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12:15:32

最近幾天,斷斷續續下着雨,63歲的李隆榮和妻子仍然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半準時從位于南橋寺金色年華小區的家出發,走路40分鐘到石馬河街道的香爐灣,一個幾乎沒有人的荒蕪處打掃一座亭子。夫妻倆在附近搭了一個簡易涼棚,中午就在這裡做飯,守着不遠處的亭子,直到晚上才回家……守護這座亭子,二人已風雨無阻地堅持了36年。

這座鮮為人知的亭子裡究竟藏着什麼“玄機”?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來到石馬河街道玉帶山村區石門合作社香爐灣一探究竟。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1

李隆榮(左)老兩口和漢阙合影

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路不好找,記者導航前往,從江北區盤溪一支路拐進一條小路,越往深處路況越不好,常有大貨車出入。下雨導緻路面泥濘,行車略有些困難,七拐八繞後來到一片荒地,遠遠就能看見一顆高高的黃葛樹,樹下一座紅牆青瓦的建築若隐若現。走近了一看,是一座四方亭,牆上有一塊2001年立的碑:“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盤溪無銘阙”。

記者從江北區文管所了解到,盤溪的無銘阙,坐南向北,因無銘文,故稱無銘阙。2000年,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原本是沒有亭子的,為了更好保護它,198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建了一個漢阙保護亭,将其封蓋其中,免受風雨侵蝕。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2

盤溪無銘阙

打灰掃落葉是日常看守的開始

得知我們來,老李從褲兜裡掏出鑰匙,解開門鎖。

推開大門,無銘阙屹立在正中,目測有三米多高。無銘阙的獨特之處在于它通體雕刻的圖案,由于時代久遠,阙身上的圖案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大緻可以看出左面雕刻的一人首蛇身的形象,此像雙手上舉,捧一圓月,月中一蟾蜍,應是女娲捧月。阙的右側,是一個白虎銜壁圖。擡頭觀察,上方四個角原本應刻有角神,已經被風化了。

老李拿起掃把輕輕掃了掃阙下方掉落的灰。“現在灰少些了,以前每隔兩三天這地上都是灰。有專家來給漢阙‘打過針’,防止風化的,所以現在掉得少了。”說完,又拿起抹布擦了擦牆上挂着的“看守人注意事項”牌子上的灰和蜘蛛網。

日常的掃灰還算好的,比較麻煩的是亭外那棵黃葛樹。“樹葉掉得多的時候,我們兩個人掃了三個小時。”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3

老兩口每天都要給無銘阙四周打掃幹淨

當成花園 主動種植花草樹木

曾經也住在附近的藍大媽,正好路過,見門開了,也緊跟着進去參觀。藍大媽告訴記者,老李夫妻倆在這裡守了很多年,一般人想看老李不開門的,除非是得到區文管所的許可。

參觀完,老李拿出鎖,把大門鎖上,然後又将門往裡一推,留下一道5厘米左右的門縫。“裡面潮,留個門縫通氣。”

圍着漢阙保護亭種有一圈植物,桂花樹、桃子樹、石榴樹、枇杷樹……各種花草樹木。老李的妻子夏清瓊指着右邊一棵枇杷樹說:“前幾天枇杷熟了,結了十幾顆果子,我全部摘了。”我們問她甜嗎?她一隻手捂着臉,咧着嘴笑:“有點酸。”

這時候一旁的李隆榮喚夏清瓊到另一邊,拉起石榴樹的一枝丫:“你看,石榴也結果了。”“今年的果子沒有去年結得多,主要是黃葛樹遮陽了,石榴樹光照不夠。”夏清瓊轉過身,激動地跟記者形容石榴樹開花的場景。起初,我們以為這是區文管所要求他們種的,後來才知道,這些園藝都是老李兩口子主動種主動修剪的。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4

無銘阙周圍都是老兩口種的各種植物

成為看護人 最初每月10元工資

李隆榮是當地人,從小就知道這裡的無銘阙。“小時候哪裡懂這些,隻聽老一輩人講這是很多年前的文物,不讓我們去爬。”1982年,老李結婚後跟妻子在無銘阙前方100米處建了3間土牆房,兩口子務農為生,這一住就是幾十年。

老李至今還記得,原本漢阙就立在地裡,本來有兩塊,另一塊損壞倒了,聽說被擡到博物館裡收藏起來了,剩下的這塊就毫無遮擋地立在荒地裡,1983年,無銘阙修保護亭,老李說當時大家都去圍觀,為了避免修建的過程中有損壞,漢阙被三床棉被包裹着。保護亭修好後,因為住得近,區文管所就聘請老李做看護人員,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10塊錢。“也就相當于我賣兩挑菜。”老李說。每月10塊錢,持續了大概10年。後來漲到200、500、800,直到現在的1000元。

記者從江北區文管所工作人員處得到證實,老李從1983年看護無銘阙至今已有36年,現在是按照每年一簽合同。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5

無銘阙大門上的雕塑

防止有人破壞 每天都要盯着

反正就在家門口,平時打掃打掃清潔也沒什麼,讓老李感到壓力大的是防止有人破壞。這裡曾經是石門到玉帶山的石闆路,過往的人很多。“根本就離不得人,每天都要盯着,怕有人破壞。”

曾經有人深夜途徑這裡,拿起一把錘子把牆上一塊介紹無銘阙的碑砸壞了,老李趕緊報警,警察來把人抓走了,但老李卻懊悔不已,剩下的一些碎片都沒舍得扔,一直堆放在老屋。老李指着門的右側那面牆:“你看,就是這,原本跟左邊一樣,也有一塊碑。”

這之後,老李更是加強了警惕。晚上睡得更輕,隻要有點動靜就要起來看看。哪怕外出辦事,都要請親戚朋友來幫忙照看,不敢有所懈怠。很少看到他們夫妻兩人同時離開,一個不在,另一個就會留下來。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6

老兩口打掃無銘阙四周

防止有人放炮 除夕夜全家值守

有破壞的,也有把這裡當成神廟來燒香祭拜的。“最怕燒香、放炮,尤其是春節期間。我們春節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老李說,哪怕是現在搬走了,每年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女兒女婿就會開着車送他們過來,一家人就在這裡守着過除夕。

2017年,老李搬進了南橋寺的新家。搬家那天,夏清瓊一邊搬行李,一邊回望着無銘阙哭。“那時候我們媽還在世,我拉着媽的手,一路走一路哭,舍不得我住了幾十年的地方,也舍不得這無銘阙。這麼多年來既把它當孩子一樣守着、護着,又把它當自家花園一樣打理着,哪裡舍得分開。”說着說着,夏清瓊就眼眶濕潤聲音哽咽了。

不少文物愛好者到這裡來拍照,夏清瓊都會請他們幫忙拍一張留存。“現在我們家裡就有很多愛好者拍的照片。”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7

盤溪無銘阙

看守無銘阙 一守就是36年

記者從江北區文管所獲悉,政府已明确規劃圍繞漢阙進行保護利用,以漢阙為中心打造漢阙公園,目前周邊正在進行道路規劃建設,未來将形成開放式的公園。

老李說,公園建成後,無論今後是否需要他看護,他還是會每天都來。“我看了一輩子,已經成了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保護好文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要讓他們能親眼看到這些曆史。”老李并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但就是這份平淡的信念,兩口子堅持了36年。

古代詩詞裡,從來都不缺“阙”的身影。“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遙思漢阙雨新晴,天際微雲夕吹生”……那些漢阙如詩如歌,無論在博物館,還是在田野間,都無聲地吟誦着波瀾壯闊的歲月之歌。挂在無銘阙保護亭外牆窗框上的牌子,寫着“愛護文物保護設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字迹模糊,搖搖欲墜。但是老李兩口子拿着掃帚清掃、圍着亭子種花草的背影,會鮮活地存在于時代的足迹裡。

重慶城的老龍門陣通遠門的傳說(重慶江北盤溪藏着一座近2000年的漢阙)8

老兩口看守無銘阙36年

新聞多一點

1939年專家判定它身份

漢代石阙,簡稱漢阙,是漢代的一種塔樓狀裝飾性建築,通常建于道路兩旁,作為城市、宮殿、壇廟、官署、墓陵等入口的标志,以加強整個建築群的隆重感。漢阙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

說起無銘阙,不得不談及一個人,他叫常任俠。

記者從江北區文管所獲悉,1939年,常任俠時任中央大學教授,對中國乃至亞洲的藝術考古有一定研究,他那時正帶領團隊在江北做沿江考察。一位姓唐的體育教員跟常任俠說,看到江北有座石頭上面刻着東西,花裡胡哨的。

常任俠帶人來考察,發現這石頭不尋常,從考古方面判定,石阙建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東漢的石阙。

常任俠在《戰雲紀事》一書中記載了這座阙的樣子:阙為石質,砂岩(青砂石),本為東、西雙阙,東阙已在曆史上倒塌,殘石20世紀50年代清理出土,由重慶市博物館收藏。現存為西阙,仿木構眷頂,高3.86米、面闊1.10米、側面0.62米,下部呈梯形,面闊上寬0.78米,下寬1.1米,上部呈喇叭形,正面寬度逐級遞增。

根據古時修築阙的背景,一般将阙分為兩種。一種為宮阙,阙後是宮殿,是身份的象征;另一種為墓阙,阙後為墓。考察隊在阙後挖下去很深,連磚頭都沒有挖到,沒有宮阙,更沒有墓阙,但專家根據地理位置和環境判定,是墓阙的可能性大一些。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吳娟/文 錢波/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