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那個夏天,比這個世紀已經曆的任何一年都要炎熱。
那個夏天,齊達内在世界杯決賽頭頂馬特拉齊,走向休息室的10号背影,旁邊就是熠熠的大力神杯。
那個夏天,葫蘆兄弟從大學畢業了,和好基友們喝夠了啤酒,唱盡了離歌,滿心雄心壯志。
那個夏天,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購前的最後一部電影《賽車總動員》上映了,它也是葫蘆兄弟在大學寝室裡用校園網看的最後一部電影。
整整11年後,《賽車總動員》又回來了,葫蘆兄弟興沖沖地在首映日跑進了電影院,一臉深沉地走了出來……
【請注意,以下内容中度劇透】
除了片名帶上了“3”,整部片子在處處向第一部緻敬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時代的烙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主人公“閃電麥昆”已經老了,也開始考慮“最美不過夕陽紅”的退休問題。
面臨嚴峻的職場危機。曾經桀骜不馴的熊孩子閃電麥昆,遇到如今更加霸道的霸王熊孩子“傑克遜風暴”,直接被實力碾壓。
就連麥昆的女朋友,一輛996版的保時捷911,也人老珠黃,從當年的“現款”變成了如今的“老款”。
12年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傳奇演員保羅·紐曼在《賽車總動員》中成為退休賽車“藍天博士”,為麥昆指導人生。12年後,《賽車總動員3》找來當年的素材,讓“藍天博士”在閃電麥昆的記憶中重現——即使在動畫片中,故人也隻能是記憶。《See you again》這首歌假如出現在《賽車總動員3》中,毫無違和感。
如果是在樂觀主義爆棚的80年代,閃電麥昆必定會東山再起,神奇地實現絕地反擊,但在21世紀的當下,動畫片也越來越現實主義起來。麥昆為重上賽場訓練準備多時,最終卻認識到這個時代已經不屬于自己,主動退出并提攜與成全自己曾經的迷妹、教練、心靈導師,也是一輛更年輕、更有希望的賽車——酷姐。
坦白地說,這部動畫片确實更适合如今葫蘆兄弟這樣發際線後退、肚皮鼓起的中年人,而不是孩子。
麥昆漸漸被潮流遺棄,面臨時代變化慢慢變老的疲憊感。這輛賽車的中年危機,跟現實中很多人一樣,無聲無息地到來,不斷蠶食他的意志,消磨它的自信。車隊新老闆勸他盡快退休,不再賽車而是賣擋泥闆,否則連剩餘的商業價值也将消耗殆盡。
---------------------------------------------------------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之于葫蘆兄弟和麥昆,更之于那輛閃電麥昆的原型車——道奇蝰蛇。
同樣是在仲夏,2017年8月17日,最後一台道奇蝰蛇跑車從工廠下線,正式宣告該車停産終結。
道奇蝰蛇,作為一款極具個性又在定位上特立獨行的汽車産品,它被車迷們記住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對它的名字和外形念念不忘,也有人對它瘋狂的8.4L V10發動機頗有微詞。
有人說它始終堅持手動變速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堅持,也有人說它的操控性和大扭矩搭配在一起是一組怪胎——因為傳聞有40%的車主在提車回家的路上就會發生事故……
事實上,它确實如傳聞中那般難以被駕馭和認可,就像曾經桀骜不遜的閃電麥昆,這就是蝰蛇。
“There's no replacement for cubic displacement(排量無可替代)”,是蝰蛇車系的立身格言,同時也是其造車理念。
從1989年其概念車誕生之初起,蝰蛇就一直堅持搭載大排量V10發動機.蝰蛇的V10發動機俨然已經成了充滿典型美國文化特征的瘋狂機械,簡單直接、不受束縛地達到性能要求。
但這樣的理念,已經不合時宜了。就像《賽車總動員3》電影中的那樣,車身采用複合材料、設計更符合流體力學的新一代賽車才是這個時代的寵兒。
可歎的是,電影中閃電麥昆把衣缽交給了“酷姐”,自己成為了幕後英雄;現實則更為殘酷,蝰蛇隻能黯然退場,永遠停留在曆史中。
---------------------------------------------------------
11年後,齊達内的教練生涯風聲水起。年輕一代隻知其“玄學大師”名号,未聞當年石破天驚的 頭槌。
11年後,葫蘆兄弟從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成了用保溫杯喝胖大海和枸杞的中年人,被生活的壓力和“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恐懼支配得喘不過氣來。
就連諾蘭也從青年導演變成成為用保溫杯喝水的“諾老師”……
就像閃電麥昆,就像他們曾經的偶像,80後的世界真的變了。身邊的所有東西都在提醒——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了,加班超過11點就會趴在電腦前睡着,跑步超不過1公裡就會精疲力竭;為了保持電量和工作效率,手機裡已經沒有一個遊戲了,火爆的王者榮耀壓根就沒玩過,聽着年輕人說“開黑”,隻能一臉懵逼;就連曾經鐘愛的體育比賽也提不起興趣看一眼,因為自己的偶像都退役了,而現如今的小屁孩“真沒看頭”。
“你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退役?後輩們會告訴你。”
時間永遠這樣殘酷,之于退休轉型的“閃電麥昆”和齊達内,之于天國的蝰蛇、“藍天博士”和保羅·紐曼,更之于葫蘆兄弟在内的每一個普通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