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3 05:52:03

如果有一天,

突然被告知患上惡疾,

你能保持冷靜、堅強嗎?

下面這位姑娘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

她叫阿嬌(化名),

畢業于複旦大學法學院,

拿到世界排名第一律所的offer後

卻轉身金融行業,

成為一名上海陸家嘴金融女。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1

阿嬌近期的寫真照片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2月27日報道,

就在一切漸入佳境的28歲,

阿嬌被确診為濾泡型淋巴瘤2級4期

合并系統性紅斑狼瘡。

這兩個疾病同時碰上的概率

僅百萬分之七乘以十萬分之一,

但這麼低概率的事的确被她碰上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

她并沒有服輸,而是選擇與病魔進行抗争。

“硬核”抗癌800餘天,

她也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條故事線:

以自己一點“小小的勇”,做一個“燈塔病人”,

鼓勵和溫暖更多人。

太年輕,太突然!

死亡線上争先插隊了

阿嬌的病症幾乎是“沉默”的。她一直很瘦,身高168厘米,體重隻有44公斤,有時會感覺很累、盜虛汗,可這些症狀被她理解為現在年輕人的亞健康常态。

但在一次體檢後,她在病理報告上看到了這樣的疾病名字——濾泡型淋巴瘤2級,阿嬌說自己當時一下懵了,隻在心裡蹦出一句:“真的假的?我是韓劇女主角麼?”2018年10月18日,這是她确診癌症的日子。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2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阿嬌

經過更精密的檢查發現,阿嬌的腫瘤已經擴散至全身,“如果說PET-CT報告上顯示的每一個病竈都像一個亮起的小燈,那我就是一棵渾身挂滿彩燈的瘦瘦的樹。”阿嬌說。

她被劃為濾泡型淋巴瘤2級4期,也就是通俗意義上講的癌症晚期。此後不久,她又通過全面的血液檢查,确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一種同樣無法治愈的自體免疫性疾病。

阿嬌說,她此前的人生一直在“争先”,沒想到這次,自己在死亡線上争先插隊了。

以特殊的抗癌方式“出圈”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癌症

在身體出現狀況之前,

阿嬌驕已經馬不停蹄地奮鬥了28年。

從東北農村到繁華上海,

從吃不飽飯的孩子長成陸家嘴金融白領;

在老家,

她還有2007年确診乳腺癌的母親

和2016年确診直腸癌的父親;

丈夫老唐比阿嬌長10歲,

他們相識相戀于複旦校園,

而他現在很可能面臨中年喪妻的境遇……

阿嬌咬牙告訴自己,必須想辦法控制局面。

在确診後的一周内,阿嬌用圖示和Excel表格做了7件事: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3

1、整理出家裡所有的保險保單和理賠方式;2、制作家庭财務預算,了解未來兩年贍養父母所需的支出;3、交接工作;4、訂立遺囑,與家人深入溝通葬身何處、告别儀式、執行方式等;5、整理家中4位老人的病例、保險、賬号密碼等,為老公建立備忘錄;6、構思思維導圖;7、為抗癌做中長期規劃。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4

她把這些信息彙總,構建起一幅完整的思維導圖,就像一篇以“自救”為主題的項目報告,并将這篇報告發表在自己當時僅有9個粉絲的微信公衆号。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5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成了網絡爆款文章,在不同的圈層中廣泛傳播,閱讀量突破千萬。

“有人說我是‘一個畫PPT畫傻了的小白領’和‘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規劃一切的病人’,這篇文章的火爆的确讓我以一種特殊的抗癌方式‘出圈’,但我更關心它觸動的痛點:大部分人對疾病不确定性的恐懼,對癌症治療的不了解。”阿嬌說。

“爆火”之後,阿嬌很久沒再更新過自己的微信公衆号,因為她正經曆着病痛帶來的身心折磨。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6

确診3天後,阿嬌開始接受6次免疫化療,每次治療的周期是21天。第一次化療,嚴重的過敏反應讓她躺了一個禮拜,而後的幾個月裡,她的身體每況愈下。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7

在患癌之前,頭發是阿嬌“人生中比工作還重要的東西”,而患癌後她也慢慢接受自己變成“小秃仔”。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8

然而,命運沒有垂青“就範”的阿嬌。濾泡型淋巴瘤是一種惰性淋巴瘤,晚期不能通過化放療治愈,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在初次治療的3-5年後出現疾病進展或複發,而阿嬌的病症卻在她結束6次化療的2個月後就複發了。

“活着就要做燈塔”

她為人生新開一條故事線

阿嬌提前經曆了所有癌症患者都會經曆的焦慮和恐懼,她說自己常常會想:“這一切的艱辛,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我隻有這一手爛牌,是現在就棄牌下桌還是拼命再出幾張?”

幸好随着治療的進行,阿嬌的身體狀況和體力逐漸恢複,但憧憬着回歸正常生活軌迹的她明顯地察覺到了個人價值感的剝離,她覺得自己正不斷失去“家庭支柱”“工作狂人”的人生角色。阿嬌漸漸意識到,她在抗癌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其實是整個癌症群體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甚至有一次,阿嬌和同事坐火車回上海,在車廂裡聊到了自己的病情,一對夫妻聽後卻躲出了車廂。阿嬌隐約聽到一句“那個人好像得了很嚴重的血液病,離遠一點好!”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9

開始化療之後的阿嬌給自己買了50多頂好看的帽子

阿嬌對這樣的誤解、偏見和歧視并不陌生,從小所見的父母的遭遇讓她更能感同身受:因患癌全切乳房的母親,整整9年沒有去過公共澡堂;切除肛門,隻能挂着造口袋生活的父親,也被廣場舞的同伴嫌棄,沒有舞伴、不能聚餐。

“很多癌症病人都會默默地被人群‘消聲’,獨自面對孤獨,沒有聲響、沒有回應、沒有共情,就像我在小城艱難抗癌的父母一樣。”阿嬌說,“我想做的,就是讓癌症病人抗癌路上的脆弱、孤獨、痛苦,被聽見、被看見、被理解和被回應。”

于是,在兩年多的時間裡,阿嬌發表了數十篇文章,内容從如何舒緩“大病經濟毒性”、怎樣看待“病恥感”、小城新病人怎樣異地就醫、怎樣訂立遺囑等專業科普,到遭遇大病分手怎麼辦、癌症病人如何重塑親密關系等情感話題。漸漸地,阿嬌成為“知識型抗癌博主”的代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其中一篇被《人民日報》微信公衆号轉載,點擊量突破10萬,6000多人為她點亮“在看”。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10

成為抗癌博主後,伏案寫作成了阿嬌治療之外的主要工作。因為激素藥物造成失眠,她每天都會工作到淩晨兩三點鐘。

每次文章發表,阿嬌都會收到成百上千條留言,她會花上四五個小時去回複。她的公衆号和微博成了許多癌友和病患家屬信任的“樹洞”。

“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生病之後就完蛋了,什麼希望都沒有了。那我的存在是不是能夠讓他們看到一種可能,一種可以參照的狀态。”阿嬌說,“活着就要做燈塔。”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11

每個月都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美甲是阿嬌幸福感的源泉之一。

媽媽患癌抗癌案例(父母雙雙患癌後)12

阿驕買來了紋身貼紙貼在胸口輸液港留下的傷疤上,她說“傷疤是勳章”。

隻要還活着,

這場“戰争”就沒有結束!

一起為這個堅強的女孩加油!

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新聞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