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家孩子學習成績優異,這樣将來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學,就能找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擁有一個更好的前程。
而要想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就離不開好的教育方式。
不過大家需要明白,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有學校接受的教育,還有家庭教育。而後者也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尴尬的是,大多數家庭将孩子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身上,結果家庭教育部分不是特别重視,導緻孩子難以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其實,大家可以發現,身邊的那些學霸,大都擁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的實際經曆向我們證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福建一家庭3個孩子,滿滿一牆的獎狀,隻因孩子爸爸有個好習慣林女士是3個孩子的媽媽。她的3個孩子特别争氣,學習成績優異,行為習慣也很不錯,家裡一面牆上貼滿了孩子們獲得的獎狀。
作為孩子媽媽,林女士倍感驕傲和自豪,而孩子的成績也成了她經常對外談起的佳話。
而3個孩子優異成績的取得與他們的爸爸有着較大關系,因為這3個孩子的父親與大多數父親有一個明顯的區别。
林女士的丈夫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每天下班後都會陪伴3個孩子學習。
比如孩子在書房做作業,他就在旁邊看書,整個書房學習氛圍濃厚,而且孩子們看着自己爸爸以身作則,樹立表率,自然也就更願意用心地寫作業。
此外,有了孩子爸爸在一旁監督,孩子們發呆走神的幾率就小了,完成作業的效率就更高了。
當孩子們作業完成之後,孩子爸爸會和孩子們一起聊天。
孩子們會分享校園中發生的事情,而孩子爸爸也會分享自己在公司的經曆。父子間無話不談,親密無間,與其說是父子,更像是朋友,雙方信任感十足。
也正是在孩子爸爸的悉心陪伴下,3個孩子不論是學習成績還是生活習慣都很好,幾乎沒讓父母操心,漸漸地,他們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些感受看了福建這位爸爸的做法之後,讓我聯想到了詩詞才女武亦姝的父親。
很多人聽說過武亦姝,但不一定知道武亦姝的父親。
然而武亦姝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一個才華過人的才女與他父親有着較大的關系。
武亦姝父親是上海當地頗有名氣的一位律師,按道理說這類型的人每天的業務繁忙,然而武亦姝父親每天下班回家後都會将手機關機,然後默默地陪伴着武亦姝看書,做作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所以在父親的陪伴和指導下,武亦姝成長成一個品學兼優的才女,從而才得以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才得以考入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才得以被大家所熟知和喜愛。
所以在了解兩位父親的親身經曆之後,我們是否應當反思?
因為大多數家長很難做到下班回家後全身心地陪孩子學習,相反,更多的家長願意拿出手機刷一會兒視頻、看一會兒電視、玩一會兒遊戲等等,總之家長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唯獨缺少了陪伴孩子學習這一個選項。
所以,在家庭教育環節很多家長就已經落後了,在這種情況下,又盲目地将孩子的學習全部扔給學校。試想一下,這種情況下,學校真的能教好嗎?
其實很多好的習慣并非是學校教出來的,而是家長們平常的言行潛意識地影響着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很重禮儀、重視孝道,見到長輩都會問候,表現出了一種謙卑和尊重。于是孩子們看到這樣的畫面之後,也會暗示自己這樣做,漸漸地就形成了類似的習慣。
所以,當我們責怪孩子行為習慣不好的時候,也得反思下自己,是否真的起到了一個好的榜樣,是否真的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環境。
總的來說,希望大家能從文中的兩位父親親身經曆中“取經”,将其中一些好的做法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相信最終會有不錯的成效。
對此,大家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