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 轉發!
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近期在作者參與的本地公益性健康群裡,有網友問起關于“多發性腦梗塞”的問題,這位網友的母親因為打陣兒出現的右腿抖,酸軟無力而到我們當地的一家三甲醫院就醫,檢查了頭CT,提示“多發性腦梗塞”,因此問我這個病要不要緊,能不能治愈等問題。在與這位網友交流的過程中,另外一位網友的一段話,讓我感覺對于“多發性腦梗塞”這個常見的CT或磁共振報告上的專業名詞,真的有必要好好科普一下了。
這位網友的原話是:“怎麼現在年紀大的很多人都有腔隙性腦梗塞 ,我們幾個同事都有,隻是嚴重程度不一,我也有,也沒當回事。感覺是不是老年病的一種,反正就是感覺記憶力差,有時有點頭暈,其他也沒什麼症狀,所以就沒當回事。”
這種想法讓作為神經科醫生的我感覺很有壓力,因為在神經科,最常見的緻死、緻殘性的疾病就是腦梗塞、腦出血等這些腦血管病,這種滿不在意的心态如果是普遍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說明我們的健康宣教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很多看過作者以往相關科普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對于腦血管病,醫生們永遠都說“防的意義遠大于治”,“早治療的效果遠比晚治療要好”。所以,作者決定專門寫一篇關于“多發性腦梗塞”的科普予以針對性的介紹這個問題。
多發性腦梗塞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多發性腦梗塞”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名稱,準确的說,它是CT/磁共振等醫學影像學上的診斷名詞,說白了,就是在CT或磁共振等“拍片子”檢查中,在片子上,醫學影像科的醫生們可以看到的病人腦部的影像學問題,并且結合病人的年齡、症狀、臨床醫生給出的體格檢查的結果、臨床醫生的初步的臨床判斷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病史等諸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後,給出的基于影像學上的診斷(即主要是根據“片子”觀察到的問題進行的“看圖說話”)。
到底發現多少梗塞病竈算是“多發性腦梗塞”?
既然多發性腦梗塞是基于片子上的診斷結論,這個“多發性”到底是多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數,一般情況下,當醫生們在片子上看到3個或3個以上的梗塞性病竈的時候,就可以報“多發性”了。
多發性腦梗塞常見嗎?
應該說,對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或者長期吸煙或大量飲酒的中老年人,應當說多發性腦梗塞檢出率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有人問,這個比例大概是多少?作者查閱資料也沒有查出很權威的比例。據2019年版《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可知,全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患有腦出血、腦梗塞等腦血管病的總患病率約為1596/10萬人。但是,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這個比例将會大大升高。
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應當說,年齡大于60歲的且患有“三高”或有長期煙酒使用史的老年人的影像學檢查,特别是磁共振檢查報告中,存在腦梗塞的人占多數,其中梗塞“多發”的情況又占有相當比例。
所以文首的那位網友說的“年紀大的很多人都有腦梗塞 ,我們幾個同事都有”,确實是客觀存在的。
“多發性腦梗塞”隻是中老年人才會得嗎?
不是。
腦梗塞是種種原因造成的腦部的動脈血管堵塞造成的腦組織缺血性疾病。除了最常見的原因——動脈硬化之外,還有血管炎、腫瘤、血管畸形等多種原因也可以導緻。此外,由于基因、吸煙酗酒、“三高”年輕化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即使是年輕人,發生動脈硬化的情況,也并不罕見。所以,青年腦梗塞在臨床上盡管不如中老年病例多,但絕不罕見。
“多發性腦梗塞”和“腔隙性腦梗塞”有何區别和聯系?
這兩個醫學名詞,并不是同一維度上的設定,“多發性腦梗塞”側重于影像學結果中對于梗塞病竈數目的判讀,“腔隙性腦梗塞”側重于對于梗塞病竈大小的判讀。也就是說,“多發性”的梗塞竈可以是“腔隙性”的,也可以是病竈體積更大的梗塞。
“多發性腦梗塞”與“急性腦梗塞”有何區别和聯系?
同樣的道理,這兩個醫學名詞也不是一個維度的概念。“多發性”強調發現的腦梗塞病竈的數量多發,“急性”強調腦梗塞疾病發生的新或舊。比如,一位病人早晨起來發現一側的胳膊腿不能動了,并且症狀持續存在,且頭CT/磁共振發現了腦梗塞,那麼這種情況,這位病人就屬于“急性腦梗塞”。但是病人的梗塞性病竈可以是多個新的急性病竈,也可以是單個急性病竈加上以往的多個陳舊性病竈,這些情況都不影響判斷他是“多發性腦梗塞”。當然,還有可能,這位病人就一個或兩個急性梗塞竈,未發現陳舊性病竈,那麼他就隻能是“急性腦梗塞”而不存在“多發性腦梗塞”的問題。
【備注】1.腦梗塞是腦血管因為種種原因(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造成的血管堵塞,隻要在短時間内(一般認為30分鐘-3小時,最常不超過24小時)不能恢複血流,這根血管供應的腦組織就會永久性的死亡,由于神經元細胞不可再生,所以梗塞後的位置就會永久的存在,通常情況下,不會消除。所以,“急性腦梗塞”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陳舊性梗塞”,就像塊“傷疤”,永遠長在了腦子裡。
2.判斷急性腦梗塞,磁共振有更大的優勢,特别是梗塞體積不大的病竈,在早期CT是很難發現的,但是磁共振的檢出率就會高得多,并且很容易區分出急性和陳舊性的梗塞病竈。但是,磁共振也有它的劣勢,
第一,價格貴,它的檢查費用大約是CT的2-3倍。
第二,耗時長,它的檢查時間是CT的幾十倍。第三,對于判斷腦出血等出血性腦部疾病,普通磁共振檢查的判斷能力就遠不如CT。
因此當一位病人因為急性出現的症狀,醫生判斷為腦血管病的時候,往往是“急查”顱腦CT,因為,既快又經濟,在排除了腦出血後,結合症狀體征,就可能判斷為急性腦梗塞了,就可以進行緊急的腦梗塞進一步處理了,也就為病人緩解症狀,甚至完全康複争取了最大的可能。
圖片來自網絡
“多發性腦梗塞”會出現哪些症狀?腦可以說是人類各種生理活動的“中樞司令部”。人類之所以有意識,會思考,能講話,可以自如控制活動,甚至是平時我們自己都沒有刻意控制的呼吸、心跳,抑或是你自己都無法控制的出汗、臉紅、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動,全都受到腦的支配和調節。這麼多的功能要實現且精确控制,确實需要一個如司令部機關一樣龐大而複雜的機構,使多個部門各司其職并協調統一才可能完成。
人腦約有140億個神經元細胞,并數量更龐大的膠質細胞等支撐和免疫細胞。它們是腦這個“司令部”的基本單位——“工作人員”。再由它們根據具體職能劃分為各“條線”、“部門”,如各腦區、各功能核團、各種神經纖維聯系等等。和司令部疾患一樣,哪個部門出了問題,就會出現相應功能的運轉問題。如作戰部亂了,指揮方面就會出現問題,如後勤部亂了,補給方面就會出現問題。腦也是如此,出現什麼功能障礙(即症狀)取決于腦的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如果大面積的腦區問題或者重要部位出現問題,如整個“司令部”出現問題,或者在打仗的過程中,指揮中樞出現問題,那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腦部疾病常見的症狀有:
另外,“多發性腦梗塞”還可以沒有症狀。
對于一部分腦梗塞的病人來說,發現其存在往往是個“偶然”,很多人是在健康體檢或者是頭痛頭暈等不舒服的時候查CT/磁共振發現的,所以,很多時候腦梗塞未必會引起明顯的腦功能障礙的症狀。正如上文所說,腦是人的“中樞司令部”,但這個機構也十分龐大,工作人員和部門衆多,假如是部分人員或并不重要的部門出現了一些問題,對于整個司令部,未必會引起看得出來的問題,放置于腦,就是,盡管有“腦梗塞”,甚至是“多發性”,但是并沒有明顯影響到重要的神經功能,也有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這并不是不需要重視和預防的理由,腦部已出現了問題,量變會引起質變,出現症狀甚至是嚴重症狀的時間也許為時不遠。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9):684-709.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9.002.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共識[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48(10):838-844.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9):684-709.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9.002.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 轉發!
#健康科普大賽# #新作者扶植計劃# #青雲計劃# #把健康帶回家#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