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兒醫院
随着生育政策放開,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開始計劃着二孩、三孩。他們的大寶多數是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大的,如今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齡偏大,二寶三寶就得靠自己來養了。
寶寶出生後的0歲-6歲至關重要。兒童保健究竟要做些什麼,要注意哪些問題?時值兒童節到來之時,甯波市婦兒醫院兒保科專家就門診中寶爸寶媽們關心的話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新生兒疾病篩查讓患兒得以早期診斷和治療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通過足底血檢測,在新生兒期對某些先天性遺傳代謝病進行篩查,從中找出可疑病例,再進一步檢查确診,讓患兒得以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不可逆的腦病變所造成的體格和智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
兒保科專家門診
5年篩出2119例确診患兒
大多遺傳代謝病為隐形遺傳,父母都表現正常,患兒在早期大多也不會有明顯症狀,家長很容易忽視,導緻孩子就診時往往已出現不可逆的傷害。而新生兒疾病篩查是發現這類疾病的有效辦法,部分疾病通過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讓孩子和正常兒童一樣健康成長。
目前甯波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4項常見疾病,以及采用串聯質譜技術篩查的26項遺傳代謝病。
甯波市新生兒疾病篩查質控中心數據顯示,近5年來,甯波市分娩新生兒370025人,完成新生兒疾病篩查總人數369291例,篩查率99.80%,共篩出确診患兒2119例,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有361例,而早期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發展成智力低下且身材矮小的呆小症。
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中心
新生兒疾病篩查如何進行
嬰兒出生滿72小時,喂足6次奶後,在其足跟側緣采集3個-4個血斑,幹燥後的血片送市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實驗室檢測。
家長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自行查詢檢測結果,初次結果如果呈陽性,兒保醫生也會打電話通知,再次采血檢測予以診斷或排除。如果确診,建議家長按照醫囑定期随訪、按時服藥,把危害降到最低。
嬰幼兒運動指導
高危兒管理危重早産兒的逆襲之路
高危早産兒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肥胖、腦癱、智力低下、視聽障礙、癫痫等近期和遠期疾病,因此,早産寶寶的定期檢查,規範管理和早期幹預非常重要。
早産寶寶脫胎換骨
4歲的佐佐和佑佑蹦跳着走進診室,爸爸媽媽在她倆4歲生日時,将她們帶到醫院做最後一次回訪。4年前,26周早産的佐佐和佑佑可把爸爸媽媽吓壞了:因為她們在保溫箱裡住了3個月,病危通知書下了好多次。爸爸媽媽每天在提心吊膽中煎熬。讓他們驚喜的是,兩個寶寶在保溫箱裡一次次闖關成功,最後順利出院回家。
可接下來是更考驗家長的養育問題。出院後父母就帶着孩子來到兒保科的高危早産兒門診,開始了定期的規範化随訪。
專家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了系統的幹預措施,從早期科學合理的營養強化喂養,到循序漸進的引導式運動指導,以及回應式的養育照護技能支持。糾正到2歲時,孩子的身高、體重、運動、語言均順利追趕上同齡兒童,3歲順利進入幼兒園,4歲能快樂地融入集體生活。
5年随訪1500名高危早産兒
目前,市婦兒醫院兒保科管理的早産寶寶,主要是胎齡小于32周,或出生體重不到1500克的早産低體重及其他嚴重合并症寶寶。據介紹,高危早産兒門診開診5年來,已随訪管理近1500名高危早産兒,其中最小胎齡為25周,最低體重為630克。絕大多數早産兒寶寶通過規範管理和随訪,糾正到24月齡時,都可回到當地的婦保院進入系統管理。
發育異常早發現
家長也可根據寶寶在發育過程中的很多表現,早期發現寶寶是否發育異常。如果寶寶在相應月齡還沒出現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的裡程碑式動作,家長就應該警惕了。
粗細動作發育:二(月)擡、四(月)翻、六(月)坐、七(月)滾、八(月)爬、周歲會走。
精細運動發育:四(月)抓、五(月)傳、十(月)捏、兩歲會持勺。
另外,寶寶如果出現以下表現,也要盡快就醫。
4個月大的寶寶過于哭鬧或過于安靜,趴着時不會擡頭,不會追聲追視,不會微笑,不會吃手。
6個月大的寶寶不會翻身,不會自己玩弄雙手,不會主動抓起玩具;寶寶運動明顯減少,身體發硬或發軟,或者長期固定一種姿勢,如出現身體打挺,抱起來倒U字姿勢,手握拳不能張開,拇指内收等,都是肌張力異常的表現。
8個月大的寶寶不會獨坐,不會換手玩玩具,扶着站立時腳不能承重。
11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爬,不能雙手對敲玩具,不會扶着東西站,不會揮手表示再見等。
15個月大的寶寶不會獨站獨走,還不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等。
丹佛模式助力孤獨症孩子回歸社會
近年來孤獨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引起家庭、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關注。
孤獨症的可怕之處,在于這個疾病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也無特效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孤獨症并非不治之症,通過早期積極科學的幹預,可以逆轉孤獨症高危兒的發育偏離,明顯改善孤獨症兒童的預後,而且孤獨症的幹預是越早效果越好。
孤獨症兒童的早期識别
孤獨症孩子早期就有明顯的表現迹象,18月齡前有以下5不行為時,就要高度懷疑。
平時不看或少看人;對呼名反應沒有或少有;不指或少指;不說話或說話少;行為不當,言語不當。
家庭幹預才是首選
2018年,市婦兒醫院兒童保健科率先從國内外孤獨症領域的權威徐秀教授所在的上海複旦大學兒科醫院引入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丹佛模式。目前,包括這種模式在内的所有孤獨症幹預方法,都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在自然的情境下,根據兒童行為和技能發育規律來設置幹預治療目标,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和遊戲活動開展幹預治療,以達到提升孤獨症患兒的社交溝通能力。
孤獨症孩子的主要問題是社交溝通障礙,孩子不會也不願意跟人打交道,他更喜歡和物品玩,而孩子所處的社交環境,最多是跟家人在一起,父母和家庭成員是最主要的社交互動對象,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最多,他們最了解孩子的脾氣和性格,有利于把幹預技術運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因此,家庭才是孤獨症兒童幹預的主戰場。
家庭幹預需要專業人員對家庭成員進行相關培訓,包括理論和實踐能力。兒保科引進的丹佛模式幹預方法,就有家長指導課、溝通三部曲、家陪小組課等等。家長掌握了這些技術後,即可在孩子日常生活的自然場景下實施家庭早期幹預,通過每周20小時-40小時的密集型幹預,一個跟以前判若兩人的寶寶會讓你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所以,一旦懷疑孩子有孤獨症,先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排查,一旦确診,就可開始進行家庭早期幹預,否則錯過幹預的黃金期就悔之晚矣。
小兒多動症家長常常會走向兩個極端
媽媽帶着8歲的兒子一到診室,就哭訴兒子的種種不是。上課不聽講,經常發呆、走神;小動作很多,經常被老師調整位置;做作業拖拉,總是邊做邊玩……
兒保科醫生告知,這就是典型的兒童多動症,是以持續存在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或沖動症狀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好發于學齡兒童,病因複雜,跟遺傳、神經生物及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都有關。
好動并非就是多動症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好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有些孩子天性好動,也有些孩子因從小習慣沒培養好,家長比較寵溺,以自我為中心導緻好動。
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正常好動的孩子雖然好動,但他知道什麼是不能碰的、不能玩的,也知道在不同場合大人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說和他的年齡是相符合的。
當然,如果要确診,最好到正規專科醫院,通過相關的心理量表和訪談來确定或者排除。
多動症幹預需多管齊下
關于多動症的治療,家長往往會走兩個極端。有的家長希望借助藥物,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他們甚至偏信廣告宣傳,甯可堅持服用高價保健藥品,也不願到正規的專科醫院診治;而有的家長卻認為這類藥屬于精神藥品,擔心西藥成瘾,損害大腦,拒絕使用。
這兩個極端都是對多動症沒有正确認識造成的。
多動症的治療是多方面的,包括藥物治療、行為心理治療、家長培訓、學校幹預、感覺統合訓練、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等等。目前已經證實,藥物在改善多動患兒注意缺陷、降低活動水平和沖動、改善人際關系方面是有确切效果的。
當然,藥物治療不是對每個患兒都有效,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輕度多動症給予适當的訓練,再配合良好的教育環境,大多數可以得到改善,尤其是對學齡前的兒童,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千萬不要等到孩子上學以後,因學習困難才想起找醫生治療。
多動症的孩子也應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幹預、早治療。
嬰幼兒喂養循序漸進不可拔苗助長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對嬰幼兒來說,少吃一口也會餓得哇哇大叫。嬰幼兒喂養,看似簡單,卻也有很多學問。
1歲之前母乳加配方奶粉
母乳喂養是新生嬰兒的最佳選擇。母乳喂養不足時,可選擇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與普通奶粉相比,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及大部分飽和脂肪酸,增加了乳清蛋白及不飽和脂肪酸,減少了礦物質的含量,可減輕嬰幼兒腎髒的負擔,還添加了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
普通牛奶中的酪蛋白含量較高,不易被嬰兒消化吸收,所以,1歲以内建議以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為主,有條件的可母乳喂養至2周歲。
輔食添加循序漸進
足月嬰兒通過胎盤得到的鐵儲備僅夠用到6月齡,所以4月-6月齡建議開始添加輔食。
輔食添加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每次隻添加一種新的食物。
食物的選擇上,首先選擇富鐵泥糊狀食物,如強化鐵的米糊等,再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碎菜、肉沫等。
輔食添加過程中,每種新的食物要适應2天到3天,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情況,無異常反應後再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
斷夜奶不妨狠心一點
斷夜奶對部分家長來說特别困難,他們總是在斷夜奶時因寶寶持續的哭鬧而妥協。
部分媽媽習慣邊讓寶寶喝奶邊安撫入睡,造成了寶寶把睡覺和吃奶聯系在一起,慢慢地喝奶作為一個入睡的模式,所以首先要改變入睡習慣。其次是逐漸減少喂奶時長,延長喂奶間隔時間,寶寶夜醒時不要立即喂奶,先輕輕拍哄,如果寶寶不餓,會很快入睡。
營造溫馨安靜的氛圍,每天定時帶寶寶睡覺,在固定的小床上入睡,睡前可以增加輔食量,延長胃排空時間。白天家長多陪寶寶玩耍,消耗精力,晚上入睡更安穩。在斷夜奶期間也可以讓爸爸多陪伴,減少對母乳的依賴。
身高認知誤區不少矮個父母也能養出高個娃
生長發育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個體差異。孩子如果在生長的黃金期出現較多的健康問題,諸如挑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早發育等,就會阻礙生長發育進程,會出現父母雖然高,孩子卻不高的現象。
孩子現在矮不一定是晚長
醫學上的晚長,又稱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确實有部分孩子存在這個情況,進入青春發育的年齡時沒有生長加速,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速度減慢後卻出現“蹿個頭”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晚長不是普遍現象,不能盲目認為孩子是晚長,盲目等待,需要經過專業醫生的判斷。
補鈣不等于肯定能長高
補鈣跟長高并沒必然聯系。鈣質的主要功能是強化骨骼,增加骨密度,并不能使骨骼變長,甚至也無法使骨骼變粗。一旦鈣攝入過多,反而容易導緻泌尿系結石,出現便秘等不良反應,不僅給孩子帶來病痛,還會影響長高。
補充營養多多益善
有的家長想讓孩子長高,就通過各種途徑給孩子進補。營養過剩會增加胃腸道負擔,還會引起肥胖,增加性早熟風險。盲目進補反而抑制孩子長高。
孩子現在挺高,以後不一定也很高
孩子正常長得高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孩子還沒到青春期就突然“蹿個頭”,那就不一定是好事,小心是性早熟來“偷襲”。性早熟的孩子體格發育提前,骨齡快速增長,在不幹預的前提下骨骺也會提早閉合。通常早發育的孩子比正常孩子的生長時間要短,成年後反倒比一般孩子矮,所以看到孩子的個頭突然蹿得很快,一定要留心,及時監測孩子的骨齡情況。
促進長高有技巧
盡早進行身高管理:青春期前每隔3個月測量一次身高,青春期每隔1個月測量一次身高,建立身高檔案。
充足均衡的營養:飲食上需要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不挑食。少吃甜品、飲料、零食等,避免超重和肥胖。
合理的運動鍛煉:每周至少鍛煉3次,一次鍛煉至少需要累計1小時,中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推薦跳繩、展臂、摸高、遊泳等伸展運動。
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對身高的影響主要通過生長激素起作用,生長激素白天的分泌量很少,大部分是在入睡後分泌的。一般來說,新生兒每天要睡14小時-20小時,1歲-2歲為11小時-14小時,3歲-5歲需要10小時-13小時。小學生需保證每天睡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良好的親子關系:家庭和睦、平等民主、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高壓力、情緒壓抑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體格生長是有抑制作用的,會導緻孩子的個子不長,從而達不到理想的身高。
●鍊接
甯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是集保健、科研、教學、臨床、康複、管理為一體的兒童早期發展指導中心,也是全市兒童健康服務業務指導中心。主要負責全市0歲-18歲兒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指導工作,同時肩負着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的診治随訪。
2017年,兒童保健科榮獲“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稱号,目前是浙江省殘聯指定的“殘疾兒童省級定點康複機構(孤獨症、智力障礙、腦癱等兒童的康複)”之一,也是甯波市殘聯指定“孤獨症”“智力低下”“腦癱”等疾病的診斷機構,同時還是上海複旦大學兒科醫院“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丹佛模式”多中心研究和推廣應用單位之一。
甯波晚報記者程鑫通訊員馬蝶翼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