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指北宋與契丹(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46年攻滅五代後晉後确定國号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之間于公元1005年在澶州(古稱澶淵郡,今河南省濮陽市)訂立的和約。在澶淵之盟之後,慶曆年間,遼國還進一步提高了對宋朝上繳歲币的要求。
時北宋皇帝宋真宗
宋真宗鹹平六年(1003年),遼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複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四月,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由于遼軍已直撲黃河沿邊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威脅與之甚近的首都汴京,故宋廷朝野震動。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督戰。
遼朝南京統軍使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将張瓌(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弩射殺蕭撻凜,導緻後者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大挫,蕭太後等人聞蕭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辍朝五日”。《遼史》載:“将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帝還行宮,得知寇準竟然與知制诰楊億在北城城樓上喝酒下棋,泰然自若,十分鎮定。帝喜曰:“準如是,吾複何憂!”
雙方于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聖宗統和22年)冬月十六(西元1005年1月28日,)達成停戰協議,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與蕭太後談判,協定宋每年輸遼歲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币”,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聖宗為弟,稱蕭太後為叔母,互約為兄弟之國,“所有兩朝城池,并可依舊守存,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共同聲明“質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鑒,當共殛(jí)之”。
盟約締結後,第二年,宋朝派人去遼國賀蕭太後生辰,宋真宗緻書時“自稱南朝,以契丹為北朝”,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