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正是蓮花開放的季節。
古時,詩人們賞蓮愛蓮,
更愛寫蓮。
寫蓮花的詩數不勝數。
“采蓮曲”本是一個樂府古曲名,
後世許多詩人也寫過這個題目,
今天,隐娘分享十位詩人十首《采蓮曲》
你更喜歡哪一首呢?
《采蓮曲》
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裡,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吳均筆下的采蓮女心情不大好,雖然她衣着華麗,卻難掩悲傷。丈夫遠行,何時才會歸來。隔得太遠,書信也無法寄達。真希望他能早點回來,以便能趕上荷花依然鮮豔的時候。
《采蓮曲》
南朝·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钏,風莖乍拂钿。
正值采蓮時節,乘着清晨的朝陽,一條精緻華麗的小舟緩緩化入了布滿蓮葉的水中。淡雅的蓮香随風缥缈,沁人心脾。
滿江蓮葉将小船掩映其中,果實飽滿的蓮蓬垂下了頭,伸手就可以摘下。晨起的露水打濕了采蓮女的發簪,微風乍起,拂過了珠寶的美飾,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首詩語言淺近自然、婉轉流暢,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采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戲”中體會平和與自然。
《采蓮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被貶龍标,某天,在荷池裡,見當地的女子在荷花池采蓮唱歌,有感而寫下了這首詩。全詩清新淡雅,意境優美,讓人回味無窮!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采蓮曲》
唐·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骝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蹰空斷腸。
李白筆下的采蓮女明豔、活潑、大方,如清水芙蓉一般,淡雅天成,毫不做作,就如同李白的詩句一般。
李白在描寫完采蓮女采蓮的美女情态之後,在最後卻憂傷起來。他感慨時光易逝,壯志難酬,就像眼前的美景一樣,容易流逝,不複再來。
《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萦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碧玉簪掉進入池中。
據說,白居易在杭州時,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創作了本詩。白居易将小兒女的情态寫得入木三分,有趣又可愛。
《采蓮曲》
唐·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争前競折蕩漾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誰家家住遠。
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張籍的《采蓮曲》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全詩将采蓮活動寫得相當細緻,從頭到尾都是運用叙述和白描手法,如同采蓮女一樣淡妝淺梳,不假雕飾,表現出一種純樸明麗的風格,洋溢着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
全詩構思獨特,每韻一段,各段之間富有變化,從而展示出從晨出到暮歸群體采蓮的全部過程。全詩場景多變,情節豐富,令人留連往返,興味無窮。
《采蓮曲》
唐·賀知章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别有中流采芰荷。
江南之地,天氣不錯,山林郁郁蔥蔥,如鏡般的水面自起着波浪。不要說春天走了沒有花兒盛開,君不見那湖中有人在采摘荷花嗎?
話說,荷花是江南人夏天不可不賞之景。
《采蓮曲》
唐·劉方平
落日清江裡,荊歌豔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這首小詩隻用了二十個字就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采蓮女的形象,情景兼容,使人恍若身曆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清清江面上夕陽晚霞随波飄搖,山歌婉轉動聽,體态妖冶苗條。從小練就了一身采蓮的本領,十五歲敢在洶湧激流中乘風弄潮。
《采蓮曲》
唐·崔國輔
玉溆花争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蘭舟。
唐代詩人崔國輔是吳郡人,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對于采蓮青年男女們的勞動生活、對于他們開朗活潑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
此詩寫的是一對戀人在采蓮時相會的情景。江南水鄉青年男女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唯恐失去對方,将兩隻采蓮的小船緊緊相靠,并駕齊驅。表現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大膽熾熱的追求和情侶間的相互愛慕之情。
《采蓮曲》
宋·陸遊
采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
雙頭折得欲有贈,重重葉蓋羞人見。
女伴相邀拾翠羽,歸棹如飛那可許。
傾鬓障袖不應人,遙指石帆山下雨。
江南的采蓮女笑得十分好看,劃着小舟點破水面上的波紋。采蓮女折到一隻雙頭蓮,卻又羞怯不已,躲在重重疊疊的荷葉下羞于見人。同伴相邀去撿拾翠羽,采蓮女的船劃得如飛一般。一會采蓮女不應人了,原來是那邊頭下雨了。
這首詩将采蓮女的情态寫得十分可愛,這樣的小姑娘,誰不喜歡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