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蔔地蜈蚣、苦須、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蔔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志》)、茅蘿蔔(《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婆婆丁(遼甯)、仆公罂(《本草圖經集》。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随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開,早晨和傍晚不開放。在鄉間,它也叫布谷英。
「釋名」耩耨草(音構糯)、金簪草(《綱目》)、黃花地丁。
時珍曰∶名義未詳。孫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蘇頌《圖經》作仆公罂,《庚辛玉冊 》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黃花地丁。淮人謂之白鼓釘,蜀人謂之耳瘢草,關中謂之狗 乳草。按∶《土宿本草》雲∶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頭,獨腳如丁,故以名之。
「集解」保升曰∶蒲公英草生平澤田園中。莖、葉似苦苣,斷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單菊而大。四月、五月采之。
頌曰∶處處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 錢。俗訛為仆公罂是也。
宗 曰∶即今地丁也。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皆有 者,因風而來。
時珍曰∶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 、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冊》雲∶地丁葉似小莴苣,花似大旋 , 一莖聳上三、四寸,斷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根。可制汞,伏三黃。有紫花者,名大 丁草,出太行、王屋諸山。陳州亦有,名燒金草。能 朱砂。一種相類而無花者,名地膽草, 亦可伏三黃、砒霜。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地丁,苦碟子,蒲公英還有其他很多别名,在農村地區蒲公英還可以作為野菜食用,吃起來别有一番滋味。廣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主要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堿(Choline)、菊糖(Inulin)、果膠(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樹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維生素A、B、C等。
《本草綱目》蒲公英釋名 名耨草、金簪草、黃花地丁。
《小山畫譜》【蒲公英】野草,葉端如箭镞,下排列如齒,貼地生起。柄寸餘,花黃如菊,千葉而尖亂,冬春間向日即開。
蒲公英可作藥,作菜,可作染料嗎?筆者查遍資料,未有任何可作染料的記載。隻能自己提染液來染色。結果還是滿意的,在棉、麻、毛上均可上色。
這種遍地都有的野草如能作為染料使用,功莫大焉。
染色實驗:國染館 黃榮華
染色材料:棉麻絲毛。
欲學習傳統天然植物染色技藝,可報名參加九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國染館舉辦的專業培訓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