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4:03:14

文/遍照金剛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1

佛祖究竟是一種什麼存在?是人還是神?關于這一點,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認知。本文從曆史的角度來闡述佛祖的身世和成道的過程,希望做到祛魅。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2

佛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神嗎?還是予取予求的造物主?這裡,首先要确認的是,曆史上的悉達多·佛陀是一個具有豐富情感、平等博愛、哲思深邃的人,時刻閃耀着理性光輝的人。

佛是什麼?佛是覺悟者,是覺悟了的人。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他不是神,并不能保佑你升官發财、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學業進步。

釋迦牟尼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見到社會上的種種不平,種種不安,乃至生老病死等現實問題的時候,他願意為了尋求解決辦法而放棄世俗的一切,并願意将此道路指引給大家。

古印度自稱佛陀者代有人出,但得到公認的隻有釋迦牟尼,因此在印度及世界文化體系中,“佛陀”一般專指釋迦牟尼。

此文敬獻給偉大的“棄絕者”:悉達多·佛陀。棄,放棄世間的一切名譽聲望、金銀财寶、世俗地位甚至天倫之樂。絕,斷絕一切扭曲心理的欲念,直行中道。以下以佛陀稱釋迦牟尼佛。

佛陀的身世——

刹帝利與貴族共和國

悉達多·佛陀出生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确認,按南傳佛教上座部的通行紀年,80歲的佛陀在公元前544年入般涅槃,因此出生的時間應該是公元前624年,但依據中國的“衆聖點記”紀年,他出生在公元前566年,圓寂于公元前486年,這也為大多現代印度學者接受。

除了這兩種最為流行的說法之外,還有N種推演,但這就更說明了喬達摩·悉達多·佛陀的出生與入滅的時間不可考,唯一相對确定的是他80歲的世間壽命。

他出生在北印度喜馬拉雅山麓的迦毗羅衛城。東晉法顯大師與唐朝玄奘大師都曾到此城朝聖,但他們對位置的記述不同,而且已經破敗不堪了。

現代提出兩個地點,一說稱在尼泊爾的提羅拉考克,與記載的佛陀具體誕生地藍毗尼相近;一說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距尼泊爾邊境一公裡處的比普拉瓦,此地距藍毗尼和提羅拉考克都不遠。

20世紀70年代,在畢普羅瓦考古挖掘出土有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舍利壺,以及數十枚公元前後有“迦毗羅衛比丘僧伽”字樣的赤陶印章,因此認為此地可能性更高。佛陀的出生地在尼泊爾和印度的邊界是沒什麼可争議的。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3

佛陀誕生前後中印度新興國家

反對婆羅門的沙門思潮主要興起于這些國家

佛陀是釋迦族,出身刹帝利種族,姓喬達摩(意“最好的牛”,此姓以婆羅門族姓居多),名為悉達多。據說他的祖先俄迦格王為了讓寵妃的兒子即位,将4位年長的兒子放逐。這4個兒子流浪在雪山湖邊,住在薩迦樹林,為了種姓純潔,與自己的姐妹結婚。因此,得名為釋迦族。

他向頻毗沙羅王講到:“在喜馬拉雅山麓,有個鄉村部族,富強繁榮,從屬憍薩羅國,部族名為太陽,我出身的家族名釋迦。”印度古代史将王族分為太陽族和月亮族,釋迦族可以視為太陽族的始祖甘蔗王的後代,他們為自己的種姓而驕傲。

釋迦族是刹帝利,但從事農業,以稻作為主。今天不能确證是雅利安系的種族,還是亞細亞系的種族,可能性比較大的是,早期為雅利安種族,後來與當地土著混血,而土著很可能是黃種人(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記載釋迦族所居住的地方多為黃種人,不過,經千年變幻,可能已不是最初的模樣)。

他們的首長是交替選拔的,是寡頭貴族制,被稱為“王”,印度古代這個稱呼可以是國王、部族首領或諸侯,因此佛陀父親淨飯王的幾個弟弟也有王的稱号。

迦毗羅衛作為貴族共和政體,分為十個小城邦,十個城主為共和國的國主,最大權力機構是五百人會議,即所謂“五百釋種”會議。

按照經典記載,在佛陀時代,迦毗羅衛城有四大城門,城内高塔俯視全城,到處是園林、街衢與市場,華麗的拱門間列其中,人口衆多,生活富裕。如果佛陀不出家,有可能繼承其父之位。

出家的主因——

飄搖的家國與個人的天賦

迦毗羅衛附屬于南方的憍薩羅國,随時有被吞并的危險。佛陀出家修行的外緣之一,應該與迦毗羅衛在亂世中飄搖不定的環境有關。佛陀成道後,相當多的釋迦族精英随其出家修行。這證明了佛陀的感召力,也反映了國家的憂患狀況。

讓人悲傷的是,即使佛陀成為各國各階層恭敬的聖人,并調停故國與僑薩羅國的戰争,也未能改變最終結果。迦毗羅衛被憍薩羅國王毗琉璃的軍隊付之一炬,釋迦族遭到滅族,其地被吞并,從此急劇衰敗下去。

法顯的《佛國記》有說:

城中都無王民,甚丘荒,止有衆僧、民戶數十家而已……毗琉璃王殺釋種,釋種死盡,得須陀洹,立塔今亦在。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對迦比羅衛國更詳細:

劫比羅伐窣堵國,周四千餘裡;空城十數,荒蕪已甚;王城頹圮,周量不詳;其内宮城周十四五裡,壘磚而成,基迹峻固,……宮城内有故基,淨飯王正殿也,上建精舍中作王像。

佛陀的母親為摩耶夫人,因産期将近想返回故鄉天臂城,途中到達藍毗尼園時生下了他,并在7天後去世。姨母大愛道瞿昙彌成為繼母,将他養育成人。

據傳說,佛陀出生之時,有位來自喜馬拉雅山的阿私陀仙人出現,替太子占面相,并預言說:“這嬰兒的前途隻有兩條路:在家繼承王位的話,将成為統一全世界的轉輪聖王(大司馬按:此即日後佛教國家統治者自居轉輪王的依據);出家的話,則必定成佛。”

他從小受到刹帝利王族的各種教育,從婆羅門大師毗奢婆蜜多羅受學梵典等文化藝術,從釋迦族羼提提婆受學武術軍事,在師傅的教育下,表現出極強的天賦,無論是文化還是武術,都比提婆達多在内的諸位王子更為優秀。

但他天生更傾向于精神層面的冥想,8歲時就開始思考人生。在别的孩童嬉戲打鬧的時候,他可能會遠離他們,到一棵樹下靜坐。

16歲的時候,他娶了同族的耶稣陀羅為妻,并生下了兒子羅睺羅。父親淨飯王恐懼他可能出家的預言,又看到他的行為傾向,為此大造宮殿,裡面各種金銀珠寶、奇花異草及珍禽異獸,又選了500名才色俱佳的美女作陪,希望能使他往轉輪聖王的方向前進。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4

印度大型電視劇《佛陀》劇照

但佛陀看到蟲兒被鳥兒啄食,老人們皺紋滿面,病人發出痛苦呻吟乃至死亡的時候,認識到人終究免不了生老病死之苦,塵世的歡愉都是虛幻不實的。今天最為流行的世尊出四門發現生、老、病、死之苦的典故很可能是後來構建的。

在《長尼迦耶》的《大本經》中,佛陀講述的過去佛——毗婆屍太子出家的典故與巴利語三藏之後的佛教經典記錄的釋迦牟尼出家曆程完全一緻。

在《中尼迦耶》的《聖求經》說:“我頭發烏黑,神采奕奕,正值青春年華。盡管父母不願意,悲哀哭泣,但我依然剃去須發,穿上袈裟成為出家人。”這是現存最早的佛陀出家的記錄。

另有後世佛經中的“舞女醜态”應該是将巴利語律藏《大品》中的富商之子耶舍的事件也安插在了佛陀身上。二十九歲那年,佛陀離開嬌妻幼子而出家,投身沙門的行列中。

尋師訪道與放棄苦行

佛陀出生在婆羅門文化邊緣區,他尋訪的是正統婆羅門外的新宗教派别。

他向東南方行進到摩揭陀國,先到吠舍離尋訪跋伽婆仙人。跋伽婆仙人是苦行外道,不重解脫智慧,無法滿足天賦智慧的佛陀。

他又到王舍城尋訪當時頗享盛名的阿羅邏迦藍仙人與郁陀迦羅摩子仙人,此二者後被認為是數論派的早期人物。阿羅邏迦藍重視禅定,而以“無所有處”為涅槃境界;郁陀迦羅摩子仙人則以“非想非非想處”為究竟。

以“無所有處”與“非想非非想處”作為最高趣求即升天,世尊認為這兩位老師雖然信心、精進力、念力、定力及智力(般若智慧)都具備,但他按照兩位大師的方法修行後,很快證悟到相關的最高境界,“進入如此微妙的禅定,心就完全寂靜,感覺到心宛如與不動的真理合一似的”,但是一從禅定出來,便又回到平日動搖不停的心。

因此他認為并沒有真正解脫輪回,達到涅槃境界,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于是他選擇獨立修行。

據說,佛陀在進入王舍城乞食的時候,摩揭陀國王頻婆娑羅在宮殿城樓上望見其相貌非凡。于是派人打聽到佛陀的修行之處是般度婆山。國王親自坐着車找到佛陀勸其還俗:“您青春年少,具有美麗的膚色及魁梧的身材,像是刹帝利種姓。我将賜予你裝備精良的軍隊,在象隊前賜予你财富,請告知我你的出身。”

佛陀告訴他出自釋迦族,但拒絕還俗:“因為危險的愛欲,我才追求出家的安全,并樂于此道。”于是,頻婆娑羅王請求他成道後要首先度化自己。他的父親淨飯王也派人請求其還俗,但看見他向道之心不可動搖,就派了阿若憍陳如等五名侍者陪同修行。

他們到達了優偻毗婆附近的犀那鎮,佛陀自訴:“我看到一個可愛的地點,一片清靜的樹林,一條清澈的河流。堤岸可愛,周圍還有供給食物的村莊。”于是,他便住在此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苦行。

《佛本行經》記錄到:“日盡一麻,半粒粳米,日日省食,久羸形體,身血竭盡,脂肪枯幹,氣力羸頓,形體疲索,普世衆生,不能堪忍,如是羸困,具滿六年。”(大司馬按:佛祖苦行是下了大力氣的,《中部經典》載,佛祖還體驗了苦行的高階要求吃翔。)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5

苦行的佛祖的塑像

他吃的很少,身體極度消瘦而虛弱,肋骨根根突出,甚至從後背也能摸到肚皮,大小便的時候可能會随風而倒。慢慢的,他的膚色失去光澤,開始變得晦暗。人們看到他說:“沙門喬達摩是黑色的。”或者“沙門喬達摩是褐色的。”抑或“沙門喬達摩既不是黑色也不是褐色而是土黃色的。”

換一種思路——

中道才是成佛之路

到最後,佛陀對這種苦行産生了疑問:“無論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沙門及婆羅門,他們能體驗到的劇烈、尖銳、深刻的痛苦,不可能超過這個極限了。但我并沒有從此中證得涅槃,應該是另有道路。”

他回想最初幼年時在樹下獲得初禅的喜樂,認為這才是通往覺醒之道。這種喜樂并不與愛欲等同,沒有不善的地方。而極度衰弱的身體無法獲得這種喜樂,是不是應該補充一些營養。

阿若橋陳如等五名侍者看見佛陀享用了米飯和酸奶,認為他的向道之心已經毀滅。說:“沙門喬達摩的生活奢侈,放棄了努力精進。”于是,五人結伴離去。

佛陀在恢複飲食後,身體也很快恢複到之前的健康狀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清晰可見。他獨自一人堅持靜坐,在夜裡經常住在園廟、林廟或樹廟,自述因為身口意三業清淨,擺脫愛欲及貪欲,沒有仇恨、沒有昏睡、沒有激動、沒有不安……不貪圖名聞利養,富有智慧(般若),降服了心理上的孤獨及野獸出沒等等帶來的恐懼。

他走到尼連禅河邊森林中的阿說他樹(即菩提樹)下修禅定,在這裡他降服了摩羅(魔),覺悟成佛。佛陀開悟的地方則稱作“佛陀伽耶”(菩提伽耶),後來建了佛塔,成為佛教徒朝禮的聖地。

佛陀悟道的真實過程(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樣)6

佛祖在菩提樹下成道

菩提樹在玄奘大師赴印度是依舊生機勃勃:

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莖幹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每至如來涅槃之日,葉皆凋落,頃之複故。

據記載,佛陀在禅定中,先後經過了四禅八定,其間回憶起一生乃至無數生,一劫乃至無量劫的個人及宇宙的成住壞空。悟到世間有情衆生的貴賤、美醜、福禍都是業的結果,理解到色、受、想、行、識對人的操弄,及苦、集、滅、道等四條人生真理。

《中尼迦耶》的《聖求經》:

我受縛于生、老、病、死、憂愁、污穢,而追求并獲得無上解脫涅槃。......我已解脫,不再變動,這是最後的生。

《法句經》記載佛陀證道的喜悅:

輪回轉生無數次,始終追逐造屋者。

不見造屋者蹤影,翻來覆去是痛苦。

現在找到造屋者,你已不用再造屋。

所有椽子已破碎,頂梁柱子也折斷。

你的心已入無行,一切貪欲已滅絕。

造屋者是生、老、病、死、憂愁的原點,無行指涅槃境界。

佛陀證道後,在此地停留了四周。第一周,在菩提樹下坐禅,享受解脫的樂趣。第七日夜回憶緣起之說:一起緣起、一切緣滅、一切緣起緣滅。

第二周,他轉移到阿伽波羅榕樹下繼續坐禅享受解脫之樂。一名叫“哼哼”的婆羅門詢問:“什麼叫婆羅門?”佛陀認為“摒棄邪惡、不傲慢、不污染、控制自我、通曉知識、遵循梵行”是婆羅門。

第三周,佛陀到目真鄰陀樹下坐禅,天降暴雨。蛇王目真鄰陀盤着身體為佛陀遮擋雨水。第七日,天空放晴,蛇王化作婆羅門青年向他合十緻敬,佛陀體會到克服我慢是最大的快樂。

第四周,他轉移到羅阇耶者那樹下繼續坐禅,接受了兩名商人多鉢薩和巴履伽的奉獻的炒面粉和蜂蜜。這兩人皈依了佛陀與佛法,也成為最早的優婆塞(居士)。

這裡有部分神話神話色彩,但可以看出佛陀證道後,在原地應該呆了一個月的樣子,重溫之前禅定的所得,開始傳播佛法。

至于佛陀成道日,漢地、蒙藏、日本、朝鮮等北傳佛教的皆定為十二月初八。但南傳佛教記載是毗舍佉月(四月至五月)的滿月夜。

參考資料: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郭良鋆

《高級印度史》 馬宗達 賴喬杜裡.達塔

《印度哲學史略》 湯用彤

《印度文明史》 常磐大定

《印度史》 斯坦利.沃爾伯特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曆史陌生化,陌生曆史普及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