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素描調子形狀

素描調子形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20:21:53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1

圖1↑

物體立體感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個難題。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産生産體感。那麼,在作畫時,就要去找出物體的明暗交界線,先确立明暗兩在面(塊)。再畫出投影,物體的立體感就已經很強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調子”都找出來,物體的立體感也就塑造完畢。那麼,什麼是“三大面”、“五大調子”呢?這都是對物體的明暗關系而言的。所謂“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體背光部;“白”指物體受光部;“灰”指物體側光部。“五大調子”指高光(最亮點)、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線、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說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為“五大調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調子”物體的立體感也就容易表現了。結構畫法中以線的虛實就能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另論。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2

圖2↑

質感、量感

質感簡單說就是物體給人感覺是什麼質地。量感就是物體的份量、重量感。質感與量感一般情況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質感表現出來了、量感也就容易出來。

如何表現質感,一般說細膩、柔和、光滑的物體用細一點的線條去表現,如瓷器、絲綢等;表面粗糙的物體宜用粗放的線條去表現,如陶器、粗布等,還可根據物體固有色的深淺,使用B數大一點或小一點的鉛筆來表現質感量感,如淺色瓷器可用B-3B來表現,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鋪大關系,再結合2B、3B來刻劃一下細節。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3

圖3↑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4

圖4↑

在素描繪畫當中,最關鍵的當然是結構。

現實中很多畫家,由于對人物或物體結構缺乏了解,最後隻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創作中很難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方便的照相機(現在都使用數碼相機)和掃描儀,可以在電腦中處理圖形,能夠省卻很多造型的麻煩,但是,形是形,結構是結構,并不是一個概念。對繪畫的過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結構之上的表象,而結構才是對象的支撐;外在形的輪廓無法真正表現對象的内在美。

我們所觀察到的對象的外形,那是一種表象,一種輪廓。當對象一旦變換位置,而我們又缺乏對結構的了解,就很難着手。在初學階段,幾乎每個人都經曆了利用穩定的三角形來确定形體的大體位置和構圖,然後再用小的虛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畫對象局部的位置,這樣的方法最後隻能是比葫蘆畫瓢,照相般描繪對象。

就像我們已經走過了充饑的年代一樣,我們已經走過了缺圖的年代,正跨入一個讀圖的時代。各種圖形、圖像、圖庫層出不窮,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現對象,倒不如幹脆去搞攝影算了,那我們還不如照相機來得客觀。對畫家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便是被人誇獎為:看畫得多好,像照片一樣。也就是說,那些個作品沒有強烈、強調和更深層次的東西,缺少畫家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和對對象的内涵表現的創意,這又怎麼能算得上繪畫的藝術作品呢?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5

圖5↑

藝術的真實,并不是純客觀的真實,而是畫家通過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現畫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種藝術的真實——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刻畫與刻劃。

對于習慣于使用明暗調子的人來說,總是覺着隻有這樣畫才是紮實的素描。其實,經過後來的習作,我還是感到不過強烈,描的東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應該說利用素描明暗來刻畫對象的體積還是有用的。但是如何從明暗調子中走出來,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腦子裡的固有觀念和習慣的勢力,加之悟性提高緩慢,使本來想丢棄的畫法還會不時的有所反複。

明暗調子就像鋼琴的鍵盤,越是多越能表現得豐富。我們使用的鉛筆還能出産7B、8B的嗎?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無法表現出現實模特兒空間的黑,黑與白的對比隻是相對的。在舞台美術的布景暗調子處理上,使用純黑 普蘭在燈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絲絨,可我們的繪圖紙如何表現出這樣的黑洞?其實黑與白隻是一種感覺。強烈的感受需要我們改變以往的寫生的辦法,摒棄故有的腦子裡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維,在結構意志的控制下,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感觸而凝注在筆端的力度,畫出對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變自己固有的觀念,不斷嘗試新的繪畫方法,千萬不能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業,完成作業不能成為我們目的的負擔。不然,你将丢棄更多嘗試的機會,千篇一律的重複自己的已知而禁锢自己思維的想象空間。

在素描作業過程中,對初學者來說,最經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繪的對象準确和不準确的問題。這就給我們提出素描作業模糊性問題,模糊概念是指沒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與暗”、“長與短”、“大與小”、“虛與實”等等,這些在繪畫語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過大緻的比較而得來的,它們之間都沒有絕對的分明的界限,無法用精确的數據來劃分這些概念之間的差别。正因為這樣,素描寫生的準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斷提高而提高的,這也是素撈 寫一準确性認識的特殊性。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6

圖6↑

那麼怎樣才能少一點模糊性,多一點準确性,使我們素描寫生準備程度不斷提高呢?

首先是認識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認識的提高應是鑒賞能力的提高。經常看看一緻公認的好素描作品。這個好作品也就是比較準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認訓它好在哪裡,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畫時也就會慢慢向好的标準靠攏。

比較是素描寫生時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寫生過程中認識和标準的模糊性,隻有不斷地、反複地進步比較,找出問題,改正錯誤,不斷完善,這個工作做得認真細緻、越深入,那麼畫面就會越完美,越準确。絕以的準确是不可以的,隻要達到一種共識的準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傳統的素描寫生理論中,有非常完整的關于“點”和“線”的應用法則,然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并不是所有理論和法則教能夠被熟練地認識和利用的。譬如說在測量和确定物體的比例時,隊了可以憑直覺來判斷外,還可以通過使用鉛筆來測量線段與線段之間的距離來判别。其中關于“用鉛筆來測量距離的方法”就值得進行分析和探讨。這是一種對物體的各種線段的長度(通常有兩個端點)進行比較的方法。由于手工測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斷的僅僅是線條這間的長短,而不可能對線條的精确數值進行比較。事實上,用這樣的方法在畫面上表現物體的形體比例有許多困難,因為在形象思維活動過程中,人們地“精确數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隻能認識和表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模糊比值,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讨一下素描寫生中的幾個關于“點”、“線”和“面”的運用方法。

一個中間“點”

誰都知道,一根線條由兩個端點組成,而用視覺手段對一要紅條進行準備分割時,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間點的位置,這是由人的形象思維的特點所決定的。在素描寫生過程當中,有許多關系需要我們仔細地加以辨别和判斷,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間點的方法”來确定最基本的比例關系,例如,在進行頭像寫生時,可以在畫好了大體的輪廓之後,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處在頭部的中間(也就是處在上下關系的中點位置);然後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關系就顯得比較容易,這種現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維的特征。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諸如此類的例子,譬如說在描繪整個石膏胸像的時候,首先我們可以确定上下兩個端點的位置,即頭頂和底座的位置,緊接着在通常情況下,最容易尋找和描繪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為它時常處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繪畫定點定形的理論知識,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頭像描繪中對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進行規律性的分析總結而形成的經典理論。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7

圖7↑

 兩個基本“線”

兩條基本“線”是指水平線和垂直線的運作,具體地說,我們可以把在寫生當中所要處理的各類線條歸納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兩種情況,就是以“水平線”或者“垂直線”作為衡量的标尺,去測量和比較各種接近于它們的線條的性質,從而來把握畫面的整體關系。

在畫人物像素描時水平線、垂直線比較法一般用來确定結構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兩眉弓骨點發生透視變化後,哪個骨點,哪個骨點下,如果用眼睛看不準的話,用水平的鉛筆對着對象一量就看出來了。又如俯視頭像的耳和後腦不易畫準,但隻用水平線橫着一量就會确定上耳輪會上移到眉弓和發際之間的位置,耳垂會上移到顴骨的位置不易找準,但隻要用垂直線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邊不是右邊,在嘴角的左邊還是右邊,或者在一條垂直線上就一目了然。經此類推,頭部的個細小的結構都可以通過水平線和垂直線比較的方法找出來。更準确的某一個點還可以用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交的座标點找出來。

多種幾何“塊面”

“三塊面”是指多種組合的單位幾何形比較法。單位幾何形比較法是說觀察對象的亮面所呈現出的類似平面幾何形。如額面受光面呈長方形或者不等邊的梯形,這些幾何的面積如何,再把畫面上額面受光面進行比較。如果把長方形畫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畫成長方形,就是說畫面上的幾何形和對象的幾何開不能成為相似的幾何形,那就證明畫錯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間呈銳角三角形的這面,再檢查一下畫面上這塊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與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較,這種方法可把時暗塊面比較得基本準備。

綜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寫生準确的程度,必須整體觀察事例把握,結合“一點”、“兩線”、“三塊面”的方法并靈活運用。這樣将對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樣把素描畫得整體?

整體表現是畫好素描的關鍵。素描作畫要做到整體觀察和整體表現。

整體的觀察方法有三種:

(1)“同時看”的方法。縮短對單個目标的觀看時間,加快對多個目标的觀看頻率,用于觀察整體關系。

(2)“對比看”的方法。一次将兩個類似的目标頻繁對照着看。用于“測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狀等物體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雙眼,破壞視線的焦點,使整個物體“虛”化,通過強制的手段得到整體觀察效果。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8

圖8↑

 整體表現有六個要求:

(1)先大後小。這裡的大與小,是指物體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關系,例如,頭部作為一個立方體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則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則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形體不準”的結果。

(2)先草後精。在物體形沒有确定之前,不能單獨将某一部分過分細緻地刻畫。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碎”和整體失衡的結果。

(3)先直後曲。直線比弧線簡單,方形比圓形簡單,平面比球面簡單,所以,應“先直後曲”,以便于把握形的準确性。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比例不準”的結果。

(4)先暗後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個階段,每個體、每個面、每個局部的開始,都要從最暗處畫起,再畫次暗、灰部,最後是亮部。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明暗失調”的結果。

(5)先實後虛。先畫感覺的強點,後畫感覺的弱點。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平闆”的結果。

(6)先近後遠。先畫前面物體,再以後面物體相襯托,使主要物體突出、明顯。

素描調子形狀(素描立體感)9

圖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