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最大努力保證居民生活基本保障?【第419期】王智勇:努力實現城鄉居民的雙向流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盡最大努力保證居民生活基本保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第419期】王智勇:努力實現城鄉居民的雙向流動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認為,人口的流動是單向的,就是從農村流向城鎮,從農業部門轉向非農業部門。而事實上,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顯然要形成一種城鄉融洽發展的格局,人口的流動也勢必要呈現雙向流動的模式,即不僅要有農村人口向城鎮的流動,也要有城鎮人口向農村的流動。
城鄉互補是一種雙向互利的關系,不能簡單地認為隻利于一方,城鎮的繁榮可以通過輻射功能,使農民受益,而鄉村的全面振興,也勢必會使城鎮居民獲得更多價廉物美的農副産品。簡言之,就是讓城鄉都能夠從這種互利互補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中受益。
根據城市化發展的普遍規律,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出現逆城市化,即郊區化的趨勢,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選擇到郊區和農村地區居住,這一趨勢已經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得到印證。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推進,農村三産融合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農村的基礎設施會逐漸完善,道路交通也會更加通暢,更多城鎮居民将會前往農村觀光甚至定居。
原文鍊接:以人為本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路徑
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通過國家主導的治理邏輯與西方立足資本流動的治理取向保持差異,而且為全球治理指明了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就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範疇内,通過民主政治協商方式,将堅持黨的領導、國家理性幹預、市場競争機制和人民群衆廣泛參與這些在西方治理視域下互不兼容的要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整體共識與強大活力。這種治理邏輯有效避免了西方自由主義治理理論的缺陷。由此可見,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中國化政治學話語,不僅在知識層面形成極具闡釋力的理論體系,更通過實踐形态建構使其成為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獨特符号。
原文鍊接: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建構的邏輯與遵循
第一,厚植民主法治理念。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依法治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促進司法公平正義。
第二,厚植回應性理念。重視收集民意、回應人民需求,尤其是要加強基層治理對社會需求的回應性。
第三,厚植合作理念。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共同體,有效動員居民、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國家治理。
第四,厚植預見性理念。重視大數據挖掘、量化分析等信息技術工具應用,實現有預見的國家治理,特别是在風險治理方面,必須做到關口前移,實現對風險的前端規制。
原文鍊接:國家治理效能的評價維度與提升方略
現代化是整個社會的全面的持續的變遷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是單一的現代化,不是片面的現代化,不是斷裂的現代化,而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是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是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是經濟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政治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現代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社會現代化(社會結構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生态現代化(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歐美式現代化的波折、不少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斷裂、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現代化的曲折,都與現代化的不全面不協調密切相關,這是世界現代化曆史的深刻教訓。
原文鍊接: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特征
中國典籍著作含義豐富,譯成英語時往往配有注釋,而有時詳解容易成為外國受衆的閱讀負擔,比如,《〈論語〉最新英文全譯全注本》厚達560頁,一般外國受衆望而卻步。
為提高域外受衆的接受度,在翻譯時需要有意識地提煉核心概念,導讀關鍵知識點。
倪培民的《論語》譯本在29頁的導讀篇幅裡,介紹了《論語》産生過程、孔子生平、儒學特點、《論語》的譯本和其功夫論取向等,為受衆閱讀提供宏觀背景知識。接着,提煉仁、孝、德、性、天、命、道等27個關鍵詞,通過漢字、拼音和英語對應詞的形式,高度概述中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并和西方哲學概念進行比照分析,進一步降低受衆的理解困難,達到了“既忠實原文,又保存更多相關曆史信息,并緊跟當下學術研究前沿”的傳播效果。2017年該書推出後大受歡迎,2019年3月全美國哲學界調查中閱讀量排名第五,當年9月在亞馬遜網站“孔子學說”中名列銷量第14位,并獲2020年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LA)頒發的“史嘉林圖書獎”,吸引力和影響力非同一般。
原文鍊接:提升典籍英譯作品的國際傳播影響力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