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斷義”又稱“管甯割席”, 《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的記載:
管甯、 華歆 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 廢書 出看。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在管甯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甯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镢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複把玩,愛不釋手。正當他準備把金子往口袋裡裝時,卻發現管甯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裡鋤地。華歆害怕管甯笑話自己,隻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甯和華歆并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擡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管甯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于忍不住,抛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瘾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裡總是浮現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甯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于是管甯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甯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兩者後來的命運。
兩者都成為了當代的名士,與邴原合稱為“一龍”: 華歆 ( 龍頭 ), 邴原 ( 龍腹 ), 管甯 ( 龍尾 )。
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隻談經典而不問世事,并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甯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于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别。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征召管甯,他都沒有應命。 正始二年(241年),管甯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論》。
管甯是一個高風亮節的隐士,按照自己的心意進行生活,淡泊名利,教化世人,是一個典型的學術性學者。
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華歆為曹魏重臣,一生經曆值得尊敬,為官有清譽傳世。并且經世緻用,施民于惠政的好官員。在仕途上,華歆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了。漢靈帝時,被舉為孝廉,後任尚書郎。漢獻帝時,任豫州太守。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華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為侍中,為尚書令。曹操征讨孫權時,“表歆為軍師”,後任為禦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侯。後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封博平侯。卒後谥敬侯。
可以說華歆實現了平生的抱負,也是個按自己心意生活的人。
無法說明兩者誰優誰劣,隻能說是命運選擇了他們,亂世成就了他們,通過自己的追求來實現自己的報複和夢想。
喜歡的加個關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