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但是對于企業來說,不一定缺的是人才,而是一套可複制人才的标準和培養人才的土壤。
很多企業表面上是缺人,其實是缺培育人才的土壤、機制。
企業管理者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
①企業經營千頭萬緒,如何化繁為簡?
②組織成員戰鬥意志普遍缺失,該如何激勵?
③誰是人才?人才密度是怎麼影響組織發展的?
④不激勵等死、推激勵找死,如何穿越激勵陷阱?
⑤有效激勵應從哪些方向入手,如何優選?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01
什麼是激勵機制?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們需要動力實現某些需要,有些需求優先于其他需求。
關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八種:
①生理需求: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等。它們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②安全需求:人們需要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
③社交需求: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系或關系。例子:結交朋友、追求愛情。
④尊重需求:尊重自己(尊嚴、成就、掌握、獨立)和對他人的名譽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⑤認知需求:知識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義和可預測性需求。
⑥審美需求:欣賞和尋找美,平衡,形式等。
⑦自我實現:人們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或者潛能,并使之完善化。
⑧自我超越:人們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或者潛能,并使之完善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就是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
二.人們為什麼需要被激勵?
人類有向更高層次需求突破的原始動機,打破屏障需要來自外界的刺激。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的需求是多種并存的,但有且隻有一種需求取得主導地位。
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人的需求結構在動态變化,大緻是從低到高、從外部向内部滿足。
自我滿足的上行機制:尚未滿足的底層需求總是占主宰,隻有滿足後,上層需求才會被激活。
受挫折後的下行機制:高一層需求在未得到滿足、受到挫折後,低一層次的需求重新成為主宰。
三.什麼是激勵?
百度百科:激勵指的是領導用鼓勵的辦法領導員工,鼓勵員工可以培養員工,提高員工的自信心。鼓勵員工可以促進工作順利完成,保證工作質量。
激勵因素是指成就感、别人的認可、工作本身、責任和晉升等因素。
激勵通俗定義:發現、分析、預判人的需求,并針對需求提供滿足措施,是激勵的本質。
四.什麼是機制?
百度百科:機制,是指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和運行方式。指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語出清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寄伯瑤》:“西人嗜糖嗜其白,賤買赤砂改機制。”
在社會學中的内涵可以表述為“在正視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協調各個部分之間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
機制通俗定義:機制,是實現組織目标的路徑與方法的組合,本質上是一套工具。
五.什麼是激勵機制?
百度百科: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與管理體系,将員工對組織及工作的承諾最大化的過程。
“激勵機制”是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範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
激勵機制通俗定義:基于組織成員的當前及未來需求,設計并推行的一整套實施方案。
管理者的首要定位,就是做一名優秀的規則(機制)制定者。
六.激勵的實施路徑有哪些?
①目标激勵:推行目标責任制,讓每個員工既有目标又有壓力,從而激發動力。
②标杆引領:通過樹立各級主管或同事作為标杆,用标杆的力量、敬業精神來正面影響員工。
③被尊重感:尊重各級員工的價值取向和獨立人格,借此達到彼此尊重并感恩。
④提升參與:建立合理化建議制度,逐步釋放分紅、期權或股權激勵,提升主人翁意識。
⑤創造榮譽:對員工态度和貢獻予以各種榮譽表彰獎勵,并在組織内宣傳,提升影響力。
⑥關懷文化:加強對員工工作和生活的關心,如生日關懷、困難幫扶或贈送小禮物。
⑦平等競争:提倡企業内部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有序平等競争以及優勝劣汰。
⑧物質獎勵:提高員工的工資、生活福利、保險,發放獎金、分紅、車房補貼、生活用品等。
⑨刷存在感:經常找員工進行思想溝通,将相關聯的正面信息在組織内發布、通告等。
⑩文化滲透:通過強化公司願景、使命、價值觀等,對員工日常文化滲透。
⑪負向激勵:對有過失、違反規章制度、造成損失或破壞聲譽的,給予各類型的處罰。
⑫自我激勵:組織借助完善的激勵機制與文化滲透,激發員工的奮鬥意志,從而實現自我激勵。
七.如何選擇激勵機制組合?
激勵機制是解決組織問題的手段之一,激勵方向的組合性選擇,應依據組織的自身條件、戰略目标和資源存量而定。
激勵機制生效的核心:
①有激勵 無考評 = 無效果!
②傳統績效考評,應轉向内部市場化!
不要為了激勵而激勵,不恰當的激勵,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果!
02
激勵機制設計十大邏輯
一.物質獎勵 VS 精神獎勵
獎物質不獎精神,員工唯利是圖;獎精神不獎物質,員工缺乏狼性。
二.功勞 VS 過錯
有功,自下而上執行獎勵;有過,自上而下執行懲罰。
三.管理者 VS 被激勵者
首先,把要誰做,明确為要我做;其次,把要我做,轉化為我要做。
四.企業 VS 員工
企業拿固定價值,員工拿剩餘價值。
100年前,資本短缺,工人拿固定工資,老闆榨取剩餘價值;
40年前,人力價值突顯,工人按比例分成,老闆激勵員工;
未來,資本過剩,老闆拿固定,員工拿剩餘,員工為自己幹!
五.管理 VS 機制
以前:七分管理,三分機制;
現在:三分管理,七分機制。
六.管理 VS 激勵
管理:增加的是成本。
激勵:增加的是利潤。
七.存量 VS 增量
存量:是僞命題,要麼增、要麼減;
增量:激勵機制設計主要是找增量。
最重要的增量來源于第二曲線 (下圖)
創造增量價值的維度,僅限于:我們增長的用戶數量(用戶價值),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人才數量(組織價值)。
八.有效激勵帶來的附加價值
減少檢查、減少監督;弱化考核、消滅審計。
九.激勵機制的獨特地位
不是因為企業需要激勵機制,而是這個時代的必然選擇!
十.激勵必須順應人性
違背人性的激勵機制,不可能走遠!
股權激勵是最後一劑猛藥,倡導股權激勵,但絕不迷信股權激勵,股權是企業的生命線,不可輕易觸碰。
03
什麼是人才
誰應該優先被激勵?
答案:優秀人才!
人才的定義:認同企業價值觀,且能貢獻超額價值的,稱為人才,其餘的不算人才,隻是組織成員。
企業或組織應及時關注人才密度。每個組織都有自身獨特的人才密度,其快速發展的某階段的人才密度值,是最恰當的。
人才密度 = 優秀人才數 ÷ 可能成為優秀的組織成員數
組織的發展,一直往去中心化的方向演進。
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應具備相匹配的人才密度值。
過高,不夠經濟;
過低,則發展前景受限。
招聘優秀人才的核心原則:隻招“成年人”,不養巨嬰!
成年人的基本特征: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設置激勵機制參數需要精準測算,不恰當的激勵機制,“人才”變“庸才”。
所有連鎖企業經營到最後,都是在經營人才,人才是組織核心資産,“敗壞人才” 等同于“侵害公物”。
04
合夥人激勵機制設計
某連鎖企業經營機制設計指導思想:
1.構建“平台 個人”經營模式;
2.直營店合夥人機制,以門店為最小生産力單元(即:盈利主體);
3.核算極度精簡,管理鍊條最短化;
4.着力打造合夥人體系,讓平台在設定的軌道上自我發展;
5.輕管理、重機制;管得少、管得好;人不管、自己管。
該企業連鎖門店,采取“4 1”合夥模式,即4階高級别合夥人,分别按各自的權利義務共同為特約合夥人提供服務支持。
如圖所示,4階高級别合夥人分别為高級合夥人、區級、市級、省級合夥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共同為該企業品牌搭建市場運營服務體系,分享營業收益。
其中特約合夥人與該公司直接合作聯營門店,無需資本性投入,分享100%純利。
門店序列員工晉升,設置級别标準,分為10級,每一級設置相應職位,職級晉升基礎要求每一級也要設置好,寫出來。
例如上圖所示:
2級,二星店員,工作滿三個月,個人月度銷售業績連續三個月突破2萬元,認同品牌文化。
5級,中級督導,督導崗位工作滿六個月;通過公司組織的技能考評;管轄5-10家門店;具備較強的培訓能力。
8級,高級合夥人,在門店合夥人基礎上,另外拓展并經營一至四家門店;追加繳納相關保證金。
把所有的機制都寫出來,讓所有員工都清晰的了解自己在哪一職級,是什麼職位,距離晉升還有哪些條件沒有達成。
設定晉升機制與薪酬結構,可上可下,自主流通,實現公司與員工風險共擔,盈利共享。
職位序列設定清楚後,那相應的薪酬結構也要設定清楚,如:督導轄區業績總提成、個人業績提成、薪酬标準等等。
例如:
1-3級,店員,薪酬結構:底薪 五險一金 個人業績提成( 超額) 福利補貼 年終獎。
4-6級,督導,薪酬結構:底薪 五險一金 個人業績提成( 超額) 所轄門店業績提成( 超額) 福利補貼 年終獎。
連鎖企業能否實現自管理、自運行,人不管、機制管,自己管、管自己,管得少、管得好?
這應該是大部分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課題!
最後一定要記住:激勵的終極目标是實現“自我激勵”!
......
更多門店運營幹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