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讨四方,對内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複經濟生産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在漢末三國的衆多英雄人物中,曹操無疑是性格最複雜、内涵最豐富的一位。曆代文學作品對曹操可謂是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陳壽《三國志》:“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内,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唐代
在具有英雄情結的唐代詩人眼中,曹操是詩歌詠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唐詩中曹操既是漢末亂世建功立業的英豪、魏晉文章盛世的開拓者,又是可托後人的知己; 同時他們對曹操漢末篡權、嫉賢妒能提出非議,在詩歌中把曹操作為其他三國英雄的陪襯。整體而言唐詩中對曹操的評價以褒為主,對曹操的貶斥也帶有溫和性,在唐詩中描寫銅雀台題材的最多。這些評價的形成與上層統治者的評價态度、唐代的時代氛圍、唐人的英雄崇拜以及唐代詩歌本身的獨特性密切相關。
1. 追慕前賢建功勳唐代詩人本身有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如“志在麒麟閣,無心雲母屏”(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 見贈》) 、“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 李白《邺中王 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投隙建功,因時立志”( 李商隐《祭全義縣伏波神文》) 等,當他們在面對 曹操的相關曆史遺迹時,往往能激發出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的情懷。建安十六年,曹操西擊馬超、韓 遂,與馬超等夾潼關而軍,曹操從潼關北渡,沿着蒲 阪度西河,大破超軍。
2. 文章盛世引歎羨
曹操非常重視文士 ,曹植在 《 與 楊 德 祖 書 》中說 : “ 然今世作者 ,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獨步于漢南 ,孔璋鷹揚于河朔 ,偉長擅名于青土 ,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發迹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當此 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 玉。吾王于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纮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 ”。
3. 可托後人堪知己
喬玄和蔡邕可謂是曹操的知己,《三 國 志 》記 載: “玄謂太祖曰: ‘天下将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 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世說新語·識鑒》中 喬 玄 對 曹 操 說 “ 吾老矣 ,不見 君富貴 ,當以子孫相累”。
宋代
宋詞中的曹操形象可謂豐富而飽滿,他既是功業赫赫、雄才偉略的英雄,又是奸詐多疑、殘忍嗜殺的“鬼蜮”,還是分香賣履、累于世情的常人。詞人們多頌揚他的英雄功業而甚少批評他的人格劣迹,這與宋代詩文中流露出普遍的貶曹傾向大為不同。擔負着載道言志重任的宋代詩文多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論道說理,人們貶斥曹操的德行缺陷以表達明德修禮的政治理想; 地位卑下的詞體反而較多表情達志 之作,人們頌揚曹操的英雄功業以抒發恢複中原的宏偉抱負。正是世積亂離、國勢日衰的時代特征造成了人們對曹操這樣文武兼備的撥亂反正英雄的熱切渴望和喃喃呼喚。
1.雄才偉略,功炳千秋在宋代詞人眼中,曹操首先是與劉備、孫權“三分天地”的“一世之雄”。他于漢末紛 亂之際,芟荑群雄,統一北方,創下震世偉業,着實 令人稱羨。因此,無論是抒發個人抱負,還是表達 對時局的關切與憂慮,詞人們都自然而然地會想 到曹操。文天祥以“橫塑題詩”來追懷自己抗敵禦辱 、保 家 衛 國 的 英 雄 過 往 : “ 橫 槊 題 詩 ,登 樓 作 賦 ,萬事空中雪。”
2.奸詐殘忍,惡行昭彰,曹操的顯赫功業并不能夠掩蓋他的性格缺陷,他殘忍嗜殺 、奸詐多 疑 ,表現出諸多的惡德劣行。一些宋詞中亦揭露了曹操的惡劣行徑,對其時有貶斥。比如蘇轼就對曹操假手黃祖、殘 殺彌衡的事頗有微詞:“不獨笑書生争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3.銅雀分香,累于世情,曹操是鞭撻宇内的英雄,是奸詐殘忍的“鬼蜮 ”,然而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常人,有着常人的欲望、常人的情感。這主要體現在有關銅雀台的詞中。“看曹瞞事業,雀台夜月,建封氣概,燕子春風。”雄才遠略、志在千裡的曹操也有縱情聲色、荒淫無度 的一面,正可謂 “ 叱咤生雷 ,肝腸似石 ,才到尊前都不同。人間世,隻婵娟一劍,磨盡英雄 ”。
兩宋之際,在大多數人仍以倫理綱常的 主流價值觀來觀照曹操從而對其德行缺陷大加撻伐的情況下,少數愛國詞人認識到了曹操之雄才 大略、豐功偉業對于驚頑起懦、重振國威的榜樣和 激勵作用。他們追懷、欽慕曹操,體現出那個動蕩 淪陷的年代裡人們對于曠世英雄的急切渴望以及 奮發圖強的強烈追呼。
明代
明代戲曲中關于曹操事迹的劇目,主要依據陳壽《三國志》、元話本《三國志平話》、長篇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元代三國戲以及民間傳說等文獻加以改編,大緻勾勒出曹操風雲際會的一生。由于受元明時期文學作品“擁劉反曹” 思想傾向的影響,明代戲曲中的曹操形象大多是作為西蜀政權和東吳政權的對立面出現的。通過對明代戲曲中許田射鹿、雲長辭曹、義讨董卓、黃鶴樓論英雄、祢衡罵曹、文姬歸漢等情節的深入分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出明代民間對曹操形象的廣泛傳播、不同接受和重新解構。
1.事本《三國志》《三國志平話》與《三國志通俗演義》,《今樂考證》有著錄。全劇四折 一楔子,述劉備與曹操交戰兵敗逃走,關雲長為曹操 斬了袁紹的大将顔良,得知劉備的下落後,毅然挂印封金,辭曹奔劉,刻畫出關羽剛直不阿、忠義節烈的英雄形象。與關雲長的“忠義”形象相對應,曹操善于籠絡 英雄的“奸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
2.《文姬入塞》等劇作中的曹操形象,如果說《關雲長義勇辭金》表現出曹操對英雄 豪 傑 的 重 視 ,那 麼《文 姬 入 塞》《漁 陽 三 弄》《慶 冬 至 共享太平宴》等劇目則表現出曹操對以蔡邕、蔡文 姬父女為代表的文學人才的看重,以及與以劉關張 為代表的蜀漢政權之間的糾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