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琰,大梁皇帝蕭選第七子,靖親王(武靖帝),少年林殊的好基友。
如果要問誰是琅琊榜最幸福的人,那必須是靖王殿下。他是最後的勝利者,也是衆人扶保能夠開啟大梁一代繁華的治世明君。
外放東海 完美避禍靖王的生母是出身低微的醫女。醫女,顧名思義,就是行走于鄉野的江湖郎中。在古代,郎中的地位本也不高,“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靖王母親在民間時,受人欺辱,被遊曆江湖的林燮(化名梅石楠)所救,為了報答,她跟随林燮入了林府。林燮之妹林樂瑤被梁帝蕭選娶入後宮後,身體欠佳,靖王母親因學醫而被送入宮中幫宸妃林樂瑤調理身子。在宮裡一來二去,被梁帝納入後宮(不得不佩服蕭選的能力),封為靜嫔。
靜嫔性子柔和,智計過人,在宮裡倒也可以應付自如。靖王蕭景琰的性格或多或少受靜嫔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蕭景琰從小受皇長兄祁王教導,與赤焰軍少帥林殊從小親近,關系鐵得像穿一條褲子一般,他們一起修文習武,以天下為己任,性格耿直,中正不二,有點愣頭青的味道,也是一位耿直boy。
梁帝蕭選發動的政治風暴,剿滅赤焰軍、剪除祁王集團,其實他心裡是有數的,靖王蕭景琰并沒有過多的參與其中(因為當時蕭景琰年紀不大,并不是祁王集團的主要成員)。出于父親對兒子的保護,在祁王集團出事的前夕,被皇帝父親以訓練水軍的理由打發去了東境半年。這半年,大梁朝局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赤焰軍在梅嶺被幾乎全殲,祁王集團在金陵被懸鏡司屠戮殆盡,而祁王本人也被梁帝賜死。
半年時間,蕭景琰不可能不知道金陵城中的變故,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皇帝派人阻斷了信息通路,把蕭景琰蒙在了鼓裡。因為以蕭景琰愣頭青的性格,知道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皇長兄和好機油,絕對會胡攪蠻纏的,甚至直接會帶兵硬闖皇宮。如果作為平常人家,真懷疑蕭景禹不是親生的。
無論怎麼樣,靖王蕭景琰因為遠離了金陵,遠離了政治風暴中心,避免了落地成盒的命運,也為日後赤焰冤案沉冤昭雪埋下了一顆種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一代明君看過琅琊榜的觀衆都覺得靖王沒腦子,做事情毛毛躁躁,不善機變權謀,不适合做皇帝,更做不了治世明君。
錯,大錯特錯,你絕對看錯了靖王。靖王從小受教于祁王蕭景禹,身邊又有天才少年林殊,他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祁王被賜死後,祁王府女眷沒入掖幽庭為奴,蕭景琰不知從哪兒得到的小道消息(可能就是皇叔紀王),說祁王留有遺脈,他居然小心翼翼地關注和保護祁王遺腹子庭生。在梅長蘇和霓凰宮内散步發現靖王護庭生這一幕之前可是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事,說明蕭景琰做事情還是用了腦子的。
金陵城是個大染缸,人來人往,皆為利來。加上太子和譽王的黨争,帝都的局勢更加變化莫測,但蕭景琰居然能在其中獨善其身十多年,他以另類的表現隔絕了别人的關注。他雖然對處置赤焰案和祁王案不滿,但并沒有就此沉淪,窮困潦倒,而是四處征戰,軍功累累,可以稱之為沙場鐵将也不為過,這一點可比太子和譽王強太多了,畢竟生在亂世,懂軍事的君主對國家更有利。
靖王具備君臨天下的能力,他隻是缺少班底而已。當時金陵城中,最耀眼、最炙手可熱的就是太子和譽王,這二位在朝堂一呼百應,自然掩蓋了靖王的光芒。
梅長蘇進京後,假意投靠譽王,打擊太子,實則扶保靖王,一步步剝開靖王的外表,露出一個能力超凡的蕭景琰。其實,從很多地方是可以看出靖王裝B能力超強的,一、梅長蘇确定奉靖王也是主君後,靖王并沒有欣喜若狂,依然保持鎮定,喜怒不形于色。二、救衛峥、九安山兵變乃至金殿鳴冤都可以看出,靖王蕭景琰做事情果斷勇敢,用詞犀利,邏輯順暢,無懈可擊。
雖然靖王讨厭黨争,但曆史上曆代明君治世時都或多或少存在黨争,黨争也算一種政治生态吧,隻要善加利用,一樣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但在亂世之中或者是王朝正在走下坡路,大規模的黨争絕對會加速國家的衰退和滅亡的。當時的大梁正是處于亂世之中,北有燕國,西有大渝,東有東海,南有楚國,還有夜秦等小國,最不适合搞大規模黨争,并且在梁帝蕭選統治時期,出現了土地兼并加劇的情況,這絕對是王朝走向沒落的一大标志。所以,靖王蕭景琰接手的皇位絕不是一件好差事,而是一個爛攤子。
從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看,武靖帝(武靖應該是蕭景琰登基後年号)蕭景琰憑借自己的初心,保護了大梁的一方平安,唯一痛心的是晚年的蕭景琰親手處置了自己的嫡次子萊陽王。另外,他和皇後柳氏選了一個“好兒媳”,直接導緻長林軍被猜忌,雖沒有當年赤焰軍被全軍剿滅的慘案,但也讓蕭庭生一門被算計,未戰死疆場卻間接死于自己人之手,僥幸存活的蕭平旌不得不遠遁江湖,從此離開大梁的政治舞台。
琅琊榜中,靖王蕭景琰無疑是最幸運,也是最幸福的,梅長蘇進京,靖王日子越過越好,而太子和譽王每況愈下,不得不把皇位讓出來。從此,大梁的皇位順勢傳于“愣頭青”蕭景琰一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