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獲得第十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冠軍。受訪者供圖
“恭喜暨南大學奪得第十屆新國辯總冠軍!”近日,第十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簡稱“新國辯”)總決賽落下帷幕,暨南大學戰勝北京大學,斬獲總冠軍。
戰勝“傳統強隊”北大摘得桂冠,暨大辯論隊憑什麼?
老選手實力“出圈”
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是目前世界最高級别辯論邀請賽,通過最專業的賽制和評審陣容,加上世界頂級高校辯論隊的參與,在華語辯壇獲得“新國辯”的稱号。
1月12日至15日,暨大辯論隊馬不停蹄地和南開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辯論隊共開展5場比賽,從24所頂尖辯論名校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冠軍。
這支冠軍隊伍共有7名暨大學生,由本科生郭一翔擔任領隊,以及兩名博士生曾乙晏、張子睿,兩名碩士生劉曦冉、黃健航,兩名本科生馮詩然、豐卓組成。
面對“神仙打架”的境遇,暨大辯論隊緣何斬獲冠軍?
“隊員的實力足夠強。”教練殷爍說,對于團隊奪冠,他并不感到意外。曾乙晏、張子睿、劉曦冉這3名隊員,打辯論賽均接近10年,榮獲多項大獎,是“新國辯”的“老選手”。作為本屆賽事的上場辯手,他們沉着冷靜、金句頻出,劉曦冉還多次獲得“最佳辯手”稱号。
“我們的隊伍非常團結。”郭一翔說,備賽期間恰好遇上隊員期末考試、論文開題等節點,但隊員們熬夜備考、備賽。團隊一周至少開4次讨論會,經常讨論辯題到淩晨。
讓很多觀衆和評委印象深刻的是,暨大辯論隊4名上場辯手的發言比較均衡,每場比賽中,每位辯手都至少有兩次以上的發言。在決賽中,張子睿和劉曦冉、曾乙晏交流發現自己的思路和他們高度一緻,在自由辯論階段還剩兩分鐘的時候,就放心地把發言權交給了兩名隊友。張子睿說,那一瞬間,他感受到了信任,感受到團隊的配合狀态越來越好。
辯論表達“優美而有思想性”
在比賽中,文學生張子睿引經據典,讓文學的魅力在辯論場上展現。張子睿說,辯論提供了嚴肅表達、認真傾聽的平台,評委、對手、觀衆都會認真傾聽辯手的陳述,這是難能可貴的。“和喧嚣的網絡相比,辯論鼓勵我們認真地表達、優美地表達、有思想性地表達。”張子睿認為這正是辯論的魅力。
打辯論賽10年,劉曦冉一直保持思考和接觸更廣闊更多元化内容的習慣。“辯論一直用很多辯題推着我去深刻理解世界。”劉曦冉說。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辯手?劉曦冉認為,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反應速度是辯手的三大基本功。而這三大基本功修煉更在平時。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各個領域、儲備知識,才能在破題立論、現場過招中赢得優勢。
郭一翔說,對辯論議題本身的讨論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辯手要從正反兩方面來考慮議題,會更深刻地體會到事物并非“非黑即白”。“辯論也是發現和表達問題的工具,辯論人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勇敢理性地表達,讓社會更美好。”
粵港澳大學生深化辯論交流
這是劉曦冉第6次參加新國辯并第二次奪冠。此前,她曾在2018年作為澳門大學辯論隊的一員參賽,獲得第六屆新國辯冠軍。本次比賽再次奪冠,讓她成為新國辯曆史上的第二位雙冠辯手。
本屆新國辯中,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參與其中。
在辯論圈,粵港澳高校表現亮眼:中山大學2003年奪得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2015年奪得第五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标賽冠軍;暨南大學2004年獲得“泰豪杯”全國大專辯論賽亞軍;澳門大學斬獲2018年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冠軍。
辯論文化,在粵港澳高校之間傳播和交流:2018年至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邀請賽連續舉行5屆;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舉行。這些賽事,為粵港澳三地大學生深化辯論交流提供了機會。
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