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或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以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教育人員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開發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還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标的制訂、課程内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屬于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标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别差異,有利于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态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随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适應性。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于學校課程(即學校内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于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于“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絡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于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一、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國家課程是由國家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組織講師決策、編制的課程,它體現國家意志,統一教育标準。但它難以适應地方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實際變化,沒有也不可能充分考慮到各地方、各學校的實際,更不可能照顧到衆多學習者的背景及特點。而校本課程開發盡可能地反映社區、學校和學生的差異性,及時融進的科技成果、社會問題,充分考慮到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認知背景與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它在一定範圍内可以補充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
二、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世紀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校本課程開發正體現了這一方向,它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特點、學生的需求,适應學生不同性格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i獨立性,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
三、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賦予了教師一定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了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熱情,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空間和大顯身手的機會。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以往統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課程編制權力下放到地方和學校,讓一部分校長和特長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任務,在确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