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低碳、零碳”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門關鍵詞。在雙碳趨勢下,物流供應鍊綠色轉型作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羅戈研究近期發表的《2021年及之後值得關注的供應鍊趨勢》報告也指出了供應鍊發展的核心趨勢——“供應鍊将走向綠色、零(低)碳供應鍊”。我們可以看到,包括菜鳥網絡、順豐、FedEx等國内外衆多物流供應鍊巨頭早已躬身入局,引領全球供應鍊綠色發展大趨勢。
其次,技術作為驅動物流與供應鍊革新的第一要素。在未來十年,我們或許可以大膽預測,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為代表的供應鍊數智化變革是當前最大的确定重塑物流行業的未來性和機遇。
那麼,在“低碳 數智化”的大趨勢,低碳供應鍊會呈現哪些新趨勢與新機會?數智化供應鍊又将怎樣重塑物流行業的未來,為新一輪消費升級和産業變革發揮關鍵作用?
10月15日,第十五屆物流透明峰會成功在深圳舉辦。本屆峰會以“低碳 ”為主題,聚焦綠色物流、供應鍊數字化、食品安全等熱點領域,吸引了全國範圍内近千名物流與供應鍊行業精英同聚一堂——來自菜鳥、達能、博世、雀巢、宜家等知名企業,中物聯、綜研所、羅戈網等機構的行業精英們齊聚,深度探讨綠色低碳風潮下的數智化技術與行業變革。
綠色低碳新趨勢,開啟物流供應鍊新格局
随着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綠色、可持續的物流供應鍊發展是企業、行業轉型的必然選擇之一。
就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在開幕緻辭中所說,我們要提質降本增效,這些都離不開低碳 ,都離不開綠色物流。
物流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戶,是碳中和薄弱一環,新能源車輛普及率、零碳倉儲、全環節循環包裝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
在中物聯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看來,低碳工作最關鍵、最核心,也是最難的點在于将外部性轉化成驅動力。其實最早低碳項目是從發達國家高科技企業那裡推出來的,它們希望通過高科技、新産品以及有标準的話語權,借助低碳這件事來引領全球的産業革命。這背後其實是有利可圖的一件事,是利益驅動的。
所以在未來低碳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充分重視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标準。所謂标準是分工協作過程中的一些規範,這些東西是至關重要的,将影響着整個低碳的走向。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羅戈研究院長、羅戈網聯合創始人潘永剛認為,低碳供應鍊物流的發展趨勢分為三方面,一是業務指導,二是科技助力,三是價值創造。
首先是以業務為核心,不斷考慮利用科技,利用低碳技術,來實現我們的減排。其次是怎麼樣利用相應的技術,實現我們的數智化升級,做更多的探索,來創造價值。最後希望整個社會,包括我們自己的業務,能夠成為數字零碳循環經濟的一部分,這是大家去追求的。其實我們現在常常講數智化轉型,今天又在談零碳低碳轉型,最終的目标都是要實現循環經濟。
現階段,物流企業的低碳運營實踐路徑,包括通過業務模式升級、發展減碳科技,以提升運營效率;采用新能源設備、調整能源結構、發展循環供應鍊,減少排放;參與碳交易。
比如在冷鍊行業,數字化、智慧化就是實現低碳非常好的方式之一。一方面是要打造綠色全鍊一體化協同體系,另一方面要借助軟硬件能力來升維助力綠色冷鍊發展。
中物聯冷鍊委秘書長秦玉鳴認為,綠色冷鍊我認為是高質量或者高品質的,不能為了綠色而綠色。我們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然後去考慮如何提高我們的效率、周轉率等等,如何通過低碳的方式,通過數智化以及升級硬件設施去發展綠色冷鍊。
其次在通過降本增效能力來實現低碳共赢方面,據宜家亞太陸運及多式聯運總經理金臣佳介紹,經初步測算,如果從運輸角度來講,運力至少翻4倍或者5倍,單公裡碳排放才會下降70%,這其實不是容易的事情。為了實現減碳的目标,宜家目前的方向是3R:重思、減少、替代。我們重新思考一些線路的運輸模式,思考怎麼可以減少運輸路徑,怎麼可以用清潔能源汽車及甩挂的模式來替代原有的模式,來實現單位運輸碳排放的減少。
他談到,近期宜家也在實踐固定運力模式,通過宜家、供應商以及車隊多方協同,提升穩定需求量,為固定運力和路線規劃創造條件。這樣最終目的是可以基于固定運力,降低固定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車隊利潤,讓運價不斷下降,最終實現企業、車隊、社會的共赢。
總體而言,低碳會引發産業革命,是物流業的機遇和新市場。碳中和将孕育全新的、低碳的物流模式,這對物流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了物流行業向綠色低碳全面轉型的契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數智化賦能供應鍊新模式數智化供應鍊作為未來十年的新基建,核心的驅動力也離不開技術的發展。未來,在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下,新科技也将被廣泛應用到産業端的各個環節以及物流和供應鍊領域中。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鍊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表示,“提高供應鍊的透明化、可視度水平是保證供應鍊上訂單交付安全與效率的重要手段。” 他認為,現有條碼與RFID的跟蹤的“不可逆”性,影響着溯源的準确度。若物聯網疊加區塊鍊技術,則為供應鍊透明度和監督溯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将會大大提高可信透明度。
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濱則從數字化和權力角度進行解析,他認為,供應鍊物流運營管理數字化後,整個流程管理的邏輯,從依賴人的幹預向依賴流程、算法、數據轉變,數據業務系統具有超越人的實際權力。
如今,新的消費需求正引導生産經營的調整和升級,消費的場景開始變得極其多元化,再加上前端的技術不斷變化,展望未來,快消全渠道供應鍊将迎來革命性變化。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供應鍊副總裁呂漢斌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下,數字化将助力傳統快消品企業供應鍊及渠道轉型。
首先要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變革,以業務數據化實現高效靈活的流程和合規性,提升高協作效率和透明度;然後以需求拉動敏捷供應鍊,靈活配置各種資源,做到快速準确響應需求;最後融合全鍊條的大數據驅動決策優化,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服務和效率。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全球商業服務事業部亞太物流總監夏金與其觀點相似,他認為要從數字化輔助業務,到數字化驅動業務,形成“工業業務金字塔”,最終讓數據可定義、驅動和重塑業務。
“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智化更多是一種能力,放到行業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鍊條的上下遊,避免了出現信息孤島、鍊路孤島。其次是,因為有了數據中台,有了數據能力,我們就有機會對供應鍊進行更寬維度、更長鍊路的控制。”菜鳥網絡副總裁兼科技事業部總經理丁宏偉表示,“菜鳥将數據與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供應鍊,正成為菜鳥數智化變革的‘下半場’。”
另外,随着電商、全渠道、新零售不同業态叠出,供應鍊全鍊路的發展也成了企業探索的重點。雀巢大中華區供應鍊項目群經理莫展綽介紹,雀巢根據演變的渠道優化供應鍊布建,随時、随地滿足計劃内和突發性的消費者需求。通過快速響應的數智化供應鍊,連接虛拟雲端與現實世界。雀巢将數智物流與5G結合,打造透明可追溯的供應鍊智慧物流,實現供應鍊全鍊路自動化。
除了消費需求升級和全場景全渠道變革外,新一輪的産業革命也對供應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一輪物流業、制造業協同聯動的背景下,構建制造業供應鍊物流數字化體系已成為衆多企業的必要選擇。益海嘉裡物流總監、益嘉物流董事長盛岩在峰會上介紹,近期益嘉物流做了很多新的實踐,包括建造了多業态集約化配送中心,打造了全國範圍内的經銷商雲倉體系,還有構建了制造業物流生态數字化體系等。
其中,多業态集約化配送中心是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案例,在國内并不多見。這個實踐體現了幾個方面:一是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通過生産、分銷與物流全鍊條深度融合和打通,實現制造業的服務化升級。二是信息技術與資源的深度融合,通過技術驅動、資源整合,構建效率、成本、體驗綜合最優的制造服務體系。三是統倉與共配的深度融合,我們會弱化經銷商的物流,開始做小B端的整合。
随着新基建的深入,供應鍊物流企業對數字化的重視程度也遠超以往。易流科技副總裁曹方表示,“數治化”應當成為行業追求的更高目标。易流科技基于供應鍊控制塔,以業務治理為最終目标,通過整合實時數據流,能幫助企業打造透明、高效的供應鍊與物流體系。由于将易流已有的成熟技術能力作為基礎,又更注重開放與融合,供應鍊控制塔可以從全鍊透明、全盤優化與全景視界三個方面,推動企業全面實現數治化。
面對消費者個性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新業态、新餐飲模式不斷湧現。對于餐飲企業而言,供應鍊是貫穿餐飲行業整個運營過程的核心鍊路内容。味千拉面全國物流總監楊望明先生表示:當前國内餐飲供應鍊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數字化,不僅僅隻是一個報表和信息的打通,而是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覆蓋全鍊條各個環節的信息化采集、可視,數據的轉換。企業需通過打造透明數字化供應鍊的餐飲,提高消費者的體驗和保障食品安全。
同時,食品安全的監管離不開科技手段的強大支持。隻有通過不斷地科技創新和應用探索,實現食品從源頭到餐桌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消費者才會買的放心,吃的安心,而企業也才能在強大的市場競争中立足。
正如深圳市食易安科技有限公司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震所說,在當下的數字經濟時代,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要從全鍊條食品安全監管和冷鍊物流數字化出發,解決冷鍊過程的全鍊條追溯和全程溫控的難題。“食安數智塔”是食易安的核心業務模型,也是易流希望通過新品牌,為食品企業與監管部門提供的核心産品。
今年,物流透明峰會來到了第十五屆。作為中國供應鍊物流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峰會之一,十五年來一直受到業内人士的高度認可。這既源于供應鍊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也源于主辦方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孜孜以求的推動。用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濱的話來說,“15年來,我們就做一件事,就是把物流透明進行到底,這是一個“承諾”,也是一種使命。”
作者 | 小周伯通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