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微信不給語音消息加一個進度條呢?QQ早在2019年就已經加上了這個功能,為什麼微信卻遲遲不出?作者從用戶、産品、業務三個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一起來看一下吧。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每天都有一億人在教他做微信。
騰訊旗下的QQ App早就在2019年4月13日 V8.0.0 大版本叠代中,添加上了語音消息進度條拖動,但時隔三年多了,為何微信還是不為語音消息加一個進度條,方便用戶進行聽取語音的操作呢?
網上有幾種常見的答案如下:
個人推翻以上的答案之後,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到底微信為何不加呢?
一、從用戶角度從我當用戶的角度,确實很需要這個功能,尤其在我與中老年長輩的對話時,長輩不善打字且常說方言,語音消息的識别也常常轉不正确,根本看不懂到底在說啥,還是得一條一條語音聽,中途有些插曲,如網絡、手滑按到、語音内容不清等情況,又得從頭再聽,真的很不方便……
語音消息雖然限制了長度,也鮮少人會發滿60秒,重複聽的時間成本确實不高,但20、30秒的重複聆聽,還是會讓人覺得有些厭煩……
所以,從做一名用戶的角度,我完全支持語音消息添加進度條。
二、從産品角度從産品角度,首先要思考的是,用戶為何會發語音消息呢?
大緻上有這幾場景:
- 不擅長打字,使用語音消息方便、快速,如中老年長輩、年齡小的孩子
- 在當下的場景不方便打字,但方便說話,如開車、跑步、煮飯
- 懶得打字,打字還需構思讓對方能看懂的描述,語音消息快、省力
- 不平等關系,喜歡用語氣表達命令,讓對方有敬畏感
- 其他特殊場景,如情侶吵架,不接電話,用語音消息表達溝通
綜合上述場景,可以進一步歸類成:
- 輔助用戶溝通能力,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溝通暢通
- 比文字更能傳達情感,提高溝通的質量及信息含量
語音消息對用戶這麼多好處,為何不多加個進度條,讓用戶收聽時更方便呢?
我覺得是在于“溝通的儀式感”。
1. 用戶已形成的溝通倫理
微信刻意給語音消息添加了60秒、沒有進度條的限制,讓語音消息在用戶間,變成一種成本較高的溝通方式,形成除特殊場景、個别人外,同輩之間鮮少會有人發語音消息給對方,在用戶間培養了一種氛圍,使用語音消息是一種較不禮貌或較不尊重人的溝通方式,除非有特殊情況,不然不會輕易使用。
所以當然使用量自然也就下降,更加不需要添加進度條。
2. 增加用戶間的尊重及情感
微信是個充滿人文色彩的溝通工具,雖然主張不打擾用戶,但偶爾還是用通過産品設計的巧思,企圖教育用戶在在人際關系中成為更“好”的人。
不加進度條,所以用戶更認真地聆聽語音内容,上述也提到了,不太會打字甚至識字的長輩、或幼小孩子,是最常需要使用語音消息的用戶群體,這類群體通常在家裡的地位不高,不會讓家人特别重視;而通過這樣一個巧思,讓接聽的用戶認真聽,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3. 增加用戶間的互動
如果語音内容真聽不清時,雖然表面上用戶沒有很好地接受到來自的對方的信息,但會增加用戶打一個通話/或多一條信息給對方,增加兩者之間的接觸與互動。
從微信角度來說,更希望用戶間能通話,而不是發語音消息,通話是連接用戶之間溝通最佳的方式。
三、從業務角度語音消息進度條加不加,并不會影響用戶對微信的使用及依賴,用戶抱怨歸抱怨,但用戶間的關系鍊依舊在微信上,很難因為這一個小點,就放棄使用微信。
四、總結從用戶角度來說,有語音消息進度條肯定較方便的,但從微信角度來看,對業務影響程度幾乎為零,但為了産品的理念,促進用戶之間的尊重、互動,還是選擇了放棄添加這個功能,默默承擔用戶的批評。
想要透過産品巧思提升用戶間的關系,是個崇高的理想,但也該被批評,誰叫你把用戶當學生,而不是大爺。
微信,Reapect~
本文由 @有趣的宣宣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