改為是”。奇怪的是,前者還真聽從了孔融的建議。

4、漢族和外族換姓

曆史上的幾次民族大融合,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繁榮,也使得種族間的姓氏,得到了融彙。其中有少數民族改姓漢姓的,也有漢族改用少數民族姓氏的。

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在接受漢族文化後,僅鮮卑複姓改用漢姓的,經《魏書.官氏志》記載的就有117條之多。

後來的金、遼等外族政權,接受漢化後,改用漢姓的也并不鮮見。如遼代外戚巴裡、舒魯、伊蘇濟勒等三族改姓“蕭”後,蕭姓後來和皇家耶律氏成為了遼國最尊貴的姓氏。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7

圖:大遼蕭太後

滿清覆亡後,愛新覺羅改姓金、洪、德等,而鈕钴祿氏改姓為郎、蔔、鈕等。

漢族改用少數民族姓氏的,較為少見,記載的有北齊綦連猛,本來為中原姬姓,六國末年避亂塞外,改姓了“祁連”,成為了鮮卑的一個姓氏。

5、音訛與省文改姓

因音訛改名者,多為近音或同音字。如莘氏改為辛;黨氏改為掌姓;歐氏改為區姓;申圖改為申屠等。

省文者,純屬省事,簡化原先姓氏而為。如:鄣改姓章;邴改姓丙;邵改姓召;譚姓改為覃;熊姓改為能姓等等。

你知道明朝宗室的起名規則嗎(動辄改姓為哪般)8

圖:虢國博物館

還有的姓氏,改後原先的姓氏反而銷聲匿迹。如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本因受封地東西二虢而以之為姓。結果因為音訛,虢氏改為郭姓。後來郭姓大興,之前的虢姓反而湮沒無聞了。

三、改姓原因凸顯的曆史社會因素

小小的改姓問題,經上述總結,卻凸顯出了這麼多原因。再從中簡單歸結,有皇權影響因素,有曆史文化因素,各地風俗影響,還有民族融合方面的原因。

在認識和了解到這些原因後,我們愈發感覺,更名改姓和是不是“大丈夫”,實在是沒有什麼關系,反而每個改姓故事背後,榮耀因素有限,更多的是情非得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