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押幾個韻?寫古體詩關于韻的問題的一點小看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古體詩押幾個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寫古體詩關于韻的問題的一點小看法
在今日頭條上有一些論詩者,他們除了對格律持反對意見,對詩的用韻也不時發表高見,稱時代發展了,寫詩沒必要再依照平水韻了,而且依古韻寫出來的詩,也無法用古音來吟誦了,用今音普通話吟誦完全不符合格律。我隻能說他們隻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下面我就泛泛的随意說一下。
漢語古體詩賦的押韻從遠古直到今天,押韻是寫詩的基本要求,炎黃堯舜禹時代的遠古歌謠,保留到今天的我們能見到的,可以看到是押韻的,《擊壤歌》,《彈歌》,《卿雲歌》等,有人疑是後人僞托,先不管是否僞托否,押韻是無疑了,在到上古東周春秋時期的《詩經》,南方楚辭體詩也押韻,在到兩漢的樂府詩也是。當然這時候的韻有很多都有地域限制,也就是用方言押韻,沒有統一的韻書,統一的标準,也就是說押韻還很随意,比如屈原的楚辭體詩就用楚音。随着國家大一統,文學藝術的交流,特别是詩賦的寫作,就要求有統一的寫作要求,首先在用韻上就要統一,政府制定統一的韻書就很有了必要了,最早的韻書據說是三國魏國李登的《聲類》,以後曆代都有韻書,到隋朝的陸法言的《切韻》,以及《廣韻》《集韻》,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平水韻》,明代的《洪武正韻》,清代的《佩文詩韻》等等,宋代的平水韻就是劉淵根據唐韻來整理編輯的,因為韻書編輯的比較合理,實際運用使用比較簡易方便,所以後人一直使用直到今天。當然根據語言語音發展,今人根據普通話國家又頒布了中華新韻,寫古體詩又有了新的标準,也算是改革,但是如果說創新還談不上,因為從元曲北區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就已經創新了,用韻上去掉了入聲,隻有平上去聲,元曲的音韻就是依照北方人的語音來編輯整理的。
說到古體詩用韻,直到清朝都是用的古韻,古韻最明顯的标志就是有入聲,從元到清,寫詩都是遵古韻。按說元曲依照《中原音韻》來押韻,元人寫詩也該改革用新的音韻啊,但是沒有還是用古韻,清朝有政府頒布的《佩文詩韻》,此韻書也是根據古韻編輯整理的,清人最高統治階層已經操北方語音,按說寫詩用韻也該改革啊,可是沒有還是遵守傳統。
從元到清,朝代更替,語言語音早就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為什麼寫詩的用韻卻沒有太大變化呢?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寫詩與日常交流語言是兩種語音系統,寫詩的詩韻語音系統可以是比較長久的保持不變,這個語音系統是寫詩人必須遵守的,不論你說何種方言,也不能用方言押韻,詩韻是有權威性的,詩韻的編輯整理必須是政府修訂頒布,個人沒有權利改動。日常交流語言,是動态的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中外交流以及國家民族融合發展,語言語音互相影響,比如外來音譯詞等。
寫詩用古韻今韻完全是個人喜好,自己怎麼使用方便就怎麼來,這是屬于文學範疇的,不能用日常說話的标準來要求,至于吟詠,寫詩的不必一定要會吟誦,隻按标準寫出來就可以,我們當代南方不是還有很多地方保留有入聲音嗎,寫出來的詩完全不妨礙他們吟誦。舉個例子,我們平常人朗讀文章,可能有方言口音等種種聲調,不可能都是播音員的标準那麼字正腔圓。
寫詩用韻,古人科舉考試都必須依照韻書來押韻,否則就是落韻。韻書也是按當時通行的官話,斟酌收錄一些方音字而編輯整理的,這是為作詩賦而設立的一套語音系統,古人科舉作詩必須嚴格遵守,而在平時寫詩卻随意些,唐人寫律詩就有混押韻的情況,而且是經常有的現象,因為古人寫古體詩就有鄰韻通押,隻是律詩科舉考試有硬性要求,不能韻部鄰韻通押。唐朝有個科舉小故事,具體細節我忘記了,就是舉子把十三元韻和鄰韻部弄混了,作詩鄰韻部通押了,律詩作的不合乎要求而落榜了。
我們當代有些人對格律對韻,或者完全無知,或者是一知半解,往往執其一點不及其餘,對一些問題總是以自己的觀點立場來看待,以偏概全就不能正确理解詩的要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