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作為曾經的世界經濟中心,又是現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地,擁有很多古老且實力雄厚的高校。歐洲地區共有大學近2500所,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總共有369所來自歐洲的大學跻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粗略估計在所有進入排名的大學中占了38%的比例。英國是歐洲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的大學數量最多的國家,總共有76所大學,緊随其後的是德國和法國,分别有45所大學和39所大學進入排名。但是,瑞士是除了英國之外有大學進入排名全球前10位的另一個國家,這就是有着頂尖高等教育系統的小型歐洲國家的典型代表。
一、英國
作為一個有着悠久教育傳統的國家,目前約有大學90多所,高等學院123所,高等教育學院50所。這其中有29所大學進入了排行Top200,可見其大學發展水平之高。英國大學除白金漢大學為私立外,其餘均為公立,大學可自主設置不同課程,并根據開設課程授予各級學位;高等學院和高等教育學院大部分為私立機構,可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專業的各類課程,除本科課程外,還設置很多專業性課程或為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學生設計特殊課程。獨特的高等教育辦學機制,得益于英國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質量評估,議會、政府、專業機構以及高校分工協作,使得優質教育資源體系可順利運行,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層面的高等教育保障體系。
二、德國
德國有300多所高等學校,其中綜合大學82所,高等專科學校136所,藝術、音樂院校46所。有12所大學進入排行Top200,學生擇校時,更看重專業排名,德國大學比較偏重理工科,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類大學并不多。德國大學執行寬進嚴出制度,其高校學曆含金量之高也是世界公認的,且由于德國成功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上大學并非是唯一出路,因此入學率在工業國家中并不突出。
三、荷蘭
荷蘭有57所大學,其中有9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Top200,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國土面積小,但卻擁有不少頂尖學府。荷蘭大學分為H類(應用技術類)和U類(綜合類)兩種類型,H類采用理論結合實踐式教學,U類則以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四、瑞士
瑞士有12所大學,其中7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Top200,教育和科研在世界上處于頂尖地位,入學率超過80%,大專院校數目不多,但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瑞士的大學都是由國家創辦的,同樣秉承寬進嚴出的标準,學制靈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合适的時間選擇合适的專業。
五、法國
法國的高等教育分為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高等技術學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科研教育機構4類,共有87所公立綜合性大學, 5所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Top200,入學率為80%。法國高等教育中最負盛名的是通稱“大學校”的“高等專業學院”,實行獨特的“2 3”學制,與普通大學完全不同,屬于精英教育基地,具有規模小、師資力量特别強大、招錄标準嚴苛、注重企業内實習、畢業生出路好等特點,居于法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頂端。
六、俄羅斯
俄羅斯擁有818所大學,入學率57%。俄羅斯的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傳統和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學中的絕大部分為公立大學,聯邦大學型的大學比其他大學更國際化,專精于各種領域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居于科學界及教育界較高地位。
總體來說,歐洲提供的主要高等教育資格如下。
學士學位:大多數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或4年;要獲得學士學位,通常首先需要一些學校的資格證書。學士學位是獲得重要技能和知識的好方法,幫助發展事業。大多數學習項目包括講座和課程,通過論文、考試和課程作業進行評估。
碩士學位:大多數全日制碩士課程的學習年限一般為1年或2年,通常需要學士學位或其他本科資格。大多數學習項目包括講座和課程,通過論文、考試和課程作業進行評估。許多項目還涉及在行業内或與行業相關的項目中工作。還可以選擇一個專注于獨立研究的碩士學位,在導師的指導下,仔細研究一門學科,寫出一篇論文。
博士學位:大多數全日制博士學位的有效期一般為3年或4年;要攻讀博士學位,需要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通常涉及許多獨立的研究和研究,專門針對一個特定的主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研究。其目的是要開辟新的領域——産生新的信息和想法,或進行原創研究,以幫助推進學科發展。
整個歐洲,除俄羅斯外,英國的高等教育學府所占比例最大。英國大學學位分4個等級:學士、碩士、哲學博士和高級博士。英國大學在組織與行政管理上均屬自治,在拟定教學與頒發證書和學位方面完全由大學自己決定。但英國大學的基建費的90%和辦學經費的75%都由政府出資。英國大學主要分4類:1)古典大學。主要是牛津、劍橋大學。具有英國大學的最高地位。招收公學、文法中學畢業生中能力最強的學生,采取單獨的入學考試。是英國上層統治人物的培養場所。兩所大學本科學制為3年,實行學院制與導師制。2)近代大學。19世紀末建立起來的傳統大學,如倫敦大學。目前也屬于英國重點大學,不僅對校内學生授予學位,還對國外、校外考試合格的學生授予校外學位。3)新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大學。一方面是為解決60年代中學畢業生衆多,二是為革新大學教育,體現許多新特點如有權決定本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考試方法;課程設置與教學體制方面注意克服過早和過分專門化問題;實行導師制;設置多學科教學的學院體制,開設新的跨學科課程等。4)開放大學。大學入學條件要求申請者普通教育證書要通過5門科目的考試,其中有兩門高級水平,3門普通水平或3門高級水平、二門普通水平。此外,英國公立高等學校還有多科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教育學院。多科技術學院是1966年由政府宣布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使高等學校能夠同地方工商界密切合作,一般包括藝術系、技術系和商業系;繼續教育學院由地方教育當局負責實施,為超出義務教育年齡的人提供各種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活動的教育。(李志民,責任編輯肖書笑、趙豔玲,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