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

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1:43:39

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同一工人莫名成了三家企業的雇員,發生勞動争議時三家均稱與己無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一工人莫名成三家企業雇員)1

關聯公司混同用工怎麼承擔責任

同一工人莫名成了三家企業的雇員,發生勞動争議時三家均稱與己無關——

關聯企業混同用工該誰擔責

本報記者 賴志凱

閱讀提示

律師提醒,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當用人單位主體、工資發放主體、社會保險支付主體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提出異議并收集保留相關證據,在疑慮得不到明确合理的解釋時,可以尋求工會、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以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王師傅在北京市通州區一加工廠做焊接工,2008年9月1日入職。2019年,因單位搬遷、工作地點變動等情況,王師傅與單位發生勞動争議。在維權過程中,王師傅卻遭遇重重困難。萬般無奈,王師傅找到北京市通州區總工會尋求幫助,在工會法律援助下,不僅确認了工齡,還要回了公司應給予的補償金。

10年與三家關聯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從2008年入職到2019年發生勞動争議,幹同一份活兒的王師傅與在同一個地址辦公的三個單位簽訂過勞動合同。

2008年9月1日入職加工廠後,王師傅于2010年1月23日與加工廠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2012年1月22日,雙方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3年,并未離職的王師傅,又與另一家機電公司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加工廠為王師傅繳納了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間的社會保險。另一家機電公司為王師傅繳納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間的社會保險。此後,第三家公司又為王師傅繳納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社會保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加工廠和機電公司以及另外的第三家公司屬于同址辦公且互相關聯的公司,三個用人單位與王師傅所簽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崗位均為焊接工。

2019年8月,該機電公司告知王師傅,公司将搬往河北辦公,要求王師傅到河北工作,否則按自動離職處理。

2019年8月16日王師傅申請勞動仲裁,請求确認自200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16日期間與該機電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要求機電公司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仲裁裁決駁回了王師傅經濟補償金的請求。對于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僅支持了部分請求。

王師傅不服仲裁裁決,提起了訴訟。其間,王師傅向北京市通州區總工會尋求法律援助。

通州區總工會依法進行案件初審,認為王師傅的案件符合工會法律援助的受理條件,遂第一時間上報北京市總工會法律服務中心。得到審批後,通州區總工會即時指派工會援助律師周立軍作為王師傅的委托代理人。

周立軍認為,加工廠、某機電公司、某公司存在混同用工的情形,在仲裁階段王師傅僅将某機電公司作為被申請人,因此部分工齡并未得到認可。

如何證明混同用工

一審庭審前,周立軍向法院遞交了追加被告申請書,追加加工廠、某公司為本案的被告,并在庭審中提交了社保繳費記錄、勞動合同,證明王師傅與上述公司在不同的時間段存在勞動關系。同時向人民法院遞交了企業查詢信息及照片,證明三家公司為同址辦公,存在混同用工的情況。

庭審中,加工廠堅持認為僅從2010年1月起與王師傅建立勞動關系,但對于2008年9月為何給王師傅繳納社保并未作出合理的解釋。某公司則稱繳納保險是應王師傅的要求繳納的,不能以此認為雙方就存在勞動關系。

周立軍認為,王師傅家住通州,公司搬遷至河北大廠,無疑給王師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不便,而公司對于搬遷行為給職工造成的不便未采取任何補救措施,僅是一味地以不到新址工作按自動離職處理來恐吓員工,造成了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應該給予經濟補償。

機電公司一方還提出,自2019年8月16日之後,王師傅就未到公司工作,公司已于2019年9月向王師傅送達了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理由是王師傅存在曠工情形,因此不同意支付經濟補償金。

針對該公司的觀點,周立軍認為該公司在收到勞動仲裁申請書後才向王師傅發出責令到崗通知單及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的行為不符合常理,其行為完全是針對王師傅提出仲裁而進行訴訟準備。而且該公司在答辯時認可與王師傅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截止日期為2019年8月16日,現又認為以解除通知送達的時間為解除時間顯然前後矛盾。

關聯公司承擔連帶賠償

法院綜合考量雙方停止提供勞動、停發工資、停繳社保的行為,認定王師傅自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21日與加工廠存在勞動關系,2013年1月22日至2019年8月16日與某機電公司存在勞動關系。某公司為王師傅繳納部分社保且工資條記載某公司與加工廠、某機電公司存在緊密關系,其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一審法院支持了王師傅經濟補償金30085元的訴求,判決由三家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一審判決後加工廠、某機電公司提起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北京市總工會法律服務中心工會勞模法律服務團成員左增信律師認為,有些用工單位,利用與勞動者的信息不對稱,采取關聯企業混同用工的方式,在工齡确認、社會保險支付、工傷認定、解除勞動合同等方面投機取巧,以此增加勞動者的維權難度,規避法律責任。

“本案法院認定了加工廠、機電公司、某公司三家存在緊密關聯關系,故判決三家企業共同支付勞動者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這個案件的典型意義在于,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用人單位的人員混同并混同用工的情況下,對勞動者的合法訴求,均須承擔相應責任。”左增信說。

左增信提醒廣大職工,作為勞動者,要具有維權意識,對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主體、工資發放主體、社會保險支付主體要了解,在這些主體發生變化時,要及時提出異議并收集保留相關證據,在疑慮得不到明确合理的解釋時,尋求工會、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以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來源: 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