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頭琴制作傳人

馬頭琴制作傳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3:33:44

馬頭琴制作傳人(甘肅蒙古族匠人制13類馬頭琴)1

圖為額爾德尼指導馬頭琴愛好者練習。 朱蕊 攝

中新網蘭州7月28日電 (朱蕊 楊璐)盛夏的夜晚,在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頭琴與呼麥協會辦公樓樓下,都會聽到悠美的馬頭琴聲,這是馬頭琴愛好者們正在老師額爾德尼的指導下,練習曲目《萬馬奔騰》。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由色木(即五角楓)雕琢鑲接而成,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蒙古族的曲子用馬頭琴演奏起來非常優美,而馬頭琴也是演奏蒙古族古代長調最好的樂器。2006年以來,馬頭琴音樂和制作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土生土長的蒙古族人額爾德尼,已經在肅北縣免費教授馬頭琴24年了。他不僅拉得一手好琴,還是馬頭琴制作省級傳承人。

額爾德尼11歲那年,放羊歸來被鄰居拉的馬頭琴曲子深深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那時候馬頭琴少,會拉琴的牧民更是寥寥無幾,隻要我打聽到誰會,就騎着馬兒尋上去,請教馬頭琴演奏技藝。”額爾德尼說。

後來,随着額爾德尼的演奏技藝越來越純熟,他對馬頭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他發現,在牧區買不到馬頭琴,于是便萌發了制作的念頭。

談起馬頭琴的制作,額爾德尼說,過去,民間馬頭琴有很多樣式,用貴重木頭制成,琴身上雕刻着奇珍八寶或與宗教相關的圖案,民族特色濃郁。而現在的馬頭琴在制作方面日漸西化,用料方面和小提琴沒有什麼差别了。

“在馬頭琴制作中,木料的選擇,圖案的設計、雕刻等都至關重要,可是在肅北縣沒有雕刻的機器。我每次都是設計好樣式,帶着圖紙去北京制作。”為了制作出傳統、一流的馬頭琴,額爾德尼吃了很多苦頭、下了很大功夫。

有一年,為了借用雕刻機器,額爾德尼在北京一家家具廠的庫房内一住就是3個月。白天,他騎着三輪車把買好的木闆拉到家具廠,等晚上工人下班,才能使用機器。就這樣,在三個月時間裡他制作出了30把馬頭琴。但遺憾的是,因為所買的木闆沒有完全幹透,制作的30把馬頭琴全部出現了裂紋甚至變形。

馬頭琴制作傳人(甘肅蒙古族匠人制13類馬頭琴)2

圖為愛好者在練習馬頭琴。 朱蕊 攝

談起那次經曆,額爾德尼感慨頗深,他說,馬頭琴作為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深沉粗犷的聲音吸引着每一個靠近它的人。當時他一門心思就想制作出一流的馬頭琴,不僅常常忙碌到深夜,還用光了積蓄,“但我不後悔,好的馬頭琴值得堅持,值得付出。”

到現在,額爾德尼共設計出13類馬頭琴,其中9類傳統馬頭琴,4類創意馬頭琴。他制作的馬頭琴,選用好木材、琴頭雕刻駿馬、琴身雕刻圖案考究、琴弦到琴身的距離也相對擡高,方便學生們演奏。同時,他還将民間傳統“熏蒸”等制作技巧運用其中。

“我希望馬頭琴不僅能演奏蒙古族歌曲,還能融入到其他種類的音樂中。”額爾德尼說。他和馬頭琴打了一輩子交道,這既是他的事業也是他一生的夥伴,不管是演繹技巧還是制作,他希望都能讓更多喜愛它的人知曉,更好傳承下去。

可喜的是,現在在肅北,學習馬頭琴的人越來越多,額爾德尼已經培養了近80名學生,并且不斷有愛好者加入進來,使馬頭琴這一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推廣。(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