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首名為《生僻字》的歌突然火了起來。
看後讓人懷疑人生,一首歌一半歌詞不認識!感覺語文白學了!
這首包含了70多個生僻字的歌曲《生僻字》走紅網絡,還被央視新聞轉發。朗朗上口的旋律與韻味悠長的漢字結合,讓人躍躍欲試,又無限循環!
很多人聽完歌懵了:歌詞裡都是些什麼字,我怎麼都不認識?
有人說:這是史上最難的中文歌吧,語文老師都要聽到懷疑人生。
歌曲原創及演唱者是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的江蘇蘇州的90後原創音樂人陳柯宇。
談起創作靈感,他表示在網上經常看到看到“又又又又”類似的表達,然後自己去查原來寫作“叒”與“叕”分别讀“ruò”、“zhuó”,就萌生了創作一首集合生僻字的歌的想法,然後曆時半年創作了這首歌。一來可以幫助高考考生“聽歌記字”,二來也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表示,這首歌傳播了傳統文化,讓自己聽歌的同時學到了生僻字,有趣又能學到知識。截至目前,這首歌在抖音上的點贊量已經超過了283.6萬,留言近9萬條。
不少網友在轉發時都會配上這樣的推薦語:“這首歌不看拼音你肯定不會唱,要不要試試?”
有網友為這首歌配上了沙畫版本的視頻,還有網友為這首歌配上了自己創作的手指舞。據說,在一些學校,老師也會讓同學們學習這首歌,順便認識字,課堂效果簡直一級棒!
高難度的歌曲吸引了許多不服輸的耿直BOY和GIRL,在視頻網站上,陳柯宇的挑戰者衆多,其中不乏中學的語文老師和音樂網紅。
還有人表示不服,認為雖然這首歌叫《生僻字》,但其實這裡面的歌詞很多都是初中就學過的。比如“陟罰臧否”就出自于《前出師表》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而茕茕孑立則出自于《陳情表》中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針砭時弊、鱗次栉比、犄角旮旯、醍醐灌頂、怙惡不悛這些詞也都是經常能用到的詞彙。饕餮、耄耋、觊觎、囹圄也是經常能看到和用到的詞彙。
陳柯宇之前也解釋過,他挑選的隻是一些比較生僻的字,人們生活中也會遇到的,真正的生僻字并沒有選進來。
要知道,漢語的文字總共有将近十萬個,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隻有幾千字,挂一漏萬自然在所難免。
正如陳柯宇在歌中所唱,“我們中國的文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曆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我們中國的漢字,一平一仄譜寫成詩,優美旋律自宮商角徵羽,衆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這首歌隻是一扇小窗口,讓我們發現中國文字之美,對中國文化更是滿懷自信和驕傲,而不僅僅是去學會幾個生僻字。
02
當然,除了生僻字,之前也有把古詩詞作為歌曲的例子。
白居易《琵琶行》大家都背過的吧?
那我來考考你,做得出下面這個送分題嗎?
浔陽江頭夜送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大珠小珠落玉盤。
____________,此時無聲勝有聲。
怎麼樣,有沒有想起被高考古詩填空支配的恐懼?
白居易這600多字的長詩簡直是背哭幾代人!
現在好啦,我發現了“背詩神器”。
水墨風格的繪圖配上優美的旋律,朗朗上口。
5分半鐘塞進了600多字,中間還有戲曲唱腔。
這真是高考生的福音啊!媽媽再也不用陪我背古詩了!
甚至大家還求起了離騷,希望也可以改編成歌曲幫助記憶。
這樣的歌曲記憶不僅可以使大家更好的接受古詩詞,而且更快的記住。
再也不用怕老師的抽查了!
03
中華文化之美,不隻是文字,還有精美的古典文物。
去年冬天,一檔黑馬綜藝《國家寶藏》從各種音樂歌舞及真人秀中脫穎而出,讓人眼前一亮,成為熱議的爆款。
從越王勾踐劍到曾侯乙編鐘,從杜虎符到坤輿萬國全圖,這檔節目雖說講的是國寶,但是并不像曆史書那樣一闆一眼,也不像大型曆史紀錄片那樣沉悶。
至今,《國家寶藏》第一季仍保持着9.0的豆瓣高分。
它們分别來自:
故宮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國家寶藏》這樣的優秀節目,滿足了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喚醒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令人垂涎的美食也是我們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荒漠到平原,從山地到海洋,人們因循自然,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竭盡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讓我們穿越四季,跨越山海,開始一場采集風味的旅行。
曲調由輕盈舒緩到磅礴激蕩,伴随着李立宏老師熟悉的解說,一股奇妙的饑餓感降臨在觀影的夜晚。
從山川到大海,食材樸素而珍貴,人們在蓄養采集中學會順應自然,尊重生靈,再借由食物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04
“五千年有李唐風氣,五千年有鐘鳴鼎食,五千年有僧侶禮佛,五千年有道人牽鶴,五千年有口誅筆伐,五千年有棄筆從戎,五千年有将士利劍官宦智謀安邦定國,戰滅外敵不肯休!滿腔熱血付諸刀槍,一聲長笑寄與筆毫,縱然有萬人所向,不肯休志,縱然有口誅筆伐,不肯頹唐。哉我華夏!”
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
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
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所在。
05
或許,這些容易讀錯、用錯的字詞,你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對照檢查,自己有沒有過這些差錯?
重慶公交車墜江報道中的讀音錯誤:“口角”的“角”誤讀為jiǎo
2018年10月,重慶萬州發生公交車墜江重大交通事故,經後續調查發現,該事故是乘客與司機發生口角與肢體沖突所緻。某些媒體播報這則新聞時,将“口角”的“角”讀為jiǎo。
“角”是個多音字,有jiǎo、jué兩個讀音。讀jiǎo時,指牛羊等動物頭頂上長出的尖長的骨狀突起物,也指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讀jué時,有較量、比試、競争之義。乘客與司機發生“口角”,即在口頭上進行較量,“角”應讀jué。
高校校慶演講中的讀音錯誤:“鴻鹄”的“鹄”誤讀為hào
2018年5月,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時任校長在演講中鼓勵學生“立鴻鹄志”,“鹄”讀成了hào。“鹄”在“鴻鹄”中的正确讀音是hú。“鴻鹄”俗稱天鵝,因善高飛,人們常用“鴻鹄志”比喻遠大的志向。
“進口博覽會”報道中的用字錯誤:“青睐”誤為“親睐
2018年11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大量外國企業前來參展,顯示了中國市場在國際上的巨大吸引力。報道相關新聞時,有媒體稱外國企業“親睐”中國營商環境。
此處,“親睐”應為“青睐”,典出三國時期的名士阮籍。阮常用“青白眼”看人,喜歡的人平視露出黑眼珠,不喜歡的人則以白眼相向。“青”指黑眼珠,“睐”有看的意思。
演藝圈風波報道中的用字錯誤:“捅婁子”誤為“捅簍子”
從2018年5月開始,崔永元不斷利用微博揭露演藝圈“陰陽合同”等“潛規則”,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和調查。某些網絡媒體稱崔永元“捅簍子”了,演藝圈黑幕一旦揭開,将掀起“滔天巨浪”。“捅簍子”應是“捅婁子”。
婁,本指物體中空,“捅婁子”即捅出漏洞來,常比喻引起亂子、糾紛、禍事等。“簍子”是用竹篾、荊條、鐵絲等編成的盛物器具,沒有“捅簍子”一說。
範冰冰逃稅報道中的用字錯誤:“不知所終”誤為“不知所蹤”
2018年10月,稅務機關公布了對範冰冰逃稅案件的處罰決定。在此前的一段時間,作為該事件“主角”的範冰冰遠離了公衆視野,某些媒體說她“不知所蹤”。“不知所蹤”應為“不知所終”。
“終”是動詞,指終止、結束。“所終”是一個“所”字結構,結構助詞“所”加動詞“終”構成名詞性成分,充當“不知”的賓語。“蹤”即蹤迹,是名詞,不能跟“所”字搭配。
世界杯賽事報道中的不當表達:“争奪冠亞軍”
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舉行。法國隊和克羅地亞隊打進決賽,最後法國隊奪得冠軍。報道相關新聞時,某些媒體說法國隊和克羅地亞隊“争奪冠亞軍”。
參加決賽的兩支隊伍争奪的是“冠軍”,而非“亞軍”。“亞軍”是不必争奪的。“争奪冠亞軍”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中美貿易争端報道中的詞語誤用:“反擊”誤為“反戈一擊”
2018年美國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蠻橫地挑起貿易争端;中國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反制。某些媒體報道相關新聞時,說中國的反制措施是對美國的“反戈一擊”。
“反戈一擊”指掉轉槍口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發起攻擊。中國不屬于美國的陣營,在中美貿易争端中,中國反制美國,是對美國的“反擊”,而非“反戈一擊”。
沙特記者遇害報道中的詞形錯誤:“籍籍無名”
2018年10月,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遇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在介紹該事件的背景時,有媒體稱卡舒吉家世在中東赫赫有名,并非 “籍籍無名”之輩。“籍籍無名”應是“寂寂無名”。
漢語中“籍籍”一詞,常形容聲名盛大;“籍籍無名”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國際關系報道中的修辭錯誤:“360度”大轉彎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應對一些重大國際問題時,态度反複無常。某些媒體報道相關新聞時,常用“360度”大轉彎形容其态度的巨大轉變。如:“不打叙利亞了?特朗普一夜之間360度大轉彎! ”
這種說法犯了誇張失度的錯誤。一條射線在平面上以端點為定點,旋轉360度時與自身重合,旋轉180度時正好形成平角,漢語中常以“180度”大轉彎來形容轉變幅度很大,到了前後相反的地步。
社交用語中的用詞錯誤:贈人物品用“惠贈”
在社交用語中,“惠”是一個常用敬詞,凡以“惠”開頭的詞語都是指對方的行為有“恩”于己,如惠顧、惠存、惠臨、惠贈。某知名人士在送給别人的書上,有“惠贈某某”的題詞,某商家開張時,有“惠贈禮品”的告示,都是用錯了“惠贈”,可改為“敬贈”。
“現在全世界各地
到處有中國字
黃皮膚的人驕傲的把頭擡起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優美旋律自宮商角徵羽
衆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讓自己更有文化自信,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去探索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中華韻味獨一份的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