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城東滿月升,明月古詩五首,賞讀月色裡的中元節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在公曆8月的上旬。對于中國人來講中元節,是初秋的第1個月圓之夜。此季節入秋,白天還有暑氣,但是到了晚上,開始有習習涼風,雖然這些涼風,未必真的清涼,但是對于熬過漫長夏天的人來講,哪怕是稍微溫度低一點,就能解脫暑熱對于身心的壓力。此一時段,古人沒有空調,更願意在夜晚納涼。
随着秋季的到來,空氣中的濕度逐漸降低,夜晚長是晴朗浩瀚的夜空,星河一帶,仰天可見,七月七日,就是傳統的賞星日,因為星河本身璀璨,更這一時期,可以看到更明亮的牽牛織女星,遙遙相對。
經曆了苦夏和分離的人們,将這個日子化作了愛的期盼和祝福,紛紛傳言牛郎織女相會。
而八天之後,就是最美的初秋月圓。
每個月圓之日,在中國人心中都給予了團圓的寓意。而七月十五的月圓,内涵更為博大。
一,這是走向秋季和豐收的月圓之夜。
二,這是上古人們用最早的秋收來祭祀天神和祖先,人力辛勤,自然饋贈,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用此時瓜果稻麥,祭祀以表虔誠和祈禱庇護。
三,道教中的中元節,其底色是先秦的祭祀自然之神。東漢之後,道教興起,道教本身繼承先秦的道家文化,和上古文化密不可分。到了隋唐時期,道教弟子多助力了王朝的統一,所以唐朝立道教為國教。在道家内部流行的中元祭祀,被官方外化成中元節。
皇帝此日,會登山入寺,參與完成對天神的祭祀,而官方也放假一天,以表示這個節日的重大。許多皇帝在明月道觀,唱着步虛詞,以表示自己就是天神的代言人。當然也鐵定包括了月之神。
四,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結合,在民間盛行。這是一節多表的傳統節日的魅力。
道教中元節,是神仙地官下凡,管理人間事務的隆重日子,襄助豐收,并且減免過往靈魂的生前罪責。而佛教的盂蘭盆,也傳說在七月十五,餓鬼出遊,而目連為了母親在地獄少受些苦,供養僧衆超度母親。
于是中元節成為道教佛教以及民衆深入參與的祭祀靈魂的節日。
五,但是除開這些,中元節還在于本身的節日之美,因為一輪初秋的明月升上少雲澄澈的天空。那長風浩蕩,木葉遠聲,都仿佛是心魂和靈魂的狂歡。
“上界秋光淨,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鸾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中唐 · 殷堯藩《中元日觀諸道士步虛》節錄
道士的步虛,挺有意思,是道士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宛如神仙走的步伐,然後口裡唱着頌揚神仙和道境的詩歌。在重大的祭祀禮儀上都有步虛這一程序。那麼這些詩歌都是由誰寫的呢?這一點是核心,是有傳統文化和道教知識的人,在唐宋兩朝,通常是皇帝,皇帝身邊的文臣,道觀中的高級道士,發自内心寫就,并按照一定的禮儀行走唱誦。
那麼這首詩有兩個出處。第1個是說看道士步虛。第2個是說這就是一首步虛詞。而且,所謂的府試,是省考,就是考取舉人或者進士資格。可以看到在唐朝,科舉考試,也留着道教步虛詞這一項目。當然其中的含義,是明确的,就是唐朝道教是國教,還有一個含義,就是文字的虔誠可以直達神界的。
這也是古人做詩,比現代人更為慎重的原因。那些發自内心虔誠的文字,才可以稱為詩。
道士們中元步虛,是在高山明月夜,設立祭壇。此時秋清氣爽,宛如仙境。在高山上,鮮花不老,此時月亮最清最明。而道士們肅穆設祭,寫下唱出的詩歌驚動四方靈魂。
實際傳統的道教也就是自然崇拜。道士們不會錯過這早秋的月夜。天,神,人,在月光下靈魂合一。
“朦胧南溟月,洶湧出雲濤。
下射長鲸眼,遙分玉兔毫。
勢來牛鬥動,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頭把白醪。”唐末 · 羅隐 《中元夜看月》
中元節在近代和現代,民間燒紙祭祀亡魂,仿佛連月亮都帶着鬼魅氣。但是在唐朝宋朝人的眼中,中元節的月亮大氣皎潔,讓人身心沐浴,感知曠達和美好。
那月亮剛剛升起時,是在朦胧的雲層裡,可是當它離開雲層之後,仿佛是從洶湧的雲海中飛升出來。
那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海上鲸魚的眼睛。而月光清澈,仿佛連兔子的毛都看得清楚。
此夜的月亮運行天宇,連星辰也跟着運轉,而月亮越升越高,向着高空和遠處進發。
我喜歡今晚的月色,一晚上都在看月喝酒哦。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沒賽中元節,正是初涼未冷時。“南宋 · 楊萬裡《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十二解 其十二》
這是楊萬裡初秋的時候,居住在老家山中,寫了一首中元月光詩。
那月色如同白霜,但是卻不讓肌膚感到寒冷。那月光像水流淌在人的身上,卻不像水打濕人的衣裳。
一年中,最美的莫過于中元節,因為此時正是。秋天剛來,有微微的涼氣,卻還不到冷的時候。
的确此時的圓月,因為在初秋當中,很多人還穿着夏衣,晚上納涼,身體沒有太多的束縛,也不會覺得寒冷。可以靜心的賞月,可以在賞月中靜心,可以思遠而不會覺得凄涼,可以神遊,而感知天地的闊大之美,可以做靈魂之思,與古人做思想的對話,與亡魂做攀談,是人間的自由,也仿佛是一切有靈的最自由的時段。
“今夕知何夕,白露涵秋空。
褰衣踏明月,如在瓊瑤宮。
清光知人意,飛影入杯中。
流霞酌不盡,清光浩無窮。
我欲溯白雲,一訪東坡翁。
扁舟下赤壁,此樂将無同。金 · 趙秉文《中元夜祭太一罷對月 》節錄
太一,是一個古老的漢語詞彙,是指的宇宙自然的本體。當然也指的是最高的神。比如漢武帝就祭祀太一天帝。
趙秉文所祭祀的,當屬于自然之神。
實際上從漢朝起,很多人都不迷信神仙,但是尊崇造物和自然。
今夜是什麼日子?那秋天的空氣中蘊含着晶瑩的露水。我牽起裙子走在月光下,如同是在瓊瑤做成的宮殿裡。那月光仿佛知道人的所愛所想,将月色映在酒杯裡。
這樣明月的夜晚,酒喝不夠,明月無窮,我很想攀上月光,飛入白雲裡,去訪一下蘇東坡。因為他曾經在這樣的夜晚,在赤壁下劃船。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
如果我能夠和蘇東坡一起,這種樂趣才是真正無窮的。實際就是靈魂隔着幾百年的交流,仿佛的月色,流傳的文化,靈魂和審美在閱讀感知中跨越了時代,這也是一種靈魂的永恒。
”銅盤小拍坐張燈,手指城東滿月升。
從此夜遊涼似水,漸無人賣擔頭冰。“清初 · 查慎行《京師中元詞二首 其二》
查慎行這首詩,寫了當時北京城的中元節。中元節還有一個民俗就是放河燈,而這天晚上也有很多地方有燈會。
當月亮升起來時,很多人都拿着蓮花燈去河邊放燈,形成浩大熱鬧的人流。
查慎行沒有寫外出放燈的熱鬧,他的角度很清奇,是說從這天開始起,晚上開始涼快,那暑熱的街面,漸漸少了賣冰水的攤點。但是細品這首詩,仿佛是在和一個出攤的老人說話,今天雖然是中元節,月亮也順着手指升起來,很美很大的京城的圓月,挂在東城上。但是賣冰的老人并不算開心,因為天氣會一天比一天涼快,生意的秋天來了。
中元節,不妨在月光下走走。這是一輪初秋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如今又照在我們身上。它月色輕盈,卻有底蘊深沉,照見心地如雪。靈魂飛揚。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曆
火老金柔暑告殘,秋暑古詩六首,解讀火老金柔的含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