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設計又稱為建築總平面設計。
其中,狹義上的場地:指基地内建築物之外的廣場、停車場、室外活動場、室外展覽場、綠地等,這時,場地是相對于建築物而言的,所以常常被明确為室外場地。
廣義上的場地:指基地内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建築物、構築物、交通設施、室外活動設施、綠化景觀設施及工程系統等等。
基地:當一定面積的土地作為工程項目總體的用地後,就稱為基地。
場地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築物與其他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發揮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夠達到最佳狀态,以充分發揮用地效益,節約土地,減少浪費。
場地設計的構成要素包括:建築物、構築物、交通設施、室外活動設施、綠化與景觀設施、工程系統等。
1.建築物、構築物:構成場地的核心要素,對場地起着控制作用,它的性質、規模的變化會改變場地的使用性質和技術指标。
2.交通設施:由道路、停車場、廣場組成。分為:人流(包括:機動車流、非機動車流、步行人流)、物流。主要解決場地内建築物之間或場地與城市之間的聯系,是場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3.室外活動設施:是為了适應人們室外活動而設計的設施,包括健身設施和休憩場地,是室内活動的延續。
4.綠化與景觀設施:包括綠地、小品等。對場地的生态環境、文化環境起着重要作用。
5.工程系統:包括工程管線、場地擋土牆、邊坡等。
場地類型劃分場地按照使用特征、特征條件、用地位置、使用性質、建築物數量可以劃分為以下類型:
1.按建設項目的使用特征劃分:分為工業建設場地和民用建築場地
工業建設場地:是指礦山、石化、輕紡、冶金、電力、機械、電子、食品、材料等工業的建設場地。這類工業建設的場地設計特點是要滿足工藝流程需要,場地占地面積大,交通運輸複雜,建設周期長。
民用建築場地:是指學校、幼兒園、住宅、商場、體育館、影劇院、辦公樓、候機樓等普通民衆使用的場地。此類場地設計特點是合理組織民衆的各項活動,空間、交通、功能、造型等,創造宜人、冶人的場地環境,建設周期相對較短。
2.按地形條件劃分:平坦場地和坡地場地
平坦場地是指場地自然地形坡度為0~3%(傾角< 2°)的平坡場地和地形坡度在3~10%(傾角<6°)的緩坡地。這類場地地勢平坦、開闊,建築物布置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較理想的方案進行設計,土方量不大。
坡度場地是指自然地形坡度為10~25%(傾角< 14°)的中坡地、地形坡度在25~50%(傾角< 26°)的陡坡地和地形坡度在50~100%(傾角> 26°)的急坡地。這類場地地形起伏高差大,山勢變化無常,建築物、道路布置受到較大限制,需要處理高差,土方量大,擋土牆多。場地設計工作量大。
3.場地按用地位置劃分:市區場地、郊區場地、郊外場地
市區場地是指位于城市市區内的建設用地。這類場地特點是用地緊張、地價昂貴、滿足城市規劃要求,設計條件相對困難,但與城市交通系統連接相對容易。
郊區場地: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國家旅遊度假區。這類場地的設計特點是限制條件較少,但要處理好與城市的關系,場地設計要體現城市的時代特征。
郊外場地:包括農村及自然地區(如紀念地、風景區)。場地完全脫離了城市環境,設計條件以自然條件為主,要處理好與環境的協調關系,解決好與城市的交通聯系問題,營造出優美、宜人、冶人的環境。
4.按場地使用性質劃分:分為公共建築場地和居住建築場地。
公共建築場地是指為城鎮、村莊、獨立工礦區管理及居住生活所必須的公共使用的設施用地。包括科、教、文、衛、娛等用地。其功能複雜,建築體量大,高度高,交通複雜,特别是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築,有時是綜合體建築,對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場地設計時應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性。
居住建築的功能單一,單體體量小,但占地面積普遍較大,建築數量多。場地設計時強調建築的群體組合與功能分區,為居住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配有小體量的公共建築。
5.按項目中建築的數量劃分:分為單體建築和群體建築
單體建築數量單一,但由于使用性質不同,功能及建設地點不同,場地設計要求有很大的差異。
群體建築,由于建築物數量較多,總用地面積一般較大,其外部空間環境較為豐富。
綜上所述,場地可大、可小,場地設計可簡單、可複雜,場地設計難度差異很大,作為一名合格的建築師,對于所開發建設的工程項目,必須首先處理好場地設計的問題。
場地設計内容包括:現狀分析、場地總體布局、交通組織、豎向布置、管線綜合、綠化與環境景觀設計、技術經濟分析。
1.場地設計條件分析:分析建築所處場地的自然條件、建設條件和城市規劃的要求等,明确影響場地設計的各種因素。
2.場地總體布局:結合場地現狀條件,明确功能分區,合理确定場地内建築物、構築物及其它工程設施的相互空間關系,進行總平面布置。
3.交通組織:合理組織場地内各種交通流線,避免不同性質的人流、車流之間的相互幹擾,根據初步确定的建、構築物的位置,進行道路、廣場、停車場、交通出入口布置,調整總平面圖中建築布置。
4.豎向布置:結合地形,拟定場地豎向設計方案,确定場地及建、構築物的設計标高,有效組織場地排水,計算土石方量。
5.管線綜合:協調各種室外管線的敷設,合理進行場地管線綜合布置,具體确定各種管線的走向、平面(豎向)敷設順序、管線間距、支架高度或管線埋深等,盡量避免相互幹擾、影響景觀。
6.綠化與環境景觀設計:結合使用者的室外活動需求,綜合布置各種室外活動空間、環境設施、景觀小品及綠化植物等,有效控制噪聲等環境污染,創造優美的室外環境。
7.技術經濟分析:計算場地設計方案的各種技術經濟指标,主要是土石方工程量、道路面積,可以進行多方案比較,選擇最優方案。
場地設計表達方法1.等高線法:就是根據場地大小,原地面坡度和設計坡度,選用合适的等高距,用等高線來表示設計場地的地面情況。
2.标高控制法:在地面坡度變化處及特殊點處标注标高,有時輔以箭頭表示場地排水方向。
3.坡面法:将場地地面分解成規則的傾斜平面,并達到場地排水的效果。
4.方格網法:用方格網高程表示場地地面。高程數值标注在方格網交點的右上角。
場地設計基本原則1.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體現國家的基本國策。堅持“适用、經濟”的原則。(根據國家《土地管理法》第3條規定)
2.符合當地城市規劃要求:場地總體布局、出入口設置、交通、建築紅線、城市蘭線、城市綠線、城市紫線、城市黃線等。
3.滿足使用功能要求:場地内各建、構築物的總體布局要滿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做到功能分區合理、使用聯系方便。
4.技術經濟合理:場地設計要在技術上合理、有利于施工,結合自然條件和建設條件,因地制宜進行場地設計,減少建設投資。
5.滿足規範要求:滿足技術規範,建構築物之間的間距要滿足朝向、日照、通風、防火、防震等規範規定。
6.滿足交通組織要求:交通線路的布置要短捷、通暢,順行,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幹擾。
7.豎向布置合理:充分利用場地地形,合理确定場地标高,盡量減少土石方量。
8.管線綜合合理:合理布置場地内各種地上、地下管線,力求布置緊湊、占地面積最小。
9.合理進行綠化景觀設計和環境保護:場地的景觀設計與建構築物、道路、管線等統籌考慮,充分發揮綠化在改善小環境、淨化空氣、防災、吸塵、美化環境方面的作用。
10.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場地設計要考慮遠期發展的可能,近遠期相結合,做到近期緊湊、遠期合理,不是局部合理,而是整體合理。
場地設計依據1.工程項目的依據
選址階段: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其它上級有關部門批準的文件,大型項目的選址論證,标明選址意向用地的位置。
用地規劃階段:選址意見書或土地出讓合同。
工程規劃階段: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包括建築工程、交通工程、市政管線工程)。
2.有關法律、法規、規範
場地設計軟件場地設計一般采用道路設計軟件OpenRoads Designer。OpenRoads Designer 引入全新的綜合建模環境,提供以施工驅動的工程設計,具有完整且詳細的設計功能,适用于勘測、排水、地下設施和道路設計。
OpenRoads Designer具有以下功能:
1.自動出圖
使用文檔中心來自動生産高質量圖紙,包括與整體項目一緻的多領域文檔設置。在圖紙定位中獲得項目的實時視圖。一旦設計改變,圖紙也會随之改變。直接在圖紙中編輯,OpenRoads Designer将更新源幾何圖形。
2.創建水平和垂直對齊
使用對象導向的坐标幾何和線形設計功能,快速創建精準的水平和垂直對齊,提供智能化更新。使用高程剖面圖顯示表面信息和與水平線形相關的垂直線形。
3.創建縱斷面圖和橫斷面圖
從設計中的任意點創建縱斷面圖和橫斷面圖。借助動态橫斷面在修改設計時實時查看更新。您可以查看地面變化以反映設計編輯,包括地表特征、廊道組件,以及建築限制或車站等注釋。
4.設計和分析鐵路廊道
使用沉浸式鐵路廊道建模功能支持複雜的建模,符合文件協約的要求使用2級BIM或更高等級。以一種參數化的表現形式從各個方面簡化複雜的道路開發過程。您可以控制間隔沿鐵路廊道快速移動,現場查看和動态設計所有道路組件。
5.結合環境進行設計
輕松将傳統勘測、圖像、點雲和三維實景模型集成至設計和施工模型,借助這些功能,清晰了解現有狀況并加快設計建模工作流。集成地理空間信息,确保模型的精确地理空間定位。
6.對地形進行建模和分析
創建既包含地形數據又包含公路或場地特征的智能模型。您可以根據特征一目了然地區分設計中的結構、外觀和符号。
7.對整個雨水和污水管網進行建模、分析和設計
創建、操縱、設計和分析與您的公路設計完全集成的雨水和污水管網。您可以操縱平面圖或剖面圖視圖中的管網,不僅顯示排放系統模型,還顯示其他公用設施。
8.土石方建模
創建3D挖填土石方模型,作為數字孿生模型,精确計算、可視化并總結挖填量分析。OpenRoads Designer 獨特的建模功能幫助提升土石方量工作流,實現效率最大化,節約成本。
9.支持BIM工作
導出數字化可交付成果,包括IFC,來支持行業BIM工作流。利用包含組件屬性的 Asset Manager,實現更有效、數據更豐富的BIM可交付成果。在數字孿生環境中改善您的BIM工作流,并支持創建所有傳統和數字化設計可交付成果。
10.進行設計時間分析
通過設計時間分析确保深入了解整體項目績效,以獲得各種分析的最優設計結果,如對排放系統、地形、安全性、坡度、現場可見性、滑水的分析。
11.複用常用設計布置
使用土木工程單元确保符合實施标準,提高設計質量,且無需重複設計通用配置。同時,對土木工程單元的簡潔性和複雜度沒有限制。
12.可視化設計
借助約束驅動的模闆、上下文敏感的直觀界面和動态三維建模工具體驗實時設計。在建模工作流中按需随時将設計可視化。無需執行轉換、軟件或特殊工作流流程。
軟件詳情:道路設計BIM軟件,首選OpenRoads Designer
如果您對場地設計感興趣,有相關的場地設計需求,或者對道路設計軟件OpenRoads Designer 感興趣,歡迎關注“艾三維技術”微信公衆号,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