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銅制樂器類型

青銅制樂器類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3:29:19

《乘風破浪的姐姐3》正在熱播中,今年的浪姐增加了樂隊組,看着姐姐們彈着樂器的飒爽英姿,好不容易分清吉他和貝斯的你,不知能不能分清這些古早樂器?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

是不是一頭霧水,“這不都是鐘嗎?哪來這麼多名字?這這這個字又怎麼念?”

别着急,馬上進入答案解析環節,清晰的解題思路,可以先把這些樂器分成向下開口和向上開口兩隊,然後逐個擊破。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2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3

01 向下開口隊

提到青銅樂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名震天下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之所以震撼世界,在于其規模大、組合完整,并且真的能演奏樂曲。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4

戰國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挂。上層三組凸出架子的就是19件鈕鐘、中下層最主體的是五組共45件甬鐘,下層唯一一件長得不一樣的就是镈鐘。

同樣是鐘,這三種鐘有什麼區别呢?

甬鐘&鈕鐘

鐘是一件周代的打擊樂器。在辨認兩者區别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分清鐘身上的各種“零部件”。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5

圖源: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鐘的各部分名稱

鐘的基本形式是在兩側尖銳的扁體共鳴箱上部的平面上有個可懸的柄。鐘的各部分名稱是:

共鳴箱的平頂稱為“舞”,正背的中上部直的闊條稱為“钲”,其兩邊突出的乳釘稱為“枚”。

枚在發音上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隻是作裝飾用。“枚”的上下間隔部分稱為“篆”。“枚”和“钲”占去了鐘面的大部分位置。

以下稱為“鼓”,彎曲的下口稱為“于”,尖銳的兩側稱為“銑”。懸挂鐘體的柄形物稱之為“甬”。“甬”的頂端稱為“衡”。

到這裡為止,以上各部位名稱在大部分長得差不多的樂器身上都是通用的,尤其是出現頻率極高的“钲”“枚”“鼓”等。

“甬”中段突出的部分稱為“旋”,“旋”上用以懸挂鐘鈎的孔稱為“幹”。這兩者僅見于甬鐘,并且決定了甬鐘的懸挂方式,也就是傾斜着懸挂。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6

戰國 長枚甬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7

西周晚期 旅鐘 上海博物館藏

西周中期開始,出現了直懸的鐘,在“舞”面上豎立一梁,稱之為“紐”,這種直懸的鐘稱之為鈕鐘。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8

春秋 子璋鐘 上海博物館藏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9

戰國中晚期 銅鈕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 鐘的發聲原理

曾侯乙編鐘的每件鐘,都能奏出兩種音,堪稱一大奇迹。

《考工記》“凫氏為鐘”一節,記載鐘各部分長度大小厚薄的計算方法。從實驗來看,鐘音量的大小在于共鳴箱的大小;鐘音頻的變化主要在于鼓部的厚薄,與上部的“枚”“钲”等部位沒有明顯的關系。

那麼神奇的“雙音”是怎麼發出來的呢?關鍵在于鐘的形狀——筒瓦形。

關注考古文博的朋友,對“筒瓦”應該不陌生,這是一種瓦片的樣式。無論甬鐘或紐鐘,它的共鳴箱都像兩片瓦片蓋在一起,形成一種扁突體。這種結構的鐘稱為雙音鐘。

筒瓦型的結構使得編鐘發聲時有兩種震動方式。一個音在鼓的中心位置發生,另一個音在鼓側發生,按物理的振動模式,這種鐘的敲擊點不同,其振動模式也不同。樂師在敲擊鐘不同部位時,樂音交叉傳播,就傳出了兩種聲音。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0

鐘發聲原理示意圖

圖源: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橫截面為橢圓形的鐘,就隻能産生一個音頻,所以後期的鐘演變為圓形時,雙音鐘也就消失不見。

雙音鐘的優點在于用數量不多的鐘,即能構成較完整的音階,曾侯乙編鐘的整套音域可跨五個半八度,中心音區十二個半音齊備,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的樂曲。

即便咱不懂樂理,也會“不明覺厲”,驚歎老祖宗的藝術修養。

镈(bó)鐘

相比甬鐘和鈕鐘而言,镈鐘在外形上最大的區别就是,底部不是彎曲的“于”,而是平口。

這讓它看上去像是平放在地面上,但其實镈也是用鈕垂直懸挂的。所以镈其實長得和鈕鐘差不多,隻是形體特别大。

為了彰顯單個樂器的地位,镈鐘的鈕兩邊經常有動物造型的紋飾。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1

春秋早期 四虎镈 上海博物館藏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2

春秋早期 秦公镈 上海博物館藏

镈是大型單個打擊樂器,是用以指揮樂隊的節奏性樂器,一組編鐘裡放一隻就夠了。一般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在宴飨或祭祀時,與編鐘、編磬相和使用的樂器,是樂隊裡的“定音鼓”。

Tips:甬鐘斜着挂,鈕鐘豎着挂。長得像鈕鐘,但是平底大隻單個的是镈鐘。

02 向上開口隊

《說文解字》有言:“铙,小钲也……铎,大鈴也。”相比向下開口、常常成組出現的鐘,向上開口組的铙、钲、铎三胞胎長得都像“鈴”,真的會讓人傻傻分不清。

铙(náo)

铙是一種流行于商周時期的打擊樂器,主要出土在河南南部、山東南部和陝西關中地區。

铙可以分為大型铙和小型铙,使用的時候都是口朝上,小型铙可用以手持,而大型铙一般插在一個特制的插座上。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3

春秋早期 變形獸面紋铙 上海博物館藏

铙的口沿内凹,隻有少數為平口,所以不能根據口沿的彎直來判斷。

鄭玄對其有注解:“铙如鈴,無舌,有秉。”意思是铙和鈴長得很像,但不像鈴内部有個“小舌頭”,其腔體内部是中空的,但有一個與腔體相連的直柄,裡面可以插木棍,用來安置在底座上。

《周禮·地官·鼓人》記載:“以金铙止鼓”,意思是铙是退軍時用以指示停止擊鼓的。軍中還有一種樂歌叫铙歌,漢樂府中屬鼓吹曲。将士騎在馬上鳴铙,用以激勵士氣。

商周的铙不單用于軍旅,而且可用于祭祀和宴樂。殷墟曾出土三個成組的铙,但實驗發現不能演奏完整的樂曲,而是與其他樂器相配合的節奏性打擊樂器。

钲(zhēng)

钲和铙相似,同樣的筒瓦型,同樣無舌,同樣底部有一管狀甬與内腔相通,同樣口沿有内凹也有平直。區别在于钲比铙高大而厚重,考古界俗稱為大铙。

铙和钲原本屬于同一類,都可用于軍事和享樂,而钲在軍事上的用途,相對更多一些。

钲傳統以為是商代晚期器物,以湖南甯鄉沩水一帶出土最多。目前最重的一隻钲就在湖南甯鄉出土,通高103厘米,重222.5公斤,向來是隻能插在底座上進行打擊演奏的。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4

商代 象紋大銅铙 湖南省博物館藏

铎(duó)

铎是一種撞擊樂器,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

《說文》金部解釋說:“铎,大鈴也。”沒錯,這位也是鈴的親戚,并且親緣更近,相比前兩者而言,铎是有小舌頭的。铎比铙小,主體短闊,口部呈凹弧形,頂部有長方形内空的銎,也就是小孔,用來插入納木柄。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5

戰國 虎紋銅铎 湖南省博物館藏

铎的使用似乎有個專門的動作,就是“振”。《國語·吳語》:“王乃秉袍,親就鳴鐘、鼓、丁甯、錞于、振铎。” 其他樂器都是“鳴”,隻有铎是用“振”的。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6

《周禮·夏官·大司馬》記載:“群司馬振铎,車徒皆作。”所以铎也是一種軍陣的樂器,而且具體用于軍旅和田獵。

Tips: 铙、钲、铎都和鈴有親戚關系,其中铎是直系、有小舌頭,铙和钲是遠房、沒有小舌頭。除此之外,主要通過體型大小來判斷,從小到大分别是鈴、铎、铙、钲。

總說青銅器難認,字是生僻字,器物像孿生。對孿生子最大的尊重,大概就是能分清他們各自的特點,并且準确地叫出名字。

希望下次去博物館看到古早的青銅樂器們,能夠自信博學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助青銅樂隊出道!

參考資料: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

許慎,《說文解字》

鄭玄,《周禮注疏》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

多多教育:給孩子提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博物館中學習。讓孩子在曆史文化遺迹中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7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8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青銅制樂器類型(青銅樂器識别指南)1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