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
中新網昆明4月18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18日發布消息稱,該園科研人員聯合德國、尼泊爾等國學術機構,在尼泊爾西部Karnali流域進行大範圍樹木年輪取樣,并分析樹輪寬度年表與Karnali流域氣候和水文因子的相關性。結果表明:Karnali流域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在過去一個多世紀呈現增加的趨勢。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從西到東綿延2400多公裡,是冰川發育的中心,蘊藏着巨大的水力資源,與青藏高原一起被譽為“亞洲水塔”。Karnali河位于尼泊爾西部,是恒河流域的上遊,提供了重要的流域生态服務功能,為該地區數百萬人口的生産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由于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山中部的大多數冰川正在迅速退縮,人們對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該地區的水資源和水文氣候仍然知之甚少。
西雙版納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演變組博士後Narayan Gaire和Zaw Zaw,在範澤鑫研究員的指導下,與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和尼泊爾科學院合作,在尼泊爾西部Karnali流域進行了大範圍樹木年輪取樣,收集和研制了5個針葉樹種共11個樣點的樹輪寬度年表序列(共計354個樹輪樣芯),分析了樹輪寬度年表與Karnali流域氣候和水文因子(河流徑流量)的相關性,旨在高精度重建該流域河流徑流量變化曆史。
該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樣點和區域樹輪寬度年表與春季-夏季(3月-7月)降水量和幹旱指數正相關,與同期溫度呈負相關,表明該區域樹木生長主要受水分可利用性的限制;采用區域年表高精度地重建了該流域1628年以來河流徑流量的變化曆史,重建結果與喜馬拉雅中西部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幹旱指數和降水量重建結果具有較好的一緻性;Karnali流域徑流量重建顯示,喜馬拉雅中西部地區極端低流量(幹旱)和高流量(洪澇)事件發生的頻率在過去一個多世紀呈現增加的趨勢;Karnali流域徑流量變化與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年際變率和太平洋十年濤動(PDO)有關。
該研究首次高精度重建了喜馬拉雅中西部的區域水文變化曆史,可為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流域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相關研究成果于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上。(完)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