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明珠是葉赫那拉氏正黃旗人,活躍于康熙一朝,是曆史上知名的權臣。為臣者的成功分為許多種,有些精于結黨,有些善于揣摩上意,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像納蘭明珠這樣四處出擊、全面開花的寵臣,倒也頗為難得,十分值得探究一番,以供諸君參詳。
納蘭明珠出身高貴。他祖父的妹妹是努爾哈赤的妃子、皇太極的生母,按照輩分,當朝康熙帝還該稱他一聲堂姑父。
他自己又娶了英親王阿濟格之女,妹妹還是康熙的惠妃,這錯綜複雜的親戚關系給了他極大的便利,套了一層又一層的保護罩。在這個基礎上,他憑借着早年擔當宮廷侍衛的經曆,與康熙帝還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是大清皇室的“家裡人”。
他曆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還曾擔任太子太師,仕途順風順水。更為重要的,是他在裁撤三藩、收複台灣、抗擊沙俄這三件大事上均表現出了非凡的才幹,得到了康熙帝的嘉獎與重用。
就拿裁撤三藩來說,當時三藩上奏撤藩以試探朝廷反應,朝堂之上,以索額圖為首的大臣認為不該答應,而納蘭明珠等人卻認為該順水推舟。果不其然,不久之後三藩謀反,索額圖等人當時就上書要治納蘭明珠的罪,但康熙帝輕飄飄一句“隻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便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當時的朝堂,索額圖和李光地一派,納蘭明珠與徐乾學一派,兩派劍拔弩張,圍繞着太子存廢明裡暗裡摩擦不斷。今天你彈劾我的門生,明天我就上本罵你的舊友,多年争鬥一直相持不下。
在這連綿不絕的敵我鬥争中,納蘭明珠憑借着自己的手腕,在朝廷裡培養了許多黨羽,建立起了自己牢固的人脈網絡,成為許多集體的利益代言人與保衛者。
納蘭明珠頗有文名。他自己雖然武官出生,但一直沒有放松學習,生生憑着自己的努力補上了後天的文化課,以至于最後還負責了《大清會典》等典籍的編撰,搖身一變成為了文壇大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聘良師、藏好書,為後代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個出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便是他的兒子。上述種種,都是納蘭明珠實力的一部分,而最終,他迎來了一次檢驗自己實力的兇險考驗。
康熙二十六年冬,直隸巡撫密奏納蘭明珠賣官,而後康熙近臣高士奇直言明珠貪腐,最後一本寫有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的禦史奏疏擺了康熙面前,這件事的最終結果便是納蘭明珠被罷黜。眼見明珠失勢,索額圖一黨當然是彈冠相慶,一時間奏折如雪落,紛紛揭發明珠及其黨羽的罪過。
而這其中赫然還有“謀反”的罪行,别的不論,單這一個罪,一旦坐實,那明珠面臨的便不僅僅是罷官這麼簡單,稍有不慎便是滿門抄斬。
伴君如伴虎,那些得君主一時歡心的人,一旦引得龍顔不悅便會從雲端跌下,摔得四分五裂。但我們的納蘭明珠偏偏沒有走上這悲慘的結局,也許是因為他的出身、也許是因為他過往的政績,又或者僅僅是他在朝堂的人脈抑或文壇大家的才華,讓康熙最終沒有理會那些奏折,做出殺他的決定。
不久後,納蘭明珠被放出了監獄,出獄後的他還随着康熙遠征了葛爾丹,而後又官複原職。雖然此後二十年他再沒受過重用,但這對一個朝堂争鬥的失敗者來說已算萬幸。
康熙四十七年,納蘭明珠病故,而和他争鬥一生的索額圖,早在五年前便被康熙處死。兩人孰強孰弱貌似已有定論。
清朝明明已經沒有了“宰相”這個職位,但納蘭明珠還被當朝人稱為“明相”,這足以表明他的實力,實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但這樣的人,在曆史上倒也算不得罕見,曆代權臣大将大多倒也這樣輝煌過,但最後往往被抄家滅族,榮華富貴終究過眼雲煙。
納蘭明珠真正的實力,不在他生的輝煌,而在于他死得從容。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像明珠這樣,在惹怒皇帝後還能全身而退,最終得個善終?這才是一個臣子實力強橫的最好佐證。
納蘭明珠本人就很喜歡閱讀曆史,他能從曆史中學些到許多東西。對于喜歡曆史的人來說,他們閱讀曆史,不僅是了解那些曆史故事,而是從那些曆史故事中體會一段曾經真實存在的時空,把握從曆史到現實變化的脈絡,尋找更成熟的智慧。很多人除了自己閱讀史料,也會翻閱大師的作品。
由4位史壇泰鬥,耗盡畢生心血寫成的《中國大曆史》,則是一部曆史愛好者必讀的好書。全書分為十冊,從先秦到近代 ,呂思勉、蔣廷黻、孟森、鄧之誠,四位曆史大師的巅峰作品,從現實帶回曆史,從曆史觀照現實,在浩瀚時空中揮灑。今後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也能從曆史中找尋指揮,讓問題迎刃而解。
現在點擊下方鍊接,原價270,參團後隻需118,就能把這套十冊厚的史學經典帶回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