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葬禮之中,主色調一般為黃色和白色,也因此被稱之為白事。
随着死者的信仰以及死者家族的經濟狀況,白事的舉辦風俗和舉辦規模也都有所不同。
不過無論是那種形式,目的都是讓自己的親人安然離開這個世界,盡量不帶任何遺憾地離開。
有關于白事的具體過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不同地區的不同風俗習慣,最終也會導緻流程的不同。
不過在逝者的墓碑上面,“故、先、顯、考、妣”等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其實都不清楚。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免得弄錯含義以後,鬧出不必要的笑話。
故
首先是故字的解釋,其實就是已故、故去的意思。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人們對“死”字往往閉口不談,認為這是十分不吉利的一個字。即便親人已經離去,也不能用這個字來進行描述。
因此,古人們便用“故”字來進行代替,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往後的生活之中,如果跟随父母去祭拜前人或者一些并不熟悉的親人,就必須要對此有所了解才行。否則看到墓碑上有一個“故”字還傻乎乎地去詢問别人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未免也太荒唐了。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個詞大家都了解,可接下來的這幾個字,難度就逐一升級了。
先與顯
先,即先人,前人,已經故去的親人。由于這個詞語時常出現在許多文章之中,所以人們也同樣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可“顯”又作何解釋呢?在墓碑之上出現這樣一個字眼,不會顯得突兀?
事實上,這兩個字如果用在墓碑這個特殊的場景之中,那就是同音同意,并不會有太大的區别。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雖然都表示亡故,但具體用法會有一定的區别。
首先是在成為代表上,“顯”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尊稱,如果逝去的親人德高望重、聲名遠播,用這個詞語自然不會有人有任何意義。可如果逝去的親人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就很有可能會被旁人指指點點。
更重要的是,除去德行要求之外,顯還有另一個要求便是父母均已經去世方可使用,如果其中一方去世,那就隻能用先,不能用顯。
否則其他人在看到墓碑之上的顯字,誤會某一個人家家中父母雙亡,這就是極其尴尬的一件事情。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如果逝去的是爺爺奶奶,那就同樣可以用“顯”來表示。這之中,無論是以長孫還是長子的身份來立墓碑都可以,因為這家人已經有了有人有了傳承,“顯”字自然當之無愧。
考與妣
最後就是考、妣這兩個字,乍眼一看,很多人都想不到這兩個字究竟有什麼意思,但隻要聯系“如喪考妣”這個詞大家就能明白。
所謂如喪考妣,其實就是形容失去了自己的父母那樣悲痛。
而《爾雅》之中也提到:
父為考、母為妣。
在墓碑上面,隻要看到這兩個字,基本就能弄清和後人的關系究竟是什麼。如果前面加的有“祖”字的話,也隻需要将輩分向前提一輩即可。
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千萬因為不認識不了解這些字的具體含義而鬧出了笑話。
除此以外,過去的社會形态發展變化之中,一些富貴人家逐漸掀起為父母在廟宇之中刻碑立公德的風俗。
為了區别廟宇之中的石碑和墓碑,所以墓碑之中必須加上一個故字。如果沒有這種區分的話,好心在寺廟之中供奉的石碑最終卻帶有不好的寓意,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清明時節
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專門祭拜逝去親人的清明節又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這樣的節日究竟有什麼意義?
其實早在宋朝年間,清明節就逐漸融合了寒食節以及上巳節,并繼承了其中諸多習俗。到了現代社會之中,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也都會過這個特殊的節日。
這一天到來時候,中國人民禮敬祖先,親近自然,不僅是去看望自己的先輩,同時也是希望先輩“在天之靈”能夠保佑活着的親人生活幸福平安。
雖說随着時間的發展和推移,現如今“厚養薄葬”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對待已經逝去的長輩時,我們内心仍然應該充滿虔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