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吊牌價不是原價,消費者質疑價格欺詐
服裝“原價”之惑
商品的吊牌價有說道,消費者一定要向商場确認原價。
每逢季節交替,都是商場服裝熱銷之時,為了吸引消費者,各大商場都搞一些打折促銷的活動。但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這打折也是有“說道”的。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在讓胡路區的一家大型商場,花了2000餘元給丈夫購買了一套打5折的男士西服。買到家後,她發現自己購買的價格是吊牌價格的5折,而并不是按原價打折的,她認為自己遭遇了價格欺詐。
難道原價不是吊牌價嗎?王女士提出的質疑是否有道理?4月26日,記者采訪了此事。
讀者反映
遭遇價格欺詐
王女士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她和丈夫在讓胡路一家商場購物時,相中了一套喬夫牌男士西服,吊牌上的價格是5680元。當時營業員告訴她,每個賣場打折都不一樣,這套西服以前曾打過八折和六五折,這次打的是五折。
一聽是五折,王女士狠了狠心,花2000餘元購買了這套西服。
回到家以後,王女士的丈夫又對着鏡子試了一遍衣服。王女士這時仔細看了看價格,又拿起計算器算了一遍,營業員說打過八折,又打過六五折,這次打五折,應該是折完之後再打折,而不應該是按吊牌上的價格打五折。
王女士對“價格法”有一定了解,因為,按照相關規定,衣服打折是應該在原價的基礎上打折,但這原價并不是指衣服上的吊牌價。
“價錢肯定是存在問題,我也咨詢物價局了,這種行為就是價格欺詐。”王女士說。
多數人不知
原價不是吊牌上的價格
一般來說,人們去商場購物,尤其趕上打折促銷,營業員都會介紹說商品打了幾折,所說的折扣價基本都是按照吊牌上的價格進行銷售的。
王女士提出的質疑是否有道理?到底什麼是原價?原價究竟是不是吊牌上的價格?
記者從物價部門了解到,根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中規定,所稱的“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7天内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而并不是吊牌上的價格,吊牌上的價格隻是一個市場建議價,并不是原價。
為了銷量,很多服裝吊牌的價格虛高,然後再按吊牌價格打折,讓不懂其中“奧妙”的消費者感覺很劃算,實際上消費者并未得到實惠。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消費者都被蒙在鼓裡,像王女士這樣懂法的消費者少之又少。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各大商場普遍都存在這種情況,消費者不清楚個中原因,商家也同樣不知道這種行為屬于價格欺詐。
消協提醒
要問上一次賣多少錢
王女士稱,根據“消法”,商家應該給她予以3倍賠償,但商家表示就是這樣打折的。無奈,她向大慶市消協投訴。
大慶市消協約談了雙方,喬夫的代理商表示,他們每個商品、每款衣服都有現實的一個價格、标簽,标得很清晰,這個标簽就是他們現在的售價。
按照這位代理商的說法,衣服的價格是标簽上的價格,并沒有打折。可王女士并不認可這種說法,她說自己有當天的錄音,營業員說的就是打5折。
王女士認為此事存在價格欺詐問題,但喬夫品牌代理商并不認可。一周後,代理商又拿來兩張該西裝按5680元銷售的票據,但她質疑票據的真僞,并表示會繼續維權。
大慶市消協的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不要太注意廠家标注的所謂的參考價,第一,它不是原價;第二,它可能構成對消費者的一個誤導。
那麼,什麼是原價呢?消費者一定要問商家,這次打折之前賣多少錢、哪個價格才是原價。這樣,才能避免有些商家虛假打折、虛構原價,從而侵害消費者的權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