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甲戌本下落?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脂硯齋在《石頭記》中多次加評注,從而形成《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按照胡适派主流紅學的說法,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年是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其理由之一就是《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裡提到的昆曲《續琵琶》的面世年代2015年12月1日,南京紅學家嚴中先生在接受金陵晚報記者于峰采訪時,明确說道,“《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裡提到的《續琵琶》是曹雪芹祖父曹寅(1658 - 1712年)的劇作,面市于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紅樓夢甲戌本下落?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脂硯齋在《石頭記》中多次加評注,從而形成《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按照胡适派主流紅學的說法,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年是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其理由之一就是《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裡提到的昆曲《續琵琶》的面世年代。2015年12月1日,南京紅學家嚴中先生在接受金陵晚報記者于峰采訪時,明确說道,“《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裡提到的《續琵琶》是曹雪芹祖父曹寅(1658 - 1712年)的劇作,面市于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
因《續琵琶》寫在《紅樓夢》書中,《紅樓夢》的成書年代就應在1703年之後。1703年之後的甲戌年是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這就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年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的理由之一。
對此推論,筆者提出不同看法。中國古代法典規定,不避先皇和先祖的字諱,則觸犯了“大不敬”之罪。避諱的種類大緻有三種:第一種,“國諱”或稱“公諱”,是避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之名,舉國上下皆必遵行。此種避諱是三類避諱中最主要的一種。如清聖祖(康熙)名玄烨,“玄”改為“元”。清人著作或清刻的古書有許多地方本來應該是玄字的,如玄鳥、玄武、玄黃等,都寫成了元。第二種,“家諱”或稱“私諱”,是避父祖之名。如淮南王安的父親名長,“長”改為“修”。《老子》“長短相形”,《淮南子·齊俗訓》引改為“短修相形”。第三種,“聖諱”,是避封建社會被尊為先賢聖人的名字。如孔丘的“丘”寫作“邱”。與此對應的避諱方法也有三種,分别是改字法、、缺筆法和改讀音法,這是一種基本常識。曆代文人著書立說,在其内容中不敢不作避諱。但在《續琵琶》第四出《議立》中,董卓唱道:“宮車速下披香殿,把玺绶收将禦座旁。”未避曹寅父“玺”之諱(曹寅父名曹玺)。如果《續琵琶》是曹寅的劇作,不避其父“玺”之諱是大不敬的,是不可思議的。曹寅是康熙年代名臣,在《續琵琶》中介紹劉(備)玄德時,不避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烨(1654—1722年)之諱。(玄烨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這是對君王的“大不敬”,是要殺頭的。我們隻能理解為《續琵琶》不避曹寅父諱就不可能是曹寅所撰,《續琵琶》不避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烨的“玄”字諱則可能是康熙朝之前的版本。
《續琵琶》如果不是曹寅所著,而是康熙朝之前的版本,那麼《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年定位在“乾隆十九年”(公元 1754年),的理論根據就站不住腳了。此外再參考筆者所作【《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應定位在哪個年代?】一文,就可以明确地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甲戌年定位在“康熙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 1694 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