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5:09:45
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工程項目

建設單位:河南交投焦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項目性質:新建

建設地點:焦作市、鄭州市,

占地面積:全線占地 433.1954hm 2 ,其中永久占地 326.2194hm 2 ,臨時占地132.5433hm 2 。

建設内容:拟建公路采用四車道(項目起點至沿黃高速公路段)/六車道(沿黃高速公路至項目終點)高速公路技術指标,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Ⅰ級,設計速度 120km/h,路基寬 27/34.5m。

建設規模:(1)建設裡程 35.288km;(2)填方 759.7 萬立方米,挖方 187.52萬 m 3 ,借方 721.56 萬 m 3 ;(3)瀝青混凝土路面 110.2 萬 m 2 ;(4)特大橋 12322m/2座,大橋 2869m/10 座,中橋 986m/16 座,涵洞 2 道、通道 36 道(包括互通内主線上的涵洞、通道),天橋 2 座(含南田塘樞紐互通内跨荷寶高速天橋);(5)互通式立交 8 座(其中樞紐互通立交 3 座,服務立交 5 座);分離式立交 14 處;(6)服務區 1 處、主線收費站 1 處、匝道收費站 4 處、監控分中心 1 處、養護工區 1 處、橋梁監控通信站 1 處。

項目投資:100.4 億元。

施工工期:拟于 2022 年 3 月開工,2026 年 3 月底建成通車,工期 48 個月。

方案比選

根據項目所在的路線通道總體走向,結合沿線地形,城鎮布局等情況,按照路線總體走向基本順直,工程量小,經濟合理,有利于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繞避環境敏感點的原則,拟設置 K 線、EK 線、FK 線、黃河橋位方案一、黃河橋位方案二(終點方案)5 個路線方案。

K 線與 EK 線方案比選

根據項目規劃總體走向及沿線控制因素,本項目選定樓下東~王順東橋位形成 K線和南王至白水橋位的 EK 線兩個路段比選方案。

( 1 )路線方案

K 線方案于喬莊東南與拟建 S104 交叉,預留小董互通設置條件;路線繼續南延,經樓下東,在南王村西側跨越沁河及其南北大堤,随後自西滑封與王順之間穿過,并在 S308 交叉處設置互通立交;路線繼續延伸,在周家莊西南與規劃沿黃高速公路交叉,設置樞紐立交;經郭莊東、小南莊東,于保安莊西北先後跨越濟河、S309。

EK 線方案自崗頭村北側與 K 線方案分離,随後路線向南偏東方向延伸,經南耿西,在南王莊東側跨越沁河及其南北大堤,經西白水西,在交斜鋪東側與 S308 交叉,設置互通立交;随後路線再次轉向南偏西向,經古樊西後,于周家莊東南與規劃沿黃高速交叉,設置樞紐立交;路線在保安莊西北側先後跨越 S309、規劃幹渠和濟河,在北孟遷西北與 K 線彙合。

EK 線 方 案 長 13.702km , 對 應 K 線 方 案 路 段 長 12.5km , 比 較 範 圍 為EK7 900=K7 900~EK21 602=K20 400,全線位于武陟縣境内。路線走向圖見圖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1

( 2) 方案比選

K 線和 EK 線工程比選見表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2

①K 線方案路線順直 , 對沿線城鎮影響較小 , 與沁河交彙處橋梁短且河勢穩定 ,EK 線方案與沁河交叉處河道寬 1.5km, , 且此處河勢急轉彎且以在橋位上遊百米以外形成橫河,如遇大洪水可能對橋梁安全産生一定影響;

②K 線沁河橋橋位距離上遊 G207 焦溫快速路橋位 3.5km ,EK 線與上遊 G207距 焦溫快速路橋位間距 5km; ;K 足 線雖不滿足 《 條文說明》 》定 之規定 4km 的要求, , 根據 《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沁河特大橋防洪評價報告》(鄭州清大水利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2022 年 年 3 月)結論可知,K 線方案橋梁壅水長度為 1579m ,滿足 《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标準(試行)》中規定的橋梁間距 橋梁的 壅水長度的 1.5~2 倍。因此可推薦 K 線方案。

K 線與 FK 線路線方案比選

由于項目終點明确,受溫縣規劃、南水北調中線幹渠交叉位置、黃委會對黃河橋與主流交角等影響,項目終點段走向基本唯一。路線自北向南從溫縣與武陟縣交界穿過,受北平臯省保文物影響,備選了北平臯西(K)與北平臯東(FK)兩個路段方案。其中 K 線緊貼溫縣東環路布設,FK 線則在寨上和董宋之間通過。

( 1 )路線方案

K 線方案經南崔莊東、老達寨後基本與溫縣東環路并行布設,在南平臯北側設陳家溝互通連接東環路,随後路線穿過南平臯村并起橋,先後跨越黃河北大堤、老蟒河、西霞院幹渠、新蟒河、南水北調中線幹渠,随後進入荥陽市境。橋跨進入荥陽境後,走向轉為南偏東向,繼續跨越北側灘地及黃河主河槽,随後進入南岸黃土丘陵地帶落地。

FK 線方案自郭莊東側與 K 線方案分離,在小南張東南跨越濟河,接着與 S309交叉,設置互通立交;後路線轉為南偏東向,基本平行于濟河布設路線,經老崔莊東、南孟遷東,在東水運東南設置陳家溝互通,并與太極服務區合建;路線經寨上東後起橋,路線轉為西南向,橋梁先後跨越黃河大堤、老蟒河、黃河側灘地、新蟒河,随後彙入 K 線方案,跨越南水北調中線幹渠、黃河主河槽,止于荥陽境黃河橋南橋頭南南(吳家溝北)。

FK 線 方 案 長 19.535km , 對 應 K 線 方 案 路 段 長 18.8km , 比 較 範 圍 為FK16 000=K16 000~FK35 535=K34 800,其中武陟境 9.381km,溫縣境 5.619 公裡,荥陽境 4.535km。K 線與 FK 線路線走向示意圖見圖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3

( 2 )方案比選

K 線和 FK 線工程比選見表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4

( 1 )K 線線型更為平順,FK 線 線 走向扭曲迂回 ;

( 2 )K 線靠近溫縣規劃區,對地方經濟帶動較大,對溫縣的服務作用更好;

( 3 )K 線與沿黃高速交叉處地市開闊 , 布設樞紐條件較好 , 有較好的交通轉換而 作用,而 FK 線與沿黃高速交叉處樞紐布設條件受限,轉換效率低;

( 4 )從路基防護、排水防護、特大橋和路面工程量等方面比較,K 線均較優 ;因此 ,從工程方面比較,薦推薦 K

K 線與黃河橋位方案比選

項目路線方案自溫縣與武陟縣交界地帶進入黃河控制範圍,考慮以上橋位因素,結合區域内規劃、文物、水利、水文等控制性因素以及項目終點順接位置,初步選定方案一、K 線、方案二三個橋位方案。

(1) 路線方案

方案一: 路線自自溫縣東環與北平臯遺址之間的空當通過後繼續向東南方向延伸,先後跨越西霞院幹渠、新蟒河後,在南水北調穿黃隧洞北出口保護範圍東側調整角度,設橋梁跨越南水北調穿黃隧洞、黃河主河槽,于荥陽市汜水鎮東側順接荥陽至新密段起點。

K 線方案:路線自溫縣東環與北平臯遺址之間的空當通過後繼續向前延伸,調整角度先後跨越西霞院幹渠、新蟒河和南水北調中線幹渠明渠,最後路線調整為東南方向,與現狀黃河主流正交方向跨越黃河,于荥陽市汜水鎮東側順接荥陽至新密段起點。

方案二 :路線自北向南布設路線方案,自溫縣東環與北平臯遺址建設控制地帶之間的空當通過,随後路線轉為南偏西向進入黃河控制範圍,先後跨越南水北調中線幹渠和西霞院幹渠後,路線折向東南,沿與現狀黃河主流正交方向跨越黃河,于荥陽市汜水鎮東側順接荥陽至新密段起點。

黃河橋位方案一、K 線、方案二路線走向見圖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5

( 2 )方案比選

黃河橋位方案一、K 線、方案二工程比選見表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6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7

(1) 方案一 :

① 雖然建設裡程最短、走向較順直,但跨越南水北調穿黃隧洞,與穿黃工程交為 角為 34° ° ,不滿足《穿跨鄰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項目設計技術規定》5.1.2 條 :于 穿越、跨越項目與中線幹線工程宜采用正交方式布置,交角不宜小于 60° ° 的要求,影響防洪和穿黃工程安全;

② 與黃河主流交角為 為 70° ° , 不滿足《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技術标準 ( 試行 ) 》 ( 黃建管[2007]48 号 号 ) 和 《 河南河務局關于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規定補充規定》 》 ( 豫黃防[2021]29 号 号 ) 橋梁軸線的法線方向原則上應與洪水主流流向保持一緻的規定 , 避免橋梁建設對于各流量級洪水的河勢造成改變 ;

角 法線方向與黃河夾角 20° , 不滿足《内河通航标準》關于過河建築軸向法線方向與于 河道水流流向的夾角不大于 5° 的規定。

因此方案一 對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的擾動較大 , 方案實施對穿黃工程的影響較大 ;方案對黃河河勢影響較大,黃河線位上下遊較大範圍控導工程須重新規劃。

(2) 方案二 :

① 雖然避開了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的保護範圍,但總體走向扭曲,橋位線性與黃為 河主流向夾角為 103° °, ,足 不滿足 《準 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技術标準 ( 試行 ) 》 ( 黃建管[2007]48 号 号 ) 和 《 河南河務局關于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規定補充規定》 》 ( 豫黃防[2021]29 号 号 ) 橋梁軸線的法線方向原則上應與洪水主流流向保持一緻的規定,避免橋梁建設對于各流量級洪水的河勢造成改變; 法線方向角 與黃河夾角 13° ° , 不滿足《内河通航标準》關于過河建築軸向法線方向與河道水流于流向的夾角不大于 5° ° 的規定。

② 方案總裡程最長,橋梁規模大,同時對溫縣規劃影響最大。因此方案二不可行。

( 3 )K 線方案 :

① 橋位為本項目黃河特大橋橋位,該橋位盡可能避開了北岸重要設施(新莽河渠道倒虹吸),橋位與黃河現狀主河槽流路基本正交,與上下遊臨近橋梁的間距滿足《黃河河道管理範圍内建設項目技術審查标準(試行)》要求,減小了對黃河河道工程的影響,也減小了對南水北調穿黃(隧洞)工程的影響 ;

② 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關于本項目路線方案的複函 “ 經研究 ,原則同意拟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跨越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在項目初設階段,請你公司按照我局《穿跨鄰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項目設計技術規定》、《穿跨鄰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項目安全影響評價導則》等相關文件要求,按照初步設計深度組織編制跨越處專題設計報告及安全影響評價報告,并以正式文件報送我局 ” 。設計單位已按複函要求編制完成《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工程跨越和鄰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穿黃工程 ( 北岸明渠段) ) 專題設計報告》 》 ,

并委托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工程跨越及鄰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穿黃工程(北岸明渠段)專題設計安全影響評價報告》。

③ 黃河特大橋橋梁工程分為西霞院幹渠外引橋、西霞院幹渠橋、南水北調外引橋、南水北調橋、南水北調内引橋、主橋 6 部分,主橋橋跨布置為:(6 ×100 6× ×100 6 ×100 6 ×100 6 ×100 6 ×100 1 ×50 )m ,橋梁全長為 3656m (含橋台)。

綜上分析,從工程方面比選,K線方案可行

焦作至平頂山高速焦作段規劃(新建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焦作至荥陽段)8

推薦路線走向

推薦方案起點位于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甯郭鎮西南 G327,預留向北延伸至焦武路的建設條件。與 G327 形成菱形立交,在石莊村西側設置項目主線收費站,于南田塘西側與菏寶高速交叉,設置南田塘樞紐互通立交;路線繼續向南延伸,經武陟農場西、代村東,在磨莊西北跨越蔣溝,向南經崗頭西,于喬莊東南與拟建 S104 交叉,建設小董互通立交;路線繼續向南延伸,于渠下村東側設置沁河特大橋跨越沁河及其南北大堤,随後在西滑封西側與 S308 交叉,設置西陶互通立交;随後路線與沿黃高速交叉,設置郭莊樞紐互通立交;然後跨越濟河後路線沿西南延伸,路線基本在溫縣規劃區東側與其平行布設,在南平臯北側設陳家溝互通連接東環路,随後在南平臯村起橋,先後跨越黃河北大堤、老蟒河後,繼續跨越新蟒河、南水北調中線幹渠,随後進入荥陽市境。

路線以橋梁形式進入荥陽境後,走向轉為南偏東向,繼續跨越北側灘地及黃河主河槽,随後進入南岸黃土丘陵地帶,經吳家溝東,在趙村西南側與 S312(沿黃快速路)交叉,設置趙村互通立交,路線繼續向南在汜水鎮東側止于連霍高速(即焦作至平頂山高速公路荥陽至新密段起點),設置汜水樞紐互通。

K 線方案全長 35.288km,其中焦作境 28.436km,鄭州境 6.852km。

#河南高速##鄭州頭條##焦作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